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翠
在教學實踐中,經常有些教師為課堂紀律太糟而煩惱,教學效果也難如人意;而有些教師,即使專業水平不是很高,但課堂紀律好,教學效果也不差。這說明,有效調節課堂紀律,提高教師課堂調控能力十分重要。處理好課堂違紀現象是正常開展教學工作的前提,和諧的課堂環境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保證。赫爾巴特說:“如果不堅強而溫和地抓住管理的緩繩,任何功課的教學都是不可能的。”課堂管理不僅可以通過適當的措施和規范保持良好的秩序,而且可以通過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和活動消解課堂活動中所面臨的各種問題、沖突和障礙,以維持課堂活動的正常進行,同時還可以通過激勵、引導為課堂活動不斷創造動力資源。
一、良好的課堂紀律的重要性
良好的課堂紀律才可能保證教學質量。有位學者說得好:“進行教學,首先必然包含紀律管理。”通過課堂紀律管理,可以培養學生自覺遵守紀律的好習慣,創設最佳的教學環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紀律管理是教學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組織教學必然包含著課堂紀律管理。課堂紀律的好與壞直接影響教師施教時每一環節的銜接。對于學生,上課能“如饑似渴”地參與,課堂氣氛活躍了,就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當學生們正興奮到極點并開始進行一連串異想天開的討論時,教師要收拾這紛紛嚷嚷的場面恐怕要等下課鈴聲來伸出“援手”了。此時,課堂紀律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課堂紀律管理能真正做到收放自如才是靈魂所在。著名的加拿大華裔心理學教授江紹倫曾經說過:“教師必須把紀律作為他進行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其重要性不低于所規定的課程的學科內容。”所以,課堂紀律管理不僅是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是組織教學的重要環節,更是培養學生自覺遵守紀律的途徑和方法。
可見,課堂紀律管理是何等重要。好的課堂紀律可以保證想學習的同學有聽課的空間,讓那些想“興風作浪”的學生不敢輕舉妄動,讓學生能真正地的學到知識;好的課堂紀律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律性和提高學生自身素質;好的課堂紀律可以激發教師教學的積極性,起到良性循環的作用。
二、怎樣維持良好的課堂紀律
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花費了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試圖控制學生的行為,使其行為在教師掌控之下發生良性變化。一旦教師發現學生的注意力、眼神、行為違反其意愿,就立即中斷課堂,用言語或行為制止學生違反紀律的行為。教師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控制,覺得自己在維持課堂秩序,進行課堂管理,可是學生聽了教師的言語后,是立即把思想集中到課堂中來,還是因為害羞、內疚、害怕而使自己陷入恐懼心理狀態呢?或者因為被傷到了自尊心而產生抵觸情緒呢?教師的控制使學生失去自我,陷入被動學習的狀態。這種課堂管理如果只是在控制,手段變成了目的,課堂管理的目標似乎是為了控制學生,學生的情感領域與動作技能領域被嚴重忽視。教師只是針對學生違規行為簡單地進行批評制止,不能達到提高課堂效率這一管理目的,反而會降低課堂教學的效果。
良好的課堂紀律管理并不代表著壓抑難受、強制安靜、填鴨式灌輸,而是培養學生從內心自覺。強烈的求知欲望,會有效地促使他們守紀,聚精會神細聽老師講解,積極主動參與每個教學環節,師生配合默契。長期的習慣,在這樣良好的課堂環境和氛圍的影響下,即使個別學生想再擾亂課堂紀律,也會面紅耳赤。筆者認為,真正要讓課堂上有一個良好的紀律,達到收放自如的程度,就必須從平時的每一個細小的環節做起:首先,每次上課鈴前三分鐘,教師必須到達教室;其次,課堂授課中多用眼神提示學生應怎樣達到要求,或者通過忽然停頓、咳嗽、走近違紀學生等方法暗示學生或提個簡單的小問題讓其回答,這樣他即使想繼續“地下工作”也只好“收手”了,畢竟沒有一個人會喜歡被批評,更何況是年紀輕輕的學生!教師不當眾戳穿他,他會十分“感激”,會馬上安守本分了。再次,把提高教學作為課堂管理的一個重要因素。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細胞。利用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生參與度的增加,來預防問題行為的發生,促進有效的課堂管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當然是做好思想工作,先打“預防針”。正所謂:預防勝于治療,在上課前利用一到兩分鐘時間講講要求。
課堂紀律管理是教師長期奮斗的過程,要做到揮指間有學生回應;一個眼神、一個小聲的提醒都會影響全班,還需堅持不懈地努力,多總結、多實踐。課堂紀律管理做到松緊有度、收放自如,這是教師的一個奮斗目標。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寧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