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新 陳富川
摘要:淮河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是淮河流域已建和在建的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規模宏偉,造型各異,當地旅游資源豐富,本文就工程風景區的規劃和開發進行了探討,旨在為類似水利工程建設成為風景區摸索出一些思路。
關鍵詞:臨淮崗;水利工程;風景區;規劃;開發
1 景區概況
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位于淮河干流中游,工程跨河南、安徽二省,涉及河南省固始縣和安徽霍邱、潁上、阜南等4縣。主體工程位于安徽省霍邱、潁上兩縣交界處,距上游淮河源頭約490km,距下游正陽關28km,集水面積42160km2。
有著“淮河三峽工程”美譽的臨淮崗工程,就像一道長虹,橫貫在淮河中游。雄偉、壯觀的臨淮崗工程建筑工程,包括姜唐湖進洪閘、49孔淺孔閘、深孔閘、臨淮崗船閘、城西湖船閘、城西湖退水閘六座主體建筑物,規模不等,長度不同,功能各異,造型設計各具特色,既自成一體,又相映成趣,且座座氣勢非凡,象串在一條絲線上的六顆熠熠生輝的珍珠,由南向北依次布置在長八千米的主壩壩段上。
2 景區風景資源情況
2.1 水文景觀
臨淮崗工程水利風景區地處王家壩和正陽關之間,景區景點設置包括:一心,臨淮新鎮旅游集散中心;兩軸,臨淮崗主壩觀光軸、淮河水上娛樂體驗軸;四區,淮河水利文化展示區、慶發農業生態示范園區、何家圩濕地觀光游憩區、淮河故道親水休閑區。
每當淮河大汛,各路皎龍齊會臨淮崗,狂龍在此低頭,此時置身臨淮崗,你會發現訓服狂龍的場面尉為壯觀,水霧彌漫;遠遠眺望,水天相連。
每當淮河汛后,立于臨淮崗大壩上,視線開闊,藍天碧水,極目天際,蕩滌自我,不免萌發“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的感慨及“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意境。
2.2 地文景觀
工程位于安徽省西部,南枕巍巍大別山、北踏滔滔淮河水,西與河南接壤、北與阜陽隔淮相望,東與六安、壽縣毗鄰、南與金寨相連。地勢南高、北低,南部屬低崗丘陵地區,北部為平地湖泊河流,是淮河中游的重點行蓄洪區。
2.3 生物景觀
生物景觀主要有:大面積草坪,各種奇花異草,周邊有大片濕地,河內有諸多珍稀魚種,城西湖、城東湖內灃蝦、銀魚享譽盛名。
分流島具有時代氣息的生態園林,主體公園以花壇、條形綠地、桁架和石椅相結合,形成簡潔的開放式空間。廣場中間立一座標志性景觀石,該石造型簡約明快,立意獨具匠心,其上有名人題字和以文字及圖案反映的工程建設歷程。秀麗、迷人的何家圩濕地公園,以現有地形為依托,規劃設計集濕地動物、植物、地形、地貌等特色景觀為一體,設計一個微縮的濕地公園。
2.4 工程景觀
工程主要包括主壩、副壩、5座水閘及上下游引河等。其中,主壩長8.545km ,將5座水閘并連;副壩68.971km(包括南副壩8.408km、北副壩60.563km);水閘主要包括淺孔閘、深孔閘、姜唐湖進洪閘、臨淮崗船閘和城西湖船閘;上、下游引河長14.39km,將淮河在此裁彎取直。
3 開發利用條件情況
3.1 區位條件
臨淮崗旅游區位于淮河干流中游,處于安徽省霍邱、潁上交界處,整個旅游區集水面積42160km2,水景資源豐富。旅游區距霍邱縣城15km,距霍邱縣水門塘旅游區12km,八里河旅游區8km。臨淮崗旅游區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是千里淮河的第一大港。
3.2 交通條件
臨淮崗工程水利風景區位于霍邱城北12公里處,距六安市115公里,阜陽市72公里,淮南市86公里。該風景區東連310國道,西靠105、312國道,南接寧西鐵路,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利。
3.3 基礎設施
臨淮崗景區通信設施先進,通訊微波納入淮干通信專網,并進入當地通信公網,景區內道路貫通,水、電等基礎設施配備齊全。
3.4 游樂設施
景區內建有休閑廣場、假山、游艇、垂釣等娛樂設施,有農業生態園和星級賓館,是休閑度假、會議接待、參觀實習的理想場所,現有觀光船二艘,工程展覽廳一座。
4 規劃情況
4.1 景區規劃
按照《水利風景區管理辦法》和國家旅游局《旅游規劃通則》的要求,委托安徽師范大學旅游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承擔的《安徽省臨淮崗工程旅游區總體規劃》的具體工作,詳細規劃正在審核。
