楊 慧
摘要:涉外秘書專業是適應我國改革開放需要而開設的一門特色專業,目前其課程設置已不能適應新時期的需要,筆者經過研究和探索,認為必須從理論課程、實踐課程及隱性課程三方面著手,多管齊下,進行整體配套改革才能使涉外秘書專業與時俱進,滿足時代發展的要求。
關鍵詞:高職;涉外秘書;課程設置;優化
涉外秘書專業作為適應我國改革開放需要而開設的一門特色專業,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歷了二十多年的蓬勃發展,然而以網絡、信息技術為主要推動力的全球化經濟浪潮對包括教育在內的傳統產業形成了巨大的沖擊,迫使我們不能不對高職院校涉外秘書專業的課程設置進行重新規劃和設計。
涉外秘書專業發展的現實背景
20世紀80年代初,涉外秘書專業設立。當時中國改革開放剛剛開始,國際經濟一體化進程剛剛啟動,互聯網尚未向公眾開放,電子商務更是聞所未聞。當人類進入21世紀,中國乃至世界在經濟、科技、教育等各個領域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世界貿易規模急劇擴大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日益加劇,國際貿易規模迅速擴大,跨國直接投資迅猛發展,全球要素資源加快流動。與此相應,中國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經濟也已深深融入世界經濟大潮之中。2007年中國對外貿易繼續平穩較快發展,進出口總額達到21738億美元,增長23.5%,連續6年增長20%以上,首次躍上2萬億美元的新臺階,繼續穩居世界第3位,出口名列世界第2位。
世界電子商務發展迅猛自1991年美國宣布互聯網向公眾開放,允許進行商業應用始,電子商務發展很快。據有關資料,1996年全球電子商務交易額為28億美元,1997年為120億美元,1999年增至1550億美元,預計2010年將達2萬億美元。中國電子商務于1998年啟動,據估算,2006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超過了1.5萬億元。
國民英語水平顯著提高隨著改革開放這一基本國策的確立,中國人學習英語的熱情也與日俱增。不僅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教育由初中提前至小學,而且現在中英文雙語幼兒園也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涌現。同時,各種層次、各種類別的英語培訓班也是遍地開花?,F在的中國人,尤其是青年一代的英語水平較之改革開放以前確實有明顯的提高。數以千百萬計的中國人都能用英文與外國人進行基本的溝通與交流。
能力社會日漸形成經過30年高考選拔和文憑授予,中國社會不僅邁入世界第一“文憑大國”,也正在告別“文憑短缺”時代而進入“文憑相對過?!睍r代,全社會正在從“文憑社會”迅速向“能力社會”轉變。既有豐富的理論專業知識,又有突出的專業技能與較強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高級實用型人才正受到市場的熱捧。職業能力正取代文憑成為獲得社會認可的真正有效競爭力。
綜上所述,當前涉外秘書專業發展的歷史條件已與其誕生之時迥然不同。涉外秘書人才的核心競爭力已由通曉英語變為其自身的職業技能和綜合商務素質,因此提高涉外秘書人才職業技能和綜合商務素質正成為第一要務。
高職院校涉外秘書專業課程設置的現狀
理論課程設置不科學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涉外秘書專業仍然依附于中文專業或者外語專業,理論課程設置陳舊,不能緊跟時代發展,不能滿足新時代、新經濟、新環境的要求。例如,廣東省某高職院校在應用外語系下開設了商務英語(涉外文秘方向)。其理論主干課程有:基礎英語、英語視聽說、英語寫作、劍橋商務英語、秘書英語、大學語文、秘書實務、公共關系學、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學、商務談判等。在這份主干課程表中與英語有關的課程多達5門,而與秘書直接相關的課程僅有“秘書實務”1門。如果進一步探究,不難發現該校專業設置的指導思想就是:涉外秘書=英語+秘書。這樣以英語簡單代替涉外顯然是以偏概全,有失偏頗。事實上,企業中的涉外秘書是指一種需與外國人進行商務往來的外向型秘書。英語只是進行涉外交往的基礎。如前所述,在現今中國涉外秘書除需具備聽、說、讀、寫、譯等外語應用能力和計算機、網絡應用能力之外,最需具備的核心知識應該是國際商務、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物流、國際法律、國際商務禮儀和跨文化溝通等。
實踐課程設置不合理長期以來,涉外秘書專業教學存在著重理論教育、輕技能訓練,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傾向。實踐課程門類少、課時少、教材缺的問題非常嚴重。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和發展。例如,廣東省某高職院校涉外文秘方向開設的實踐課程僅有行政管理實訓、會議組織實訓、辦公自動化實訓這三項。涉外秘書打字、速記、檔案管理、中英文表達等基本職業技能均被忽略。事實上,職業教育發達的西方各國對秘書的教育都比較側重職業技能的培養和考核,職業定向性特征較為突出。
高職院校涉外秘書專業課程設置的優化
