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強
【摘 要】人類離不開音樂,因為音樂能維護人類的身心健康,開發潛能,陶冶情操,增進活動效率。情感體驗是感知音樂的基礎。教師應在教學中充分發掘音樂的情感因素,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去體驗音樂的情感,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音樂的審美實踐與創造中逐步發展與豐富。
【關鍵詞】音樂教育 情感教學 滲透
音樂是人類永恒的需要,難舍的朋友。情感教學是指教師運用一定的教學手段,通過激發、調動和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促進教學活動積極化的過程。情感作為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學生精神生活的主宰,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催化劑,不容忽視。數學課堂教學中應合理調節和充分利用情感,努力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課堂數學效率。音樂情感是審美教學的核心,審美教育成功與否的標志,不是理性說教的深刻程度。而是情感感染的強烈程度。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什么方法去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是值得探討的一個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下面四個方面入手。
一、導情
音樂藝術是一門抒發感情的藝術,這就決定了音樂可以表現人類各種豐富的表情。每一首音樂作品都有它各自的情感特征,音樂教師必須多積累、多聽,豐富自身的情感體驗,正確挖掘每首作品的情感特征,從而在上課時導入相關的情感因素。如教室環境的布置,相關或者相似音樂的背景、掛圖、道具、多媒體等等,情由境生,復制、模擬和創造一定的環境或者情景,是情感的催化劑,更有利于學生進入要導入的音樂之中,認真體味音樂意味。
二、激情
有了統一的情緒,還需要教師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情感。情感離不開認識,所謂“知之深,愛之切”就說明了只有對事物有深刻的認識,才會產生真摯的感情。我們發現,與學生的關系太陌生或者遙遠的古典音樂,現在的學生很難去接受和學習,學生在課堂上若無其事、無動于衷,不能夠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其主要原因還是對那個時代、背景、生活、內容缺乏最夠的理解和了解。這就要求教師通過一些教學手段對作品的背景、年代及作者的創作意圖、音樂的主題以及使用的樂器、音色等加以描述或者展示,從而激發學生對作品的聯想、想象,在情感上引起更加深刻的共鳴。例如:《走進新時代》作于1997年中國共產黨“十五大”前,歌曲以抒情而優美的旋律,動聽而婉轉的音調,抒發了中國人民在世紀之交,在繼往開來的領路人帶領下,滿懷豪邁地走進新時代的情懷。歌曲為二段體結構,每個樂段由四個樂句組成,結構完整,歌曲曲調采用民族五聲宮調式歌詞,以第一人稱——我(我們)展開,倍感親切。在演唱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體驗:在“繼往開來的領路人”帶領下滿懷豪邁地走進新時代的激情。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自己的情感去牽動和激發學生的情感,用自己的神態、語言、動作、指揮傳達情感的信息,給學生以美的啟發,并富于激情的范唱、指揮或彈奏時,這種情緒就會得到感染,從而大大激發學生的情感。
三、融情
音樂教學需要師生的激情迸發和情感交融,師生之間和諧的情感交流是音樂審美教育提升審美功效的重要標志。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展、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
因此,教師要盡量營造一種平等和諧相互交流的教學氣氛,教師的知識技能不再是權威和裁判,而是朋友間相互幫助和交流的資源,是觀眾的意見和建議。讓學生不再畏首畏尾,使他們的情感能盡情釋放。如欣賞完一段音樂后,不同的音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感受和體會,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老師也說出自己的感受,從而與學生進行交流。這樣音樂課堂成為學生和老師展示自我,情感交融的舞臺,老師和學生共同接受音樂的洗禮,它使學生和老師之間沒有距離,教師和學生的情感共生共融。
四、情感的升華
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學會了體驗、表現情感,就要著手進行深化情感。對于一首作品,我們
要聽的是什么,感受的是什么,總結的是什么,讓這些問題觸動學生去探究隱藏于音樂作品背后的東西,從而上升到高層次的音樂鑒賞層面。這樣,才能讓學生在音樂作品中汲取藝術的養分,提升音樂的素養增強審美能力。
例如:欣賞歌曲《感恩的心》。關于這首歌的由來:有一個天生失語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她和媽媽相依為命。在她們貧窮的家里,一塊小小的年糕都是無上的美味了啊。有一天,下著很大的雨,已經過了晚飯時間了,媽媽卻還沒有回來。小女孩走了很遠,終于在路邊看見了倒在地上的媽媽。她使勁搖著媽媽的身體,媽媽卻沒有回答她。她以為媽媽太累,睡著了。就把媽媽的頭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讓媽媽睡得舒服一點。但是這時她發現,媽媽的眼睛沒有閉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媽媽可能已經死了!她感到恐懼,拉過媽媽的手使勁搖晃,卻發現媽媽的手里還緊緊地拽著一塊年糕……她拼命地哭著,卻發不出一點聲音……?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媽媽再也不會醒來,現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媽媽的眼睛為什么不閉上呢?她是因為不放心她嗎?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該怎樣做。于是擦干眼淚,決定用自己的語言來告訴媽媽她一定會好好地活著,讓媽媽放心地……?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語做著這首《感恩的心》,淚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從她小小的卻寫滿堅強的臉上滑過…“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她就這樣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著,一直到媽媽的眼睛終于閉上……
學校音樂教育是青少年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部分。應與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廣大教育工作者應挖掘、利用音樂素質教育資源,發揮音樂教育的特殊育人功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音樂教育作為塑造人類美好心靈,培養高尚道德情操和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途徑,將逐步得到全社會的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