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路路 李英菊
摘 要:交際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學客體(目的語)和教學環境(教師、母語、教材、手段、條件等)三要素密切結合構成的外語立體化教學法理論體系。這種教學法是針對外語教學現狀而提出的,它符合外語教學過程中各主要因素的活動規律,反映了當代外語教學法理論研究和實踐的總體趨勢。本文介紹了交際教學法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的可實施性,并從學生、英語和教學環境這三要素入手,闡述在英語教學中如何交際教學法。
關鍵詞:交際教學法;高職高專;英語教學;運用
1 引言
現階段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大部分學生入學英語能力差,且入學后英語能力提高幅度不大。高職高專的教學目標與其它院校的教學目標不同,它以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為目的。以往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教學生聽說讀寫,而對于高職高專的學生,教師的目的是教會他們在聽說讀寫中學。在貫徹國家“以應用為目的,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教育方針的前提下,既要培養學生具備必要的英語語言知識,也應強調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有關涉外業務工作的能力。社會對高職高專學生的就業要求從注重知識轉向了注重技能,因此我們的教學方法也應該從注重教師的教而轉向注重學生的學。但是目前高職高專學生的英語水平遠不能達到以上要求,絕大多數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都很低,即使那些通過了考試,學生的情況也是如此。
2 交際教學法
交際教學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是20世紀70年代在歐洲產生的一種新的教學法。它向傳統的教學法提出了有力的挑戰,是目前外語界廣泛推廣應用并具有較大影響的教學方法之一。語言學家認為,依靠以語法、詞匯技能為重點的課堂傳授式教學不足以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除非把交際教學法的基本觀念引入課堂教學,否則學生難以獲得最起碼的交際能力。可見,交際教學法的科學運用與語言學習成效攸關。交際教學法將語言看作交際的手段,教師有責任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讓學生在了解基本語言知識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明了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背景、風土人情和生活方式。
交際教學法突破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口語交際能力和語言的真實性,但這種教學理念與中國語言教學環境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差異性。我國長期以來形成了以教師講解為主,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教師普遍采用填鴨式的灌輸方式,學生則成為語言知識被動的接受者,極少積極參與語言實踐活動。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大都高分低能,無法應用語言技巧進行交流,不能用英語表達自己。因此,交際教學法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受到環境、理念、方法等多重因素的限制和阻礙。能力的培養取決于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更新語言教學觀念、提升教師素質是消除限制和阻礙的根本及首要策略。
在交際教學中,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中心,但這也并不意味著教師游離于課堂教學之外。在交際教學法中,教師的功能沒有以往專制,但重要性絲毫沒有減弱。教師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習的幫助者。交際教學法下的教學活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具備很強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對課堂教學的整合、把握和組織能力;同時教師更要放低姿態,鼓勵學生的積極參與。在交往式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發揮多重角色的作用。
3 交際教學法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的實際運用
3.1 強化學生對語言結構的理解和運用
在以語法翻譯法為主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主要依賴強制性記憶來學習一些脫離語境的、孤立的詞匯和零散的語法現象。以交際為主導的交際教學法是以學生己有知識和興趣以及社會需要為出發點,引導他們把所學與要學的知識聯系起來,通過聽或讀一些語言材料,與他人一起進行對話、討論共同解決問題,在兼顧到意義表達和語言結構的基礎上,對整體語篇及語境進行正確的理解,從而不斷地積累外語語言知識。通過反復操練,將語言材料和相關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語言,達到自動化程度,不僅有利于口語交流,而且隨著掌握的語言材料和知識的增多,語感增強,語言交際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教師在課上的一切活動都要用英語進行,如組織教學、講解、布置作業、解答問題等。把所教的英語用到師生交際中去,擴大和占領使用英語的陣地。這樣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和習慣才能養成。
3.2 減弱母語對學習英語的消極作用。語言環境是掌握英語交流技能的一個重要因素,而目前高職高專院校的英語環境不容樂觀,可以說是在一個完全漢語的環境下進行另外一門語言的學習。語言的習得在于后天的學習與環境的影響,掌握母語其實和掌握外語的道理是一樣的。例如,我們自出生就生活在一個漢語的環境里,因此,即使沒有刻意的去強調去學習,每一個語言功能正常的人也都能夠很好地用自己的母語進行日常交流。由此可見,語言環境對于學習一門外語的影響何等重要。高職高專階段的學生已經很好地掌握了母語,也就是說在這些學生的頭腦里,母語的思維方式、結構都已經形成,再去用另外一門語言習慣去思維的確很難。因此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英語課上盡量要求學生講英語,督促學生張開口大膽說英語,鼓勵學生不怕說錯,只怕不說。利用課余時間多給學生放映一些英文原聲電影,最大程度上為學生創造英文環境。
3.3 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許多高職高專學生經過八年或十年的英語學習,卻聽不懂英語,更講不出英語,造成這種“聾啞”英語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傳統教學忽視對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偏離了語言交際這一實質性原則。交際教學法旨在發展學生的交際能力,其特點是將語言的結構和功能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在英語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語言技能,還要培養學生將語言技能靈活運用到英語交際中的能力。交際教學法是在教師帶領下進行的一種語言?知識和思想交流的實踐活動。在此實踐活動中,學生成為主體,教師只需要把學生安排在既定的各項教學活動中,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其中,使其得到語言和交際能力的實踐和提高。在利用課本的同時使用電化教學等多種手段,逐漸增加與課本水平相近的語言材料。這樣會使學生既學到課本內的知識,又有在廣泛的生動材料中讓所學詞匯、語法及語音在其他情景中不斷地反復再現,從而在真實生活中將詞匯、語法、語調的意義生動具體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同時學生也能跟著材料的設計自覺地參與練習,積極進行思考,從而使英語學習的方法升華到更高境界,尤其是學生學習興趣大增而且持久,語言信息大增而且易于吸收。學生很快就能深刻地感到書本上的英語只不過是活生生的有趣的交際工具的一種書面符號,真正的意義在于用一種語言表達、接收、傳輸信息,利用它去學習、了解、享受生活,創造生活,從而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定各種模擬的交際場所,為學生創造真實的語言環境,使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得到提高。
結語
總之,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掌握交際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一定要把握住交際教學法的特點,要明白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課堂活動的引導者。單純地注重語言知識的英語教學是無法實現培養學生交際能力這個外語教學的最終目標的。要善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創造性,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語言知識教學與運用語言能力相結合,才能適應中國外語學習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交際教學法。
參考文獻
[1]劉潤清.大學英語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2]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7
[3]李筱菊.交際英語教程[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36.
[4]范燁.關于中介語對話的研究報告[J].外語界,2002,(2):20 25.
[5]劉潤清.英語教育研究[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