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立群
摘要:本文指出了當前農村初級中學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農村初級中學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努力方向。
關鍵詞:農村初級中學;研究性學習;問題;對策
所謂研究性學習,是指在教師指導下, 學生從自然、社會和學校生活中選定某一項目即專題進行研究。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根據課程計劃,我校在初中各年級全面開展了研究性學習。通過實踐,有以下幾點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當前農村初級中學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存在的問題
1.領導重視不夠,學校不具備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條件
大多數農村學校的領導在思想上對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有許多錯誤的認識。他們認為研究性學習太高深莫測,教師只要完成一般的常規教學任務就行,至于“研究”那是專家學者們或者是一些教學科研部門的事情;還有的認為,“研究性學習”課程是城市學生的課程,廣大農村學生無法實施;研究性學習太復雜太麻煩,并且需要很多的資料,而我們身處農村,各種條件不足,根本無法開設這門課程,等等。
2.教師認識不足,缺乏信心
教師普遍認為,學生學習只在于“學”而不需要“習”。研究是成人的事情,是科學家的天職,未成年人沒有能力搞研究,開展研究性學習會影響考試成績。某些教師現代素質教育意識淡漠,習慣于“應試教育”的做法。同時,研究性學習對教師來說并非駕輕就熟,這要求教師應具有多元化、多層次的知識結構。在教師權威受到沖擊和可能陷入尷尬境地的情況下,部分教師不愿意“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從而對推行研究性學習產生主觀上的懈怠。
3.學生存在思維定勢,缺乏科研思維能力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許多學生因缺乏科研知識,專業知識和相應的思維訓練,特別是高年級學生,接受了多年的應試教育,已習慣于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存在著許多思維定勢,所以在開展研究性學習時往往教師覺得無從著手或打不開思路。
二、在農村初級中學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努力方向
我校在初中各年級全面開展了研究性學習。通過實踐,大家取得了一些成功經驗。我們認為各個學校特別是農村初級中學只有這樣創造性地開展研究性學習,才能有成效。
1.研究性學習應該實現“四化”目標
一是研究性學習應該課程化。研究性學習既是一種積極主動的現代學習方式,同時又是一門獨立于學科課程之外的全新的課程。它有自己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評價方法。因此,我們學校干脆稱其為“研究型課程”。
二是研究性學習的體系設計應該序列化。課程應根據學生年齡、心理特點、知識水平等不同而進行不同設計。課程的設計要是一個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
三是研究性學習的學習方式應該合作化。同一個班的學生,其知識面是有差異的。正因為有差異,就可以通過研究性學習讓全體同學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四是研究性學習的評價應該全面化。全面化是指:①評價的主體既要包括老師,又要包括學生,尤其要注重學習小組成員之間的互評;②評價要貫穿研究性學習的全過程;③評價不僅要重視有形的,而且要重視無形的。
2.選題要從實際出發,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注意課題的可持續發展
教師在指導學生選題的過程中要做到“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大處著眼”即:必須考慮這一課題是否具有研究價值。也就是課題是否具有科學性、需要性和創造性。“小處著手”即:在選擇課題時要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實施這一課題時的可操作性,做到“切實可行”。
3.克服畏難情緒,結合農村實際,培養實用人才
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如何使教學內容聯系實際,并在實踐的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鞏固,從而在實踐過程中實現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完善人格,這是我們教育教學面臨的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研究性學習”課程體現每一所學校的特點,每一所學校又體現著該校所在地的特點,也就是說研究性學習具有很強的“地域性”。每一個地方都可以因地制宜開展不同的“研究性學習”課程,而不要機械模仿別人的模式。
4.利用課堂教學,相信并鼓勵學生,為其創造研究性學習的機會
作為教學主陣地的課堂,不能因為“研究性學習”新陣地的開發與創建而被廢棄或放在次要位置。特別是農村的初中教師更應充分重視和鞏固利用這一陣地,相信并鼓勵學生,為他們創造更多、更好的開放性、探究性和實踐性的學習機會。我們在課堂上要充分組織學生,讓他們結合教材和所學的知識去發現、探索、辨析和總結,并鼓勵學生大膽探索,追求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