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明女
一、案例背景
同年級鄰班的物理課上,一位脾氣暴躁的男生因不滿任課老師的教育,師生間發生了言語沖突,甚至有了行為沖突。
二、案例過程
初三上學期,學生們經過了心理“斷乳”期,基本進入穩定的狀態。但由于學業壓力和課程負擔的緣故,有些班級的個別學生會出現不穩定的情緒。一天,我正在辦公,一位物理王老師闖進來,氣急敗壞地說:“初三(1)班的課我再也不上了。”我趕緊讓這位老師先坐下來,好好歇息會兒,然后向他詢問事情的原委。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初三(1)班有好幾個男生非常調皮。由于班主任是新手,毫無做班主任的經驗,一開始管理工作沒有力度,因而班上漸漸地就出現了資格老、調皮搗蛋的學生。剛上課,王老師就發現班上的調皮大王小飛桌上空無一物,心里就不爽。王老師先不管這些,接著上物理課。哪知,小飛見王老師沒理自己,就肆無忌憚的和旁邊的男生講起話來。王老師看在眼里,氣在心里,忍不住上去嚴肅地教育他:“小飛,你不聽也不要影響別人。”小飛根本就不理這一套,反駁道:“你管得著嗎?”一聽這話,王老師三步并作兩步地走上前,沖著小飛喊道:“我就要管你這個混帳東西。”王老師一邊說一邊動手去拉小飛,誰知小飛看見王老師動手來拉他,趕緊就跳起來,回手給王老師一個耳光。其他幾個調皮男生也起哄地圍過來。王老師一看這架勢,趕緊氣憤地宣布下課,逃也似的離開了初三(1)班教室,教室里亂作一團。
三、案例反思
上述的事例可以看出,不當的教育方式不但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使教師自己的面子掃地,讓學生看自己的笑話。日常生活中,我們面對學生犯錯,不管是個體的抑或是集體的,都不能采取簡單、呆板的教育方式。因為這樣的方式容易陷入粗暴、僵化,從而造成意想不到的尷尬局面。何況我們工作的對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修改的最細膩的精神生活領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識。這些領域也只能用同樣的東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識去施加影響,而我們作用于學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是教師的語言。因此面對犯錯的學生,我們需謹慎用語。同時,教師還應當會用理智來控制自己的內心沖動,不要屈服于自發的情緒。在對你的學生的錯誤、冒失,一句話,不正確的行為需要作處理的時候,這一點尤為重要。事例中小飛的“火”是一時的沖動,如果王老師變一個角度,巧用一種冷處理的辦法,事情的結果肯定就會完全不一樣。如此看來,做教師光有精深的專業知識還不行,還要有教育的睿智才行。
當前,確實存在著這樣一些情況:由于班主任的工作壓力和責任很大,因而班主任逐漸重視并加強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而作為普通的任課教師卻并未引起對教育理論知識學習的重視。他們總覺得教育學生只是班主任的職責,自己只要將課上好就行了。其實,這種觀點是極其片面的。教書和育人是相輔相成的,任何一種將其割裂開的言行都是極其錯誤的。大量的事實證明,育好人是教好書的重要前提。學習并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對每個教師都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