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宏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是我們溝通交流的一種工具。英語是世界上被運用最廣泛的一種語言,而且在好多國家都被作為官方語言使用。全世界大范圍的人們都在努力學習英語,母語并非英語的國家都把英語作為第二外語編入教材來學習也恰恰說明了這一點。2008年我們的北京奧運會圓滿召開了,其中多數國家都以英語作為母語,我們的志愿者們個個也都是高水平的英語愛好者,并且貫穿大會整個過程其中的一種語言就是英語。現在我們的好多中學生卷面成績相當好,但卻張不開嘴說英語,或是發音不準確;同時也有英語愛好者們也是對英語口語的提高有著一定的困惑,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提高英語口語是當前形式下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下面是我個人對如何提高英語口語的一些膚淺看法,供學生或英語愛好者參考。
一、要提高口語,首先要在語音上下工夫
英語中共有48個音素,其中20個元音音素,28個輔音音素,要求學習者掌握所有音素的發音要領,元音發音要飽滿,如[i:][i][e],輔音要到位,如[p][b][m]等等;多聽錄音,然后用復讀機錄制自己的發音,再進行對比。要知道把音發準是提高口語的前提條件,否則就會事倍功半。
二、大量說的練習為提高口語提供了有力保證
我個人認為,語言是最不需要天賦的,關鍵是練習,每個人都是先會說話才會去寫字的。所以要找機會去大量練習,而且也應該注意練習時可以大聲說,但應注意發音。我們可以利用每天清晨的時間大聲去說、去練。老師在組織教學時努力創造機會讓學生開口說英語,鼓勵學生大膽開口,別怕出錯;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去參加英語角,去英語角是個很好的選擇,在那里我們不但可以練習口語,還可以交流英語學習經驗,開拓視野,提高英語學習興趣。如果找不到學伴或參加英語角的機會很少,那么我們就必須通過自己對自己說英語來創造環境。例如,你可以對自己描述所看到的景物,英語口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三、英語口語是與聽力密不可分的
說和聽是緊密相連的,所以我們不要孤立地去練習說,還要多聽,練習聽力的方法是要采取積極主動而并非被動的方式。如果老師在介紹一篇課文時稍加一個短評,并提出一個問題,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聽。例如,教師說:“今天我準備給大家讀一個令人驚心的故事,聽完后請告訴我這件事情是怎樣發生的。”這樣就會鼓勵學生積極認真地聽,以求找到問題的答案。如果老師沒有強調提問,學生就沒有聆聽的重點,他們可能睜著眼睛卻沒有動腦,那么又怎么會用正確的語言說出來呢?另外,學生還可以嘗試去聽英文歌曲、英文廣播,多看看英文電影,還可以多看看CCTV-10的希望英語,要用“心”去聽。在聽的過程當中,積累了更多的詞匯,掌握了句型,熟悉了用英語表達思想的方式,最重要的是培養了語感。
四、避免“中國式英語”
在參加交談前需掌握四項技巧,它們是:理解、回答、問、說。因此我們要集中提高這些技巧,訓練自己理解英語口語,訓練自己回答問題,訓練自己回答問題的最終目的是說英語。在掌握了前三項技巧后,就可以水到渠成地掌握最后的一項技巧——說。我們學習英語口語的目的是為了與別人進行交流,所以英語口語中的幾個要素的重要次序應為:流利、準確、恰當。也就是說,我們必須更加重視實際交流而不僅僅是單純強調語法的正確性。
學英語口語也需要更多辦法:如大聲朗讀英語對話和文章,朗讀各種句型的例句和口語中最常用的句子,背誦文章及演講。事實上,自言自語是練習口語的有效方法之一。如果把自己說的英語給錄制下來,聽聽自己的錄音,如果有問題,加以改正之后,效果就會更好。
我認為說英語還要有膽量。正如李陽老師的“瘋狂英語”上所講的:要有熱愛“丟臉”的精神。如果你能在說不出口,或是說不好的情況下,大膽地說,說上一段時間后,突然有一天你就會很自如、很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有了大膽說的精神,才能闖過口語的難關。
只有充分認識到提高口語的重要性,并且多角度練習,才可能更好地提高我們的口語技能。相信我們廣大的英語愛好者和中學生們一定能說出一口流利的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