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敬
摘要: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課堂教學之中,以其能將文字、圖像、動畫、視頻、音頻等融于一體的特點,賦予了課堂教學新的活力,改變了傳統教學單一的方式,滿足學生的視聽等感官需求,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將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機結合,為教學創設了互動、和諧的教學模式,實現了師生、生生互動,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語文教學;應用
近幾年來,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育方法受到很大沖擊,并促使教育發生了重大變革。目前,應用在教育領域中的信息技術主要包括衛星電視技術、數字音像技術、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虛擬仿真技術等。其中,在教學領域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是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是以計算機為中心,把傳統的電視技術與計算機的交互性結合而產生的一種全新的信息交流方式。它在語文教學的應用當中具有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優勢。首先,它能打破時空限制,展現宏大與細微,“現古今于一瞬,撫四海于須臾”,讓教學內容中涉及的人、事、景、物,過程、方法、細節等活起來,動起來。容易引起學生審美愉悅,最能發揮語文教學那種縱橫開闔、揮灑自如的特點。其次,它突破了傳統媒體以聽覺為主的單一灌輸方式,而以視覺為主,視聽并用,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有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強化記憶效能,提高學習效率,這對于需要大量記憶材料的,以培養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為目標的語文教學,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1 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優勢
1.1 激發興趣,主動學習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因此教師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為我們提供了平臺。利用多媒體技術是語文教學的一塊“綠洲”。它給課堂教學帶來活力,給學生帶來生機,也給老師帶來了希望?!皯摬捎靡磺锌赡艿姆椒ㄈゼぐl孩子身上的求知與求學的欲望”(夸美紐斯)。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可以使面向學生的畫面生動活潑,色彩鮮艷,聲情并茂。這就改變了以往課堂上學生只能看黑板、聽老師講的單調的模式。多媒體技術可以提供豐富多彩的聲、光、電等各種信息,使課堂變得絢麗多彩,大大優化了教學氛圍,使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系統變得豐富而生動,學生置身于這樣一個合諧的教學情境,學習興趣得到極大的提高。教師在教學中根據課文內容,利用多媒體展示、播放一些相關的圖片、動畫、視頻、音頻等,這些直觀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往往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2 創設情境,突破難點
在整個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度,因而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感性知識并發展形象思維,多媒體的動畫效果,圖像背景音樂設置如同一副畫卷,讓人產生無盡的聯想,情不自禁地進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對于一些離學生生活較遠的課文內容如《真正的英雄》《登上地球之巔》……學習中給學生的認知,理解帶來一定的困難,這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畫面,使學生身臨其境,自然進入課文內容之中。學生在美好的情境中自由的放飛心靈與山川草木,花鳥蟲魚對話,通過這樣的學習,既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發展了它們的想象思維,多媒體教學方式不僅能把知識更多更快的傳播給學生,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且還能變抽象為具體,加上教師恰到好處的點撥,講解易于學生理解進而突破重難點。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師只憑借手中的一本教科書,把咀嚼后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今通過網絡教師可以很便捷地收集到大量的信息資料,把網絡上的語文資源充實到現行的教學過程中去,與語文教材相呼應,相補充,相促進,是教材更加完善,更富于立體化,更具時效性,網絡資料的完美詮釋讓課堂上的重難點在學生輕
松地思考中不攻自破。
1.3 增大容量,拓展視野
語文學科是個涉及范圍很廣、信息內容豐富的學科。如何在課堂中恰當地擴大學習的信息量,提高教學效果是一個很值得關注的環節。據有關專家的研究表明,人們學習知識時如果能同時動用起身體上的多種感覺器官,能收到最大的學習效果。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學生大量增加相關的聽和看的機會,而且能夠使聽和看同時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來教學信息量的數倍、甚至十倍以上。 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使學生置身于音像、語音、文字的環境中,使演示和呈現的速度加快,節約了課堂教學時間、增加了課堂信息量、提高了課堂效率。在教學中,筆者認為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對教學內容作一些補充,例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的介紹,以及教學內容涉及到的眾多相關資料,讓學生在充分掌握資料的基礎上自主學習。
1.4 激發情愫,學以致用
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應用,培養學生從聽到說,從閱讀、理解課文到運用和寫作。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實際運用,可以帶動學生從身臨其境的感知、領會中過渡到圖畫的解說,由對課文的理解過渡到學生自己的口、筆頭作文訓練。從而激發了學生內心的情愫,產生了寫作的欲望。例如《展開想象,拓寬思路》的作文課,就借助了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希望工程”、“環境污染”、“戰爭”等富有時代氣息的三幅畫,引導學生寫作《假如我有七十二變》,使原本枯燥無味的作文課因而充滿趣味。學生根據教師展示圖畫,展開想象,使作文課更富想象,最終實現了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2 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應用需要注意的問題
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也不是萬能的,在語文教學中要使多媒體技術發揮正確的作用,必須有正確的現代教育理論做指導,才能使語文課堂教學達到最優化。所以,要注意以下幾點:
2.1恰當運用,找準使用的最佳切入點
多媒體是一種技術,一種傳播媒介,它是服務于教學活動的。教師能否遵循學生的認識過程,設計出優秀的課件,能否找準多媒體與學生理解語言的最佳結合點,在課堂恰當的時間展現給學生,是我們應用多媒體技術的關鍵。因此,教師要善于分析具體的教學環境,選擇最有利于學生掌握學習內容或是訓練效果達到最優化的時機,呈現多媒體,使其達到最佳訓練效果。
2.2正確處理與傳統媒體間的關系
多媒體技術是傳統媒體的發展與升華,是在傳統媒體的基礎上,借助于計算機技術發展而來的,它并不排斥傳統的教學媒體。多媒體技術在突出體現鮮明的形象、為學生創設認識環境方面的確非傳統媒體所能比擬,但在展示重點的字、詞、句時,不可能一直停留在屏幕上,適當的板書,更能加深學生的印象、幫助學生記憶,起到畫龍點晴的效果。再如,強化誦讀、注意積累,也是提高語言感悟力的重要形式,是多媒體技術所無法取代的。因此,只有正確處理好二者的關系,才能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注重實效,保證使用的科學性
教師在設計和制作多媒體課件時,要從教學的實際出發,遵循課件設計的科學性、高效性、目的性、藝術性的原則,既要抓住教學的重點難點,又要兼顧學生的認識規律,不能簡單地拼湊各種雜亂無章的素材。要利用多媒體技術的直觀性、交互性,促進學生的能力培養和素養訓練,不能將傳統的課堂講授變成現代多媒體的灌輸。正確地理解多媒體課件的用途,是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搞好語文教學的前提條件。
綜上所述,只有正確地認識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恰如其分地應用到語文教學中,才能實現以媒傳知、以媒生情,才能為學生認識過程的重點、難點服務,并為其感官提供愉悅的刺激,才能發揮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教育教學。
參考文獻
[1]張馨,《現代技術教育的思考》,人民教育報,2003年12月5日第四版
[2]陳蓮蓮,《略談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2000年6月8日
[3]李小紅,《活用多媒體 提高語文素養》,2003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