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嵐 孫永道
[摘要]當前很多職業院校的課程設置往往更多地強調“工作過程化”課程的作用,有些忽視專業基礎理論課程的地位。實際上,專業基礎理論課在整個專業培養中起著奠基石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實現專業基礎理論課和專業課的有機整合是專業發展的關鍵。就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簡單分析探討,并提出一些整合的思路。
[關鍵詞]基礎理論課專業課課程整合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1110181-01
一、引言
隨著職業教育的深入發展,各種與之相關的問題也不斷涌現出來。這其中就包含如何處理基礎理論課和專業課的相互關系。有些院校采用所謂的“夠用為度”,將多門課程的理論課進行“多合一”整編,有些院校則將基礎理論知識穿插在實踐課中,還有些院校則干脆取消基礎理論課。到底如何正確對待專業基礎理論課和專業課的關系?如何更好地讓專業基礎理論課為專業能力的培養發揮作用?本文就針對這些問題做些簡單的分析,希望能給讀者一定的借鑒思路。
二、職業教育中的專業基礎課程設置問題分析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一般分為公共基礎課和專業課。專業課包括專業理論課(包含專業基礎理論課和專業理論課)和專業實踐課(包括實驗、實訓、頂崗實習等)。當前的專業理論課和專業課的設置還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課程建設應該是一個體系,有的院校只是將原來的課程內容刪減之后疊加,形成新的教材,對不同課程之間的銜接及學生的認知規律考慮不多;有的連刪減疊加也沒有,只是更換課程名稱,換湯不換藥。
另外,因為不同的專業對基礎知識的要求各有側重點,課程整合時沒有把具有完整體系的專業基礎知識按照專業課程要求分塊揉碎,與專業課有機結合,所以,簡單的裁剪或合并就無法保障專業基礎知識的夠用和學生可持續性發展的要求。
專業理論課仍然偏重理論課教學,對實踐課重視不夠;理論課和實踐課教學脫節、分裂,使得學生的實踐能力不能與理論知識共同成長。
三、實現專業基礎課和專業理論課的有效整合
為了更好地實現專業理論課和專業課的有機結合,必須充分考慮專業理論課的基礎性作用和專業課的能力培養需要。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科學改革公共基礎課內容和上課形式
目前,公共基礎課最突出的問題是為了顧全整體,所有專業的公共課的內容、要求基本相同,這有悖于專業技能的成長要求。不同的專業對同一門公共課的要求側重點不同。例如數學是高職工科學生的一門必修公共課,經濟類專業和機械類專業比較,對數學要求就相距甚遠。對公共課進行改革,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多種方式,使得公共課既能滿足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又可以促進專業課的健康發展。
有些院校在這方面就做的比較好,他們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根據專業需要,對部分公共課的內容或削減,或強化。為滿足學生的多樣性需求,開闊學生視野,學校開設了不同類型的選修課及第二專業供學生選擇學習。
整合后的課程可由不同專業的教師擔任,有利于各位教師發揮專長,更有利于學生的成長。當然,各位教師必需通讀整合后的教材,深得教材神髓,對相關知識有所了解,否則又會陷入“各自為政”的僵局。
(二)加強理論課與實踐課的聯系,提高實踐課教師的職業崗位能力
學生的上崗能力不僅取決于學生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還取決于他在實踐課中的親身體驗及經驗,后者更加重要。目前,實踐課的低開出率及低效率是導致高職人才質量沒有保障的主要原因。要想消除這一原因,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快高職院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學校也要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募集資金,彌補政府的投入不足,提高實踐課的開出率。
另一方面,學校要加強對實訓教師的培訓,提高實訓教師的職業崗位能力;加快理論課和實踐課的有效整合,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資源,提高實訓效率。如果條件許可,不妨將教室和實訓場地合二為一,實現基于工作過程的情境教學,將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三)變消耗性實訓為生產性實訓,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崗位
消耗性實訓成本高,浪費資源,應該被淘汰;生產性實訓能產生經濟效益,降低實訓成本,應該加強和推廣。以往學校為了降低實訓成本,組織學生在模擬機上進行“實訓”或將相關材料賣給學生,讓學生在真實環境下加工產品,但“產品”大多為次廢品,無人回收,造成原材料的很大浪費。而生產性實訓是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在專人指導下加工產品,廢品率低,產品有專人回收、銷售,學生在實訓過程中既創造了經濟價值,又長了技術,一箭雙雕。生產性實訓的持續發展,單靠學校自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加強校企合作,產學結合,是生產性實訓持久、穩定發展的最好選擇,也是實現校企雙贏的最好途徑。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在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開出的實踐課生產性實訓率達到了95%,頂崗實習率達到了98%。
四、總結
職業教育在我國起步晚。直到最近幾年才有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借鑒了德國、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的職業教育經驗之后,對我們過家的職業產生了巨大的推動力。當前的職業教育已經發展的如火如荼。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層出不窮,如課程體系問題,知識與能力的關系問題,校企合作問題,課堂教學與職業需求的
參考文獻:
[1]周濟,《國務院關于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情況的報告》,2009.4.22.
[2]張健,高等職業教育理論與實踐課程的整合[J].《中國高教研究》,2008(01).
[3]丁金昌,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探索[J].《中國高教研究》,2008(02).
作者簡介:
張嵐,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中的基礎物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