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練光
摘要:為開創學生管理工作新局面,高職院校應該通過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達到管理學生的目的,這樣還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生走入社會、適應社會打下一定的基礎。
關鍵詞:高職學生;自主管理模式;學生管理
對教育者來說,愛學生不是事必躬親,不是當保姆,而是要充分重視和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成長,引導他們自我約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發展,從而有效地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和提高他們的自理、自立能力。這就要求學生管理工作人員要大膽放手,讓學生學會自主管理。所謂學生自主管理,即在教師指導下依靠學生主體自身的力量進行自我教育和發展的一種管理方法。
一、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現狀
一方面,由于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高職學生越來越多,生源質量參差不齊,一些高職學生基礎較差,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另一方面,許多輔導員剛參加工作,經驗不足,沒有很好地和學生溝通。這兩種原因使得個別學生游離于班集體之外,對集體活動和管理活動缺乏興趣,甚至一些獨生子女學生在學校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會不顧集體利益而從自己的利益出發,不服從管理。
筆者認為,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學生大小事情皆由輔導員包辦;學生被動地接受管理;管理者單憑熱情一味苦干,缺乏統籌計劃和明確的管理思路。
二、高職院校實施學生自主管理的必要性
鑒于以上所列的目前高職學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幾種問題,筆者認為,為開創學生管理工作新局面,高職院校應該通過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達到管理學生的目的,這樣還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生走入社會、適應社會打下一定的基礎。
“以生為本”是實施學生自主管理的理論依據。學校因學生而存在,學校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學生的發展來展開的。學校教育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主動發展,而通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管理,讓學生自己教育自己,則是引導學生主動發展的最佳途徑。
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實施學生自主管理的必然選擇。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各種高等職業技術應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作為高等職業學院的教育者,應通過自主管理的形式,加強學生自主性的培養,培養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實用型高級專業技術應用型人才。
大學生個體差異性是實施學生自主管理的客觀依據。當今大學生正處于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和更加復雜的社會現實和多重價值觀念的碰撞下,這使得他們對生活的體驗和感受有較大差異,價值取向、思維特點、成長意識以及觀察問題、處理問題的方式等也都有較大差異,因此需要改變過去單一的培養方式,這樣才能因材施教。
時代需要是實施學生自主管理的必然趨勢。21世紀是一個以創新知識為基礎的知識經濟社會,也是一個網絡迅猛發展的信息社會。時代需要的人才,首先必須具有自主學習、自我管理的能力。因而,引導學生自主管理、主動發展是時代的需要。
三、高職院校如何建立學生自主管理模式
1.激發學生自主管理的動機
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來激發學生的動機:一是向學生提出自主管理的要求,采用多種手段來了解學生自主管理的水平,再以此為依據向學生提出自主管理的要求;二是引導學生直接參與自主管理,使學生體驗到自主管理的樂趣,進而引發學生的內部動機。
2.充分尊重學生,實施民主管理
一些學生不愿對輔導員講心里話,原因就在于一些教師總是以管理者的面孔出現。因此,教師要具有民主精神,充分尊重學生,實施民主管理。只有這樣,學生的自我管理才有思想基礎。
3.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體制
高職院校要注重搭建上下級學生組織的良好關系,教師側重指導,學生干部負責實施,自上而下,逐步細化。為彌補學生干部在經驗、閱歷和工作方法等方面的不足,教師應及時指導,幫助解決疑難問題,從總體上把握學生工作的方向和重點。
4.堅持在學生活動過程中的不干預原則
學生活動中教師的干預會使學生由主動的策略組織者變為被動的執行者,學生也會因自身需要得不到滿足而產生對抗行為。但是,不干預并不意味著教師對學生不管不問、放任自流,而是應在事先提醒、提出參考意見與事后總結上提供幫助。這條原則對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具有特別重要的指導意義。據此原則,輔導員開展班級管理活動時,要對學生做好活動前的宣傳、發動工作,讓學生充分了解活動的目的與要求,喚起學生自尊、自強與自我實現的內在需要,使他們處于自主活動的最佳心理狀態。
5.加強懲罰措施,提高懲罰力度
實施學生自主管理,一方面,要充分創造自主的空間,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權;另一方面,要加強懲罰力度,制定嚴厲的懲罰措施并嚴格執行。比如,建立并完善淘汰制度,實行寬進嚴出的治學政策,提高學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從而避免出現學生放縱學業、不務正業的局面。
6.落實制度,加強監督,形成良性循環
實施學生自主管理要有管理制度和管理依據,并制定具體、客觀、完善的學生日常管理評比細則。自主管理過程中,對指導教師、班委、團支部、學生干部、學生黨員、學生個人的考核和評價都要客觀、真實和全面。此外,還要構建有效的信息反饋機制,使信息反饋做到有針對性、及時性和連續性,通過反饋了解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
四、高職院校實施學生自主管理應注意的問題
1.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在學生管理和班級事務的管理上給學生以充分的空間
要將“管理者為主體、學生為客體”的管理觀念轉變為“學生為主體、管理者為客體”的觀念,時刻體現以學生為本的觀念;要從管理者管理學生轉變成為學生服務,在服務中進行教育,寓教育于服務之中;管理者要從管人、管物等“硬”管理向以引導、疏導為主的“軟”管理轉化。
2.要強化學生獨立自主的意識,從“被動服從管理”到“主動自主管理”
學生主體地位的加強,除了需要學生管理工作者放權外,還需要學生有自主管理意識,也就是說,要依靠學生自身力量推動這項工作。學生要積極主動地學習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學習、如何共處,以培養自己的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此外,還要積極參與學院事務的管理,自覺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為推動校園文化建設、促進高職院校和諧發展作貢獻。
3.要注重班級建設
班級是學校工作的最基層,是學生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主要組織載體。因此,可以通過組織班級活動,讓廣大學生參與到班級建設中來,在活動中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
學生自主管理是學生適應現代社會的必然要求,高職院校的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要充分認識到學生自主管理的重要意義,認識到學生自主管理并不是由學生管理工作者單方面就可以完成的,學校、社會、企業、家庭的支持和聯合是實現學生自主管理不可缺少的。只有全方位地構建學生自主管理的空間,真正提高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才能使學生更好地適應并融入社會,也才能真正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高職教育方針,為國家培養和造就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
參考文獻:
[1]鄧恩遠.高職院校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的構想與探索[J].職教論壇,2002,(3).
[2]胡新華.鄧小平人才思想與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3,(3).
[3]孟繁華.賞識你的學生[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4]文雋.大學生自主管理的歷史、現狀及對策[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6,(3).
[5]李福華.對高等學校學生權力的探討——學生主體地位的政治學視角[J].教師教育研究,2004,(2).責編: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