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雙珠
中圖分類號:H0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05-116-01
摘要“讀”是語文這門學科中重要的基本功之一。而怎樣取得好的閱讀效果卻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題。如果能把握好正確的閱讀方法,充分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循序漸進的引導孩子們進行閱讀,相信這個難題也會迎刃而解。
關鍵詞:閱讀;語文
語文是小學一門基礎課程,而讀、寫、說又是語文最重要的三大基本功,我個人認為,這其中又以讀最為重要。讀,不僅僅是讀課本上的文章,還應該讀課外的刊物。讀,也不僅僅是讀出一篇文章,還應該讀懂這篇文章。要讓枯燥的閱讀成為小學生提高語文素養的一個重要途徑,應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注意讀的方法。之于成年人而言,遨游書海也許是一件趣味無窮的事情,但對于小學生而言,這卻是枯燥乏味的。有限的認知局限了他們在閱讀內容上的選擇。相對于文字而言他們更喜歡直觀的圖畫,這也是為什么小學生都喜歡看動畫片,喜歡看連環畫的原因。因此,想要他們能有興趣的自主閱讀,閱讀方法很重要。在不同的階段我們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初讀文章時,主要要求學生讀通文章,熟讀生字,我們可以采用書聲朗朗的讀;而精讀課文時,主要要求學生讀懂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所以可以用潛心的讀。這也是閱讀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在每一篇文章中小學生都會遇到新的詞語和句子,只有在理解了這些詞句的基礎上才能真正讀懂文章,而要理解這些詞句的最容易被小學生接受的方法就是聯系上下文來理解。比如小學語文第六冊課文《她是我的朋友》中有這樣一個描寫情況緊急的詞語——“迫在眉睫”,對這個詞語我們只要聯系上文的句子“如果不及時補充她失去的血,她就會因失血過奪而休克和死亡”就很容易理解了。最后,在掌握課文感情基調的基礎上我們就要有感情地讀了,這一點對小學生而言也是最難的。老師應該積極營造親密和諧的氣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尊重學生的理解和體驗,努力培養有創意的讀者,而不是人云亦云的聽眾。
其次,必須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小學生讀課文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他也許能背誦出一篇課文,但是要他看著書一個字一個字的讀卻未必能讀出來,更別說真正讀懂課文了。所以,如果不培養學生養成自覺地專心地思考地讀書習慣,就會成為和尚念經式的閱讀,毫無效果可言。我們可以用很多方法來督促學生真正用心的閱讀,比如指名讀,分小組讀,帶著問題讀課文等等。閱讀又是一種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的復雜的情感活動過程。離開情感交流和體驗,就不是真正的閱讀。要引導學生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就要明確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和意思,并且關注這些詞句是如何表情達意的。什么是關鍵詞句呢?所謂關鍵詞句,就是指課文中那些能反映主題、概括主要內容、暗示課文的思路、標示句段之間的關系,對課文表情達意至關重要的詞句。比如在《珍珠鳥》一課中,圍繞著人與鳥的相互信賴,有這樣一段話:起先,這小家伙只在籠子四周活動,隨后就在屋里飛來飛去,一會兒落在柜頂上,一會兒神氣十足地站在書架上,一會兒把燈繩撞地來回晃動。漸漸地它膽子大了,竟然落到了我的小桌上。他先是離我較遠,見我不去傷害它,便一點點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頭來喝茶,再偏過臉瞧瞧我的反應。后來,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小紅嘴,“嗒嗒”啄著我正在寫字的筆尖。我用手托一托它細膩的絨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兩下我的手指。在這一片段之中,“起先……然后……竟然……先是……然后……后來……”等一系列關聯詞,不但準確地表述了小鳥與我日漸親近,彼此信賴的過程,而且為課文的總結句:“信賴,不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嗎?”做好了必要的鋪墊。第三,要根據小學生年齡特點,把握循序漸進的原則。低年級的課文比較簡單,重點是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而到了中年級,不但要求理解詞句的意思,而且要求能夠把握關鍵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到了高年級就要能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能對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總之,語文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字、詞、句的累積,只有循序漸進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如果急于求成反而會事倍功半。
第四,小學生基本閱讀能力的形成,除了得法于課內,更應得益于課外。而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課外的閱讀,文章開頭我就提到閱讀不僅僅是閱讀課本上的文章。因此,我們要加強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由課內向課外延伸,由封閉型走向開放型,由一本教科書的學習帶動幾本、幾十本乃至幾百本優秀課外讀物的主動閱讀,才能使小學生的閱讀量得以大大豐富和擴展,閱讀能力得以充分鍛煉和提高。
我想,只要老師方法得當,充分調動起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他們就會釋放巨大的潛能,就會把讀書看成是一大樂事,越讀越有興趣,越讀越想讀。有了這樣的日積月累,何愁語文知識不得豐富,語文素養不得提高。
參考文獻:
[1]《年級閱讀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
[2]《加強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