面對時代、國內外環境對現存涉外秘書專業課程設置的要求,我們必須進行深入思考,著手重新設計和規劃,優化課程設置,創造涉外秘書專業更加美好的未來。
優化整合理論課程應以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動態為指引,以人才市場需求為風向標,以職業和崗位對知識和能力的要求為標準,按模塊重新優化整合理論課程,形成基本素質、秘書職業知識、外貿業務知識和個性化四大模塊。具體課程設置如下:(1)基本素質模塊包括政治素質、身體素質、計算機、英語和文學五個板塊。其中政治板塊包括思想道德修養、法律基礎和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身體素質板塊包括體育和形體;計算機板塊包括計算機應用基礎;英語板塊包括基礎英語、秘書英語和商務英語聽說;文學板塊包括大學語文。(2)秘書職業知識模塊包括秘書學原理與實務、應用文寫作、文書處理、會務策劃與組織、秘書交際口才、辦公自動化與設備維護、企業管理、公共關系、國際商務溝通、國際商務禮儀、經濟法。(3)外貿業務知識模塊包括國際貿易實務、國際金融、報關實務、國際貨運與船運管理、WTO規則。(4)個性化模塊包括基礎會計、人力資源管理、社會心理學、網頁制作、攝影攝像、書法。學生可以依據個人的素質、能力與愛好選修該模塊中的課程。以上四個模塊的劃分突顯了外貿業務能力的重要性,是高職院校涉外秘書專業順應國際、國內現實環境的變化而應做出的積極回應。外貿業務能力模塊的課程教學應體現夠用、實用、適用的“三用”原則,重視實踐操作性。學生在學完該模塊的課程后應知曉代理、包銷、寄售、租賃等業務以及與之相關聯的國際匯兌、各國稅利、運輸、報驗、報關、保險、仲裁、索賠等方面的知識,具備兌換外匯,使用信用證、旅行支票、快匯,識別英文單證、處理單證的能力。
新增改進實踐課程針對實踐課程體系歷來薄弱的現狀,應采用“兩條腿走路”的方法進行優化。一方面改進現有的實踐課程,另一方面新增必要的實踐課程。(1)拓展現有的實踐課程。例如,辦公自動化實訓除了讓學生具備操作各種辦公設備的能力外,還需讓學生具備維護各種設備的能力;除讓學生具備操作硬件的能力外,還需讓學生具備運用各種辦公自動化軟件的能力。(2)完善現有的實踐課程。例如,辦公室事務管理實訓除了讓學生具備公文處理、檔案管理等辦公室日常事務管理的能力外,還需培養學生忠誠、守信、認真、負責、敬業的職業道德和應對突發性事件的應變處理能力。(3)補充基本技能的實踐課程。增加中英文輸入、同聲打字、速記這類基本職業技能實訓,并制定明確的量化考評指標,督促學生練就扎實的職業基本功。(4)新增國際商務實踐課程。例如國際商務實訓,可讓學生綜合運用秘書英語、國際商務溝通、國際商務禮儀、國際貿易實務、國際金融、報關實務、國際貨運與船運管理、WTO規則等課程所學習的知識,通過情境模擬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擬演練對外貿易的一整套過程,讓學生對邀約、報價、談判、運輸、報驗、報關、托運、投保、兌匯等各個流程進行實操,使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升華,轉變為能力。
開發利用隱性課程由于高職教育學制較短及秘書崗位實習的特殊性,為切實加強涉外秘書專業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還應十分重視教學計劃之外的隱性課程的開發。例如應緊緊結合涉外秘書專業的特點和學習規律,設計開發模擬記者招待會、高年級學生任職辦公室主任助理計劃、今天我是班主任、秘書十項全能拉力賽、校際秘書專業技能對抗賽、化妝、服飾搭配大賽、秘書英語口語大賽、專題演講、辯論、朗誦比賽等帶有單項或綜合訓練性質的課外學習項目。這些學習項目雖然不占用培養計劃內學時數,但因為緊緊配合計劃內相關課程,可實現與計劃內課程的高效聯動,因而也應視作與課程體系密不可分的教學內容。教學實踐表明,這類隱性課程的開發和利用,對培養和提高學生職業技能十分重要,也很受學生的喜愛和歡迎。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面對新時期的沖擊與挑戰,必須立即著手優化涉外秘書專業的現有課程設置。然而,僅僅優化課程設置并不能保證本專業的繼續蓬勃發展。事實上,只有在優化課程設置、改革授課內容、提高師資力量、轉變教學方法、創新培養模式、建設實習基地、新編實訓教材等多方面多管齊下,進行整體配套改革,才能迎來涉外秘書專業更加美好、燦爛的明天。
參考文獻:
[1]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08年春季)[R].http://zhs.mofcom.gov.cn/aarticle/cbw/200805/20080505546807.html,2008-05-21/2008-12-01.
[2]何玉麟.德國通用型的歐洲秘書[J].秘書之友,1991,(1).
[3]任文貴.涉外秘書基礎讀本[M].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1996.
[4]詹銀才.涉外秘書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1994:36.
[5]朱順祥.對高職教育特色的若干思考[J].職教論壇,2004,(6).
作者簡介:
楊慧(1978—),女,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