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泰盛
摘 要:文章論述了山西省煤炭行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必要性及戰略重點,對發展山西省煤炭行業循環經濟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煤炭行業 循環經濟 必要性 戰略重點
中圖分類號:F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07-267-01
一、山西省煤炭工業基本情況
山西是煤炭大省,煤炭資源儲量大、品種全、煤質優、埋藏淺、易開采。根據山西省國土資源廳2003年度煤炭資源儲量表和山西省第三次煤田預測資料,全省煤炭資源6551.98億噸(2000米以淺),在全省119個縣(區、市)中,94個縣(區、市)有煤炭資源分布。山西煤炭累計查明資源量在全國各省排名第一位,占全國查明資源儲量的27.02%。2008年底,全省共有各類合法礦井2590座,合計總產能9.4億噸/年,單井生產規模36萬噸/年。2008年全省煤炭產量6.56億噸,占全國原煤總產量的25%。山西省作為全國主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工業的發展,為國民經濟和我省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由于受計劃經濟及“有水快流”的影響,長期以來山西省煤炭工業基本上走的是一條粗放開發、簡易加工、低效利用,重生產輕治理的數量速度型道路。雖然煤炭資源開發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但同時造成的土地塌陷,耕地毀壞,村莊搬遷以及排放的“煤矸石、礦井水、瓦斯”也給社會帶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引發多種社會矛盾,制約了礦區的可持續發展。
二、山西煤炭行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必要性
山西省煤炭資源豐富,煤炭工業在地方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由于開采技術落后,煤炭資源利用率低、環境污染嚴重、經濟效益較差,使得資源優勢未能很好的轉化為經濟優勢。首先表現在煤炭的低回采率。目前全省的資源回采率,國有礦平均為55%,鄉鎮礦僅為15—30%,由于開采技術落后,采厚棄薄,每年全省資源損失嚴重;其次是煤的共伴生資源的浪費嚴重,特別是與煤共生的煤層氣一般作為廢氣排放掉,煤矸石就地堆放, 不僅浪費資源, 還污染環境。
從循環經濟的角度來看,煤炭采掘和洗選加工僅僅是產業鏈和產品鏈的起點。煤炭的共伴生礦物高嶺土、稀土礦、鋁礬土、煤層氣以及煤炭生產加工中排放的煤矸石、煤泥、礦井水乃至受開采損害的土地也是資源,存在著巨大的潛在經濟價值。但由于這些資源未加以開發利用,無論是排放還是堆積,都會污染環境,企業還要承擔排污費等經濟責任。通過發展循環經濟,將使生產過程中每個階段的物質資源都盡量做到物盡其用、變廢為寶,實現從原料到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的有效環境管理。把傳統的環境保護從生產的末端向前推進到生產的源頭和生產的全過程,讓寶貴的煤炭資源流動起來、激活起來,資源充分得到利用,廢水、廢氣、廢渣的問題自然沒有了。
因此,發展煤炭礦區循環經濟,建設煤炭生態工業園,提高煤炭資源利用率,改善環境質量,使得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將會大大促進山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山西省煤炭行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戰略重點
1.加強資源地質勘查,擴大資源儲備。山西省煤炭工業要建立完善煤炭資源勘查開發投融資體制,擴展融資渠道和融資方式,增加投入,提高煤炭資源勘查程度,保障煤炭資源有效供給。
2.堅持潔凈生產,提高資源利用率。循環經濟要求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生產過程的資源、能源消耗,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物排放,努力生產潔凈產品,實現廢物排放減量化,把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限度。
3.著眼于綜合利用和提高效益,延伸和拓寬產業鏈條。由傳統的“資源消費——產品——廢物排放”開放型物質流動模式,改變為“資源消費——產品——再生資源”閉環型物質流動模式。通過對煤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產品進行技術處理,重復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不可再生資源,著力延長和拓寬產業鏈,變污染源為新資源,最終實現資源的跨產業循環利用,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
4.發展煤炭礦區循環經濟,建設煤炭生態工業園。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有序開發、綜合利用”的原則,以大型煤炭基地建設為契機,以大集團、大公司為主體,建立煤炭生態工業園區,采取園區集中布置,焦化、發電、氣化、液化、建材及其它項目同時入園,實現資源循環利用、污染綜合治理,使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5.生態環境保護。必須加強礦區的環境保護,以礦區可持續發展為主題,以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為主線,以防治環境污染和遏制人為生態破壞為重點,以強化監督管理和提高環境管理能力為保障,以改善環境質量和保護人民群眾健康為根本出發點,通過體制創新和管理創新,建立環保部門主導、市場推進、公眾參與的環境保護新機制,把礦區環境保護和發展煤炭循環經濟緊密結合,全面推動礦區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
四、山西省煤炭行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建議
1.支持和鼓勵煤礦企業建設大型坑口電廠和煤矸石綜合利用電廠,積極推進煤電聯營。
2.大力調整煤炭工業結構,逐步提高非煤產業比重。為扭轉煤炭資源城市單一原煤生產格局的困境,加速潔凈煤技術產業化發展,以促進潔凈煤技術的廣泛應用。
3.增加科技與教育投入,加強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構建職業技術和文化教育體系,為發展循環經濟奠定人才和技術基礎。
4.制定資源枯竭礦區和煤炭城市經濟轉型的配套政策。對資源枯竭礦區發展的接續產業項目,特別是利用礦區煤矸石、煤泥、洗中煤和礦井水等資源建設的資源綜合利用電廠、建材廠、水廠等項目,國家要給予支持。
總的來說,循環經濟既是一種科學發展的思想理念,又是一種先進的經濟模式。發展循環經濟是煤炭企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內在要求;發展循環經濟,是著眼長遠,超前謀劃;是向新型煤炭工業化的邁進。為此,山西省煤炭行業要強化開放思維和系統觀念,立足技術、體制、管理、創新,繼續深入優化產業結構,延伸產業鏈,探索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新的貢獻。
(作者單位:山西省煤炭糾察總隊 山西太原 030000)(責編: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