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德淼
[摘要]輔導員隊伍建設的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和學校的發展。因此,應明確新時期高校輔導員的定位,建設專業化的輔導員隊伍,為社會主義祖國培育更多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關鍵詞]輔導員隊伍建設角色定位
中圖分類號:G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1110172-01
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學生的成長發展中居于特殊的地位。明確輔導員的角色定位,加強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和學校的發展。
一、輔導員角色定位
1.教育者。首先,輔導員要從思想上對學生進行指導。輔導員肩負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來說尤其重要,它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其次,輔導員要從學習的方法和態度上對學生進行幫助。學生以學為主,輔導員通過組織學生參加講座,座談,面對面談話等形式,使大學生確立專業思想,樹立為國家,為人民努力奮斗的宏偉目標,做到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再則,輔導員要善于發掘學生的潛力。
2.管理者。與其他管理不同,作為管理學生的輔導員,首先是制定不同的計劃。輔導員在各個階段都要根據學生工作的現狀,資源以及外部環境制定本階段學生工作計劃,包括黨團發展計劃,學風建設計劃,文明教育計劃等。其次是組織協調。由于輔導員都面臨的是成百的學生,憑個人的力量是很難充分完成學生工作目標任務的。再次是實施領導。由于學生干部本身也有一個逐漸成長的過程,輔導員作為這支學生工作隊伍的領導者,適當的指揮,監督和激勵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及時和學生干部交流工作經驗,檢查工作效果,督促和指導工作,觀察年級風氣,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等。
3.指導者。高校的學習以自學為主,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與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更為關鍵。具體來說,輔導員要指導學生有效地進行過渡。高校一年級學生從中學到高校的“第一個過渡”,學生從“依賴性”強的中學生活進入到“獨立性”強的高校生活,各方面都有一個適應過程,尤其是在學習方法上不適應。
4.咨詢者。為適應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輔導員必須系統掌握心理學知識,提高正確解讀,矯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能力。廣大輔導員要通過心理測試、心理咨詢等手段,通過組織各種有益活動如訪談會、學習促進會、特困生幫扶活動等集體活動,有目的地幫助大學生溶入集體生活當中,溶入社會生活當中,確立正確的生活理念,幫助他們塑造健康心理。
5.服務者。因為輔導員的工作性質要求輔導員與大學生的接觸比學校其他人員和大學生的接觸更廣泛和深入,輔導員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的成長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而輔導員工作的一項重要職能就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輔導員所從事的工作,就是以自身的工作投入和服務,培養明天為人民服務的人才,促進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輔導員理所當然的成為學生的服務者。
6.資源獲取者。隨著高校擴招政策的實施,高校中貧困大學生群體也在逐步擴大,根據權威部門統計,目前全國大學生中貧困大學生的比例已近30%,特困生比例10%-15%,貧困生人數將近300萬,絕大多數來自農村,因此,貧困大學生的成長問題是不容忽視的。為了幫助大學生順利地完成學業,輔導員應該積極主動地爭取各種資源,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輔導員還是各種資源的獲取者。
二、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建議
(一)重視輔導員隊伍建設。2006年7月23日教育部發布了《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對相關問題作了更為具體的規定。這一系列文件的出臺,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工作的高度重視和關懷,為高校輔導員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堅實的保障。高校應該進一步樹立“德育首位”的思想觀念,充分認識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本著“嚴格要求,精心培養,切實愛護,保障待遇”的原則,采取系列切實可行的制度和措施,建設一支忠于職守,辛勤工作,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的高素質的輔導員隊伍。
(二)建立健全的選聘制度。在輔導員的選聘工作中,要嚴把入口關,堅持“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標準,對他們的政治素質、理論水平、道德品質、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科研和創新精神、語言文字、口頭表達能力協調溝通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等方面提出明確的要求,同時要考慮他們的學歷、年齡和性別,真正把德才兼備、樂于奉獻、潛心教書育人、熱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事業的人員選聘到輔導員隊伍中來,從源頭上保證輔導員隊伍的質量。
(三)明確輔導員工作職責。在2006年7月教育部出臺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明確規定了輔導員的工作職責,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仍然存在著輔導員工作職責不清的問題,大量的事務性工作已經使輔導員的工作重心偏離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因此,要按照教育部的相關規定,對輔導員工作準確定位,明確輔導員的工作職責,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政治輔導員有效制定和調整自己的工作目標,集中精力完成自己職責范圍內的事,還可以讓其他職能部門了解輔導員的工作性質,防止出現輔導員“婆婆”太多的情況,影響其工作效率和工作熱情。
(四)提高輔導員隊伍素質。學校應該像培養業務學術骨干那樣花大力氣培養高水平、高素質的輔導員,要從實際出發,制定實施輔導員培養培訓規劃,逐步建立起自學、集中培訓、專題研討、在職進修、掛職鍛煉、學習考察、選拔優秀輔導員定向攻讀學位等多層次、多形式相結合的培養培訓體系,為他們提供交流學習、鍛煉的空間和途徑,做到先培訓后上崗,堅持日常培訓與專題培訓相結合,不斷提升輔導員的政治理論素養和政策水平,專業水平和工作能力,培訓要注重針對性和時效性。
(五)建立可行的考核激勵機制。考核標準應該明確具體,切實可行,考核體系要注意定性與定量相結合,自我評價與學生及單位的評價有機結合,學生反饋與組織考察相結合,其中應該特別強調學生參與考核,因為他們的評價意見最能反映輔導員工作的優劣。評價體系必須與輔導員的工作特點相適應,通過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的考評,實現輔導員隊伍的嚴格要求,嚴格管理,促進工作的高效創新。
(六)提高輔導員待遇。目前高校輔導員的待遇普遍較低,學校應該對輔導員的職稱評定、工資待遇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扶持和傾斜,為輔導員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做到政治上愛護、工作上支持、生活上關心,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提高隊伍的穩定性。
解決出路問題,是保持輔導員隊伍相對穩定的重要環節,也是這支隊伍良性發展的內在要求。學校要鼓勵那些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有發展潛力、愿意從事學生工作的輔導員骨干進修和深造,立足長期從事輔導員工作,向職業化、專家化方向發展,這應該是輔導員的主要出路。同時,實現正常的轉崗分流,對表現突出的要重點培養,并推薦到學校和院(系)黨政部門任職,把善于鉆研教學業務的優秀輔導員分流到教學崗位和科研崗位上,院校黨政機關、院(系)補充黨政干部要優先從輔導員隊伍中考核選用。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N].人民日報,2004-10-15.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N].中國青年報,2006-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