4.2 規劃范圍
臨淮崗旅游區總體規劃的范圍主要以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主壩及周邊區域,主要包括臨淮崗主壩、臨淮崗移民新鎮、安徽慶發農業科技生態園、主題公園、農民公園、臨淮人家、姜家湖、邱家湖、何家圩濕地公園、淮河故道、臨淮鎮等。
4.3 規劃目標
臨淮崗風景區規劃要結合當地特色,要融實用性、觀賞性、效益性于一體,突出“水、游、柳”三大特色。“水”,以水設景,以水生財,以水興鎮。“游”,大力發展旅游業,抓好景區的綠化和基礎設施建設。“柳”,以慶發集團和柳編市場為龍頭,建成柳編城和農業生態園,發展水運物流中心,實現產業化。將臨淮新鎮建成淮上明珠、東方威尼斯。
要將臨淮崗風景區建設成為以水利工程和淮河水文化為主題的,以良好的水域生態空間為支撐,以水利工程觀光、淮河文化體驗和生態休閑度假為主導旅游產品,集水域觀光、商務會議、科普教育、康體健身為輔助旅游產品的,低密度、高檔次、高品位的AAAA級旅游度假景區。
5 管理體系
為進一步加強臨淮崗工程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管理,推進臨淮崗管理范圍內水利旅游資源的科學開發、合理利用和有效保護,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的綜合效益,成立臨淮崗工程水利風景區管理處,負責景區的建設與管理。
6 綜合開發
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是淮河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該工程知名度高,中央、省、市領導多次親臨臨淮崗,還吸引了眾多海內外知名人士和游客。其工程氣勢恢弘,巍巍壯觀,本身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治淮豐碑”寓意深刻,沿淮人民的抗洪精神美名遠揚,這一切無不令人肅然起敬,慕名而來。同時,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淮河兩岸人民自強不息,艱苦創業,在危難時刻舍小家、保大家。弘揚淮河文化,弘揚時代精神,為臨淮崗旅游開發提供了內在動力。
明確開發主體。旅游業是一個牽涉面廣、關聯度強的產業,旅游開發工作千頭萬緒,任務繁重,需要明確開發主體,確保有專人來做此事。建議由霍邱縣政府牽頭,臨淮崗工程管理局和慶發集團兩家共同協商,采取適當的合作方式,成立一個專門的機構來進行旅游開發。
準確進行定位。給臨淮崗景區準確定位,需要集大家的智慧,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建議按照高起點、大手筆、創意新、樹名牌的原則,以臨淮崗水利工程和慶發大工業園區為依托,弘揚淮河文化,建設獨具特色的淮河臨淮崗旅游風景區。
科學進行規劃。在編制規劃過程中,重點安排好建設內容,對此,提出“三個一”的設想,即“一館、一塔、一園”。“一館”即建一個淮河治理及風土民情展示館,向游客介紹臨淮崗工程的意義和功能。“一塔”即建一座淮河寶塔。塔高要有7-9層,站高才能望遠,外觀有特色,內部有電梯。“一園”即中國水利文化園。可以跳出淮河,憶大禹治水、都江堰,觀京杭大運河,品黃河小浪底、長江三峽等。這三篇文章一做,其轟動性、吸引力不可估量。
多方參予支持。旅游業的發展需要多方給予支持配合,各個部門都應該大力支持,積極參與旅游業的開發建設。因此,建議臨淮崗旅游景區的開發,在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需要水利、交通、旅游、慶發集團和周邊鄉鎮等在內的各方的共同努力。如果是這樣,霍邱這片古蓼大地上定會催生出一個璀璨的旅游明珠,一個與三峽、黃河小浪底齊名的旅游景點。
推進臨淮崗工程綜合應用研究。臨淮崗工程不僅能控制大洪水,也可以攔蓄中小洪水,發揮其灌溉、航運、水產養殖等綜合效益。在確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探討臨淮崗工程的綜合應用,適當攔蓄洪水尾水,增加蓄水量,為臨淮崗水利風景區增添一道良麗的景色。
作者簡介:徐建新:男,1962年 3 月20日生,安徽六安人,大學專科,水利水電工程師 ,安徽省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管理局大壩管理處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