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香花 李紅利
摘要:經濟增加值(EVA)是美國思滕斯特公司提出的一種業績評價與激勵系統,它全面考慮了所有資本的成本,真實客觀地反映企業價值的增加,能彌補傳統會計指標的缺陷,有效避免只考慮會計利潤的短視行為。在國企業績考核、激勵約束、投融資決策等方面都有著現實的意義。
關鍵詞:EVA評價指標;國企管理;運用
中圖分類號:F276.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26-0016-02
EVA是英文Economic Value Added 的縮寫,意譯為經濟增加值。它起源于經濟學中剩余收益(RI)、機會成本等概念,是美國思滕斯特公司提出的一種業績評價與激勵系統。它是企業稅后營業利潤減去該企業所有資本成本的“剩余收益”,被美國《財富》雜志譽為“創造價值的金鑰匙”。國際上,一些大公司,如波音、可口可樂、西門子等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率先利用EVA來彌補傳統財務分析的局限,并將其作為下屬業務單元業績評估和經營者獎勵的依據,國內的華為、TCL、寶鋼、青啤等著名企業在管理中亦廣泛引入EVA 理念,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
一、EVA指標能更客觀真實反映國企業績水平
2007年1月,國務院國資委頒布了《中央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暫行辦法》,把EVA引入考核體系,鼓勵中央企業用EVA 進行年度經營業績考核。并表示,從2010年起將全面采用EVA進行績效考核,主要原因在于EVA 指標能更客觀真實反映國企業績水平。傳統會計指標來源于會計報表,忽視了股東資本成本,同時指標容易被管理者操縱,導致短期行為嚴重。后來,很多企業引入了一些非財務指標,構成綜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盡管這些指標在業績評價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但由于一些企業對各種指標之間的層次、邏輯關系還缺乏系統的研究,指標的關聯性把握不到位,造成相關指標堆砌,主觀設置指標權重,影響了績效考核的真實性。
1.EVA 考慮了所有資本的機會成本
傳統國企業績考核指標是以資產報酬率為核心的會計利潤考核體系,主要為銷售收入、成本費用控制水平、經營現金流量狀況、資產周轉速度等績效定量指標。這些指標混淆了會計主體利潤與會計主體所有者利潤的概念,計算不完全。而EVA作為以價值創造為核心的考核體系,全面考慮了所有資本的機會成本,用營業利潤扣除所占用的債務和權益資本成本后的凈值來反映股東真正價值的增加,反映了國有資產創造價值的能力。以便避免經理人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利潤增長,操縱財務數據,盲目擴張的行為。
2.EVA可在一定程度上約束粉飾績效的行為
EVA消除了依據權責發生制和穩健性原則而產生的會計數據的主觀隨意性等問題,在計算時允許根據企業的戰略目標,運營狀況,對公認會計原則下的資本投入和經營利潤進行必要調整,常見調整事項為:
(1)調整與本期經營業績無關的資產或經營利潤,如調減部分國企存在注資不實的賬面資產,在建工程等;稅后營業凈利潤是“正常經營”創造的,應剔除補貼收入(如按政策減免的增值稅)、利息收入和匯兌收益等不屬于經營收入項目的營業外收支。
(2)對無息即無資本成本的負債進行調整:扣除無息流動負債,如應付賬款、應付工資等,鼓勵經營者合理管理凈營運資產,盡量使用非銀行的各種結算資金。
(3)調整容易被管理者操縱,不能反映企業真實運營狀況的項目;如調整出于操縱利潤為目的的會計準備,資產減值準備,遞延稅金等,而按照實際壞賬發生額,實際的跌價減值損失計入。
(4)凡是對公司未來利潤有貢獻的現金支出都應算做投資,而非費用。近似永久性的無形資產如商譽等不分期攤銷。EVA鼓勵企業進行能給企業帶來長遠利益的投資決策(如新產品的研究和開發支出、人力資源的培訓和教育費用、營銷費用等),要求對這些費用進行資本化,在受益期限內予以攤銷。
3.EVA 作為績效評價指標的不足
由于目前對息前稅后利潤調整有很大的爭議,不同規模的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之間,經濟增加值無法比較;另外,它仍然屬于一種短期財務指標,是一種事后評價,為了自身利益,經營者可能只關心任期內各年的EVA ,而對于保持或擴大市場份額,降低單位產品以及進行必要的研發項目等保證企業未來經濟增加值持續增長的關鍵要素,缺乏積極性。
