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亞鷗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05-110-01
摘要在“藝考熱”持續升溫以及民辦高校普遍擴招的形勢下,眾多民辦高校卻連年招生遭遇“滑鐵盧”。尤其是一些民辦高校的藝術類教育,“藝考熱”和擴招似乎并沒有給它們帶來新的契機,本來就挑剔的藝術類專業,招生空間變得更是越來越小。重新調整和定位民辦高校藝術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緩解這種形式最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民辦高校;藝術;培養方案
民辦高校,是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涌現出來的一種創新的辦學模式。近幾年,民辦教育卻出現了在夾縫中生存的局面,一方面招生生源不足,學生基礎差,另一方面培養出的人才類型不能完全適應市場需求,供大于求等,尤其是藝術類專業人才,其大學畢業后,還將面對就業較其他專業相對較難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筆者認為,民辦高校尤其是藝術類專業要辦出自身的特色,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一開始在培養方案上就應明確提出以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實用型人才為主要辦學目標,著力培養“一專多能”的應用型和實用型專門人才,真正做到面向社會,面向市場的特色人才培養模式。
一、當前我國民辦高校藝術類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當前我國民辦高校藝術類專業人才培養呈現兩大態勢,具體表現為以下方面:
(一)“急功近利”型。在“藝考熱”持續升溫以及在國家普遍擴招的形勢下,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興辦藝術類專業,民辦高校也不例外,一些民辦高校無視自身條件,速辦了各類藝術類專業,但是由于缺乏相應的師資力量和完善的培養方案,往往導致其大學畢業后,還將面對就業較其他專業相對較難的問題。
(二)“閉門造車”型。高等教育應適應社會需求。民辦高校很多是單純的按照公辦院校的藝術人才培養人才模式制定自己的培養方案,忽略了民辦高校辦學起點比公辦高校低的現實情況,盲目跟風,閉門造車,不注重實踐教學,造成培養出來的人才跟不上社會需要,理論上與公辦院校比又存在較大差距,實際操作也跟不上需要的現狀,很多學生畢業后將面臨的是待業更談不上擇業了。
二、民辦高校藝術類專業人才培養對策與思考
(一)加強專業基礎教學。藝術作為一個綜合體,影視藝術作品的創作者必須具備良好的文化素質特別是人文素質,才可能創作出優秀的藝術作品,作為藝術院校就必須加強專業基礎教學。專業基礎教學包括三個部分:一是藝術素質,二是心理素質,三是文化素質。藝術素質要求我們要有一定的藝術創造力,而心理素質則要求我們要具備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文化素質甚至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藝術作品。作為民辦高校,如何更好的加強專業基礎教學呢?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手段來完善:
1.對學生正確引導,消除思想誤區。務必使學生認清這樣一個思想誤區: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是完全不相關聯的。這里所說的素質教育可以分為三種,一是心理素質,二是藝術素質,三是文化素質。
(二)調整辦學思路,深化教育改革。我們可以看到,眾多民辦高校對藝術類人才的選擇仍然是按照國家固有的招生模式——藝術考試+文化考試的人才招收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公辦院校辦學師資、教學設施等都較民辦院校強,藝術聯考考試內容也是按照公辦院校的人才需求出的題目,大量的專業優秀學生被公辦院校搶先挖走,剩下的留給民辦院校的生源質量相對就差了不少。文化考試這一關也讓無數優秀藝術人才與大學失之交臂,筆者認為,要解決這個矛盾,可以從以下兩點來完善:
1.辦特色教育,廣納人才。辦出與公辦院校不同的特色,也就是說要辦出適合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人才,這才是我們民辦院校之所求。試想,我們是否也可以改變下這樣的招生模式,由國家統一招生考試改為招生院校自主命題,在自主命題中突出民辦高校的特色教育理念,擇優選擇適合民辦院校自身辦學特色的學生。
(三)修訂培養方案,明確培養目標
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培養目標不同,其一,公辦院校的培養目標是面向省、市一級的文化部門直屬院團和有關媒體。而民辦院校培養的目標則是縣、區一級基層文化宣傳部門、文化傳媒公司等。其二,由于公辦院校不承擔國家的藝術普及教育,多培養的是專一型人才,因而知識和能力偏于單一,已經開始不適應當前市場經濟的發展模式,盡管在做相應的改變,也是局部改變。而民辦院校則完全有能力通過修改目前的培養方案,改變這一局面,其實這恰恰就是民辦高校的辦學特色。可以歸納為:
1.引進“一專多能”的人才培養理念。什么是“一專多能”呢?“專”是指專業核心技能,“能”是指與專業技能相關或臨近的復合職業技能。“一專多能”實際就是培養以專業核心技能為主,兼顧多種相關技能的復合型職業技能人才。
2.加強實踐課程教學力度。民辦高校藝術類專業教育除了重視課堂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原則,筆者認為還應做到課堂實踐教學與課后實踐教學相搭配,切實加強實踐課程教學力度。為何要突出課后實踐教學?民辦高校藝術類學生存在著起點低,背景知識差的客觀事實,對知識融會貫通能力差,藝術類教育本身也需要大量的實踐課程,除了完成課堂內的教學實踐環節,應盡可能想盡一切辦法,在課外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實習與實際操作的機會,適時、適量增加課外實踐教學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課外實踐教學包括兩方面:其一是利用平時或者寒、暑假,安排學生進入與專業相關的單位參與實際工作,增強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其二是根據專業,利用平時課余時間安排學生參加實習管理,學會一些基本的管理和工作方法。
(四)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教師隊伍是實現辦學理念的關鍵。由于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辦學理念的不同,要徹底改變公辦高校藝術類專業辦單純藝術和單純技術的觀念,那么必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作為民辦高校的藝術類專業,筆者認為,必須建設一支強有力的“雙師”型師資隊伍。什么是“雙師”呢?即工程師和講師,作為藝術類專業教師,符合這樣的身份是必需的,民辦高校面臨著向社會輸送應用型和實用型人才的任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較高的理論知識和較豐富的實踐經驗,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
三、結論
民辦高校藝術類專業要獲得社會、專家與學生家長的認同,必須重新調整和定位人才培養方案,強調培養復合型的兩棲、多棲藝術應用型和實用型專門人才,創辦有自身特色的藝術類專業教育模式,真正做到面向社會,面向市場的人才培養方向,使學生學有所長,學有所用,否則將會淹沒于教育變革的大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