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莉
摘要:結合我院實際,對高職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初步探討,認為應以培養職業應用技能人才為出發點,運用立體化教學,突出課程與專業、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從達到提高教學質量,造就一批具有專業理論與技能的應用型技術人員的目的。
關鍵詞:機械制圖;高職教育;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肖莉(1973-),女,講師,主要從事高職類《機械制圖》及《AutoCAD》課程教學及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1-7518(2009)05-0029-02
《機械制圖》是一門融理論和實踐為一體的專業基礎課。本課程的教學應使學生具備繪制和閱讀機械圖樣的能力,這不僅是學習后續課程的需要,更是走向工作崗位所必備的能力。為適應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培養高職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就必須調整教學內容體系,形成特色,就要改進教學方法,處理基本理論學習和實際能力培養的關系。在承擔制圖課的教學中,如何根據專業培養目標來加強學生能力培養,是制圖課深化教學改革的內容。
一、教學內容的改革
1.課程對應于專業體系的調整。職業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學了就用,學了以用”,加強實際工作能力培養才是教學的中心。因此,教師在講授《機械制圖》時,本著“精講多練”的原則,對所用的教材進行適當的變化,增加實踐教學的環節,增加與崗位能力密切相關的內容,使課程更具實用性、合理性。為此我校針對制冷類專業新編了一本制圖教材,除了內容難度上比機類教材要求略淺以外,還增加了制冷空調工程圖這一章節,簡單明了的闡述了制冷工藝流程圖及相關的圖樣,使學生為后續專業課程打下讀圖和繪圖的基礎。
2.知識的學習與實踐性教學的溶合。制圖課程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尤其零件圖與裝配圖部分所涉及的內容和知識與生產實際聯系密切。如零件的工藝結構和功能性結構、裝配體的裝配結構等,在表達方法上較多的是基于某些實際背景下的規定畫法。由于缺乏必要的感性認識和實際生產經歷,對學生來講,這部分內容往往顯得抽象、枯燥,不好理解。若把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溶于實踐性教學環節中將顯得容于掌握。
學校在第一學期開設了金工實習及拆裝實習等課程,使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了解零件的結構和功用(如螺紋結構及螺紋的旋合、鍵與鍵的聯結、齒輪油泵拆裝等)以及典型零件表達方法的必要性和規定畫法的理由。讓學生在參與中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實踐性教學中,使知識的學習和掌握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零件圖與裝配圖是機械制圖課程的核心內容,這兩章的講解,最好是結合典型產品零部件的實物和生產圖樣來進行教學,在講清楚基本概念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和CAD繪圖軟件,教師示范繪制一個典型零件圖的全過程,可由教師示范調用零件圖圖形文件,繪制及編輯生成一個裝配圖的全過程,操作過程中,說明每一步驟
與主要使用的方法,從而使學生少走彎路,節省時間。
二、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革
1.立體化教學的應用。“立體化教學”可以理解為:在一門課程的教學中,其教學內容豐富厚實,教學目標明確集中,教學形式是綜合的、多維的、全方位的,整個教學過程給人一種“立體感”,這種教學模式就可以稱之為“立體化教學”。
制圖課程突出了以應用為目的這條主線,將原來單一滿堂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改為灌輸式、演示式、啟發式以及討論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課堂上注重師生間的互動,并且加強講練結合,以練為主。適當運用立體化教學,即除了紙質教材外,還包括:模型、掛圖、電子教案、CAI課件、網絡教材、在線輔導等內容,可為機械制圖的教學提供多種形式,更容易培養學生的空間感和學習興趣,減少學生學習的被動感,提高學習效率,節省課時,提高課堂信息量,加強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學院近年來為繪圖室購買了一批教學模型及掛圖,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使制圖課程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作為輔助教學手段實施教學。CAI課件只是教學的一種工具和手段,在教學過程中還是以教師講授為主,考慮到學生的反應速度和接受程度,對于教學中的一些較難理解重點和難點知識,利用模型與掛圖講解,在黑板上給學生演示作圖,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而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為輔,可充分發揮課件的容量大、密度高、信息廣泛等特點,內容生動、直觀逼真,有利于提高課堂氣氛及教學效果。
2.突出徒手繪制草圖能力的培養。在目前高職教育的制圖課程教學模式中,呈現出一種是徹底甩掉圖板,以計算機繪圖教學代替傳統手工繪圖教學。這樣做的好處是節省了許多教學時數,為后續的專業課程教學和實踐教學留下了充裕的時間,對于專業性較強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是有利的,但當前的高職教育并非都能做到。目前的高職教育主要是培養企業一線的技術人員,他們除了能識讀圖樣以外,還應具備一定的手工繪圖能力。在生產實際中,對急需加工零件的視圖表達,需要用草圖來完成。這些技術人員有時會對許多易損易壞的零配件在現場進行測繪,根據結構和尺寸徒手繪制出其零配件草圖,以便及時與設計人員勾通,減少生產損失,可見徒手繪制機械圖樣是生產實際中不可缺少的一項技術,也從近年來畢業生生到企業中對他們的要求反饋中可知。
徒手繪圖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它更能反映一個人的思維創造力。因為在實際工作中,徒手繪圖本身是捕獲現象的記錄,它要有知識的積累和靈活的應用。將三維實體用二維圖形表現的過程,就是一個創造性的構思過程。而且在實際生產及一些改革創新中,現場徒手繪圖往往比正規儀器圖用的多。隨著計算機繪圖手段的迅速發展和普及,徒手繪圖作為一種必不可少的補充手段則顯得更為重要。因此,在加強儀器圖和計算機繪圖能力培養的同時,應加強徒手繪圖技能的培養并貫穿于整個制圖課教學的過程中,以此提高學生繪制草圖的能力。
三、達到的教學效果
我校對機械制圖課程的改革實施后,達到的效果主要體現在課堂信息量增大,涉及面廣,上課的氣氛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等。使學生能牢固地掌握制圖的基本知識,加強繪制和閱讀機械圖樣的能力。在課程結束后安排兩周的零部件測繪,學生能測如溢流閥、齒輪油泵等非標準件數額為十個左右的零部件,編寫機械零部件測繪報告,提供一套質量較高的包括草圖、零件圖和裝配圖的圖紙,均達到測繪的要求。
通過以上幾方面對機械制圖教學的改革,既可以快速實現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相結合,提高教學質量,造就一批具有專業理論與技能的應用型技術人員,又可以實現學校和學生兩者間的雙贏。
參考文獻:
[1]楊雨松.機械制圖[M].北京:北京化工出版社,2007.
[2]張偉強.在制圖教學中培養學生能力的認識與做法[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13).
[3]涂小華,姚鍵平.如何改進《機械制圖》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思維能力[J].江西化工.2006(3).
責任編輯:顏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