因此,對于目前我國國有企業來說,經濟增加值的意義可能并不僅僅在于如何計算,它更是一種管理理念的更新,標志著企業的評價逐步從利潤觀向價值觀轉變,它在經營者激勵與約束、投資決策等方面有著更現實的意義。
二、EVA通過獎勵計劃形成良好的激勵機制
EVA業績考核體系的核心意義在于將企業的業績考評結果與經營者薪酬掛鉤,使經營者利益與股東價值最大化目標統一起來。在EVA 體系中,經營者薪酬由基薪和EVA獎金構成,作為對經營者創造超額利潤的獎勵,獎金是按照增加值的一個固定比例來計算的,不封頂。同時,員工也按照比例獲得一部分獎金。這樣將股東、管理者和員工三者利益很好結合,培養了良好的團隊精神和主人翁意識。有效解決了困擾國企多年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所帶來的代理問題,更好地促使管理者站在股東的立場進行經營決策,更多地考慮股東的利益,關注資本成本,減少管理者道德風險、逆向選擇行為和信息不對稱給股東帶來的損失。
另外,它還可以引導經營者行為趨向公司戰略發展方向,EVA 在計算過程中允許對公認會計原則下的資本投入和經營利潤進行必要調整,企業可以按照公司發展戰略,在不同階段,進行必要的調整。例如,部分國有企業在舊的績效評價體系下,缺乏創新機制,若創新取得成功,經營者所得甚少,若失敗,則所失甚大。導致缺乏采用新技術和新設備的動力。而EVA的引入,讓經理人看到,創新采用新技術的利益高于眼前利益,有利于創新和技術進步,有利于克服我國國企不重視創新和技術進步的缺點。其次,許多企業信奉“以人為本”的理念,認為員工是公司最重要的財富,在戰略上加大員工的招聘和培訓經費,EVA 則將其資本化處理,在員工能夠發揮其預期的生產效率的期間予以攤銷,使管理人員對雇用和提高員工素質的投資積極性大大提高。
三、EVA通過價值評估影響國企投資決策
1.有利于國企業務結構調整
據統計,我國相當部分國有企業業務結構存在散而弱的特點,EVA 一項重要的職能是對業務進行價值評估,對價值鏈上的各環節進行效益分析,通過分別核算各業務單元的資本投入和資本收益,測算各業務單元的有效股權資本收益率,對各業務單元的增值能力即價值創造能力進行排序,為公司流程再造、資產的組合及資源分配以及業務結構重整提供科學的決策參考。同時,通過采取剝離不良資產,外包低附加值業務,構建業務聯盟等方式,撤除或減少對增值能力低的業務單元的資本投入,加大對增值潛力高的業務單元的資本投入,提高其運營效率,發揮各項業務的最大增值潛能。例如,可口可樂公司自從1987年開始正式引入經濟增加值指標后,就逐步擯棄意大利面食、速飲茶、塑料餐具等回報不足以彌補資本成本的業務,將資本集中于盈利能力較高的軟飲料部門。公司經濟增加值持續6年以平均27%的速度增長,股票價格同期上升300%。公司總裁將公司取得的成就歸功于經濟增加值指標的引入。
2.為國企提供了一種投資項目決策的依據
企業會計利潤把股東的投入當做是“免費午餐”。在這樣的會計業績考核制度下,為了推動業務的快速發展,取得較好的利潤考核成績,經營者并不是從股東利益出發來優化資源配置,國有企業忽視了資本使用效率,盲目爭取技改投入和國家低成本建設成了司空見慣的現象。而EVA 在計算時考慮了所有的資本成本、機會成本,使管理者明白使用任何資本都必須為之付出代價,一旦投資項目正式啟動,管理者就必須為已投入的資本承擔資本成本,將審慎決策,合理安排各種生產能力,小到存貨、應收賬款,大到并購、外包等,這樣能有效提高運營效率,優化資源配置。
四、EVA有利于企業制定合理的融資決策
目前,我國很多國有企業熱衷于債轉股,通過此種方式扭虧為盈。還有一些上市公司熱衷于增發新股,通過發行股票籌集資金歸還銀行貸款,實現創造業績,用送股或轉股方式進行股利分配。表面上看來,權益資本是一種“免費午餐”,但結果導致股本的擴容,在未來的任何時候,只要公司發放現金股利,其現金股利的計算基數就隨股本隨之擴大。這樣,實現的僅是暫時的財務解困,賬面利潤也將原形畢露。價值創造能力并沒有得到實質提升。
經濟增加值的引入,將股權資本成本以投資者資金的機會成本的形式加入到總資本成本之中,全面體現了所有融資來源所要求的投資收益率,要求經營者在融資決策中考慮各項資本的成本,合理安排資本結構。一般來說,利用債務資本由于利息產生抵稅效應,成本明顯低于權益資本成本。因此,EVA有助于企業充分重視資金的占用所付出的代價,樹立正確的理財成本觀,加速企業資金流動,注重資金使用效益,盤活資產,優化企業資本結構,制定合理的財務戰略,做出正確的長、短期投融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