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喜
摘要:21世紀是高科技的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將多媒體技術引入到小學課堂,這也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趨勢。將它與教學進行整合,有著較強的感染力,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能力具有傳統教學模式無法比擬的優越性。這就使數學新課程的改革與實施,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數學課堂 輔助教學 教學方法
傳統的數學教學是枯燥乏味的,而現代教學手段——多媒體技術的引入,給傳統教育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利用多媒體技術對文本、聲音、圖形、圖像、動畫等的綜合處理,創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學方法更加多樣、更加靈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本質上改變傳統教育的單調模式,產生了不可估量的教學效果。
一、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良好的興趣就有良好的學習動機。數學本身比較抽象、枯燥,小學生又生性好動,自控能力差,傳統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創新能力難以提高,而多媒體技術能使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枯燥的數學問題趣味化,符合小學生愛聽故事,愛看動畫片的特點,這對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例如,如在教學“有余數除法”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在一片果園里,到處都是成熟的果實,兔媽媽對白兔、灰兔和黑兔說:“家里種的桔子已經成熟了,今天我摘了10個桔子,你們快來吃吧。”于是三只小兔飛快地去拿桔子,可是10個桔子怎么分呢?兔媽媽也為難了,兔媽媽說:“誰來幫我分分呢?”聽了這段圖文并茂的對話,小朋友興致很高,都想來幫助兔媽媽,在分桔子的同時,我因勢利導,也就將“有余數除法”這一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形象直觀的內容,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習到了知識。
二、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多媒體教學有助于學生理解教學重點和難點。只要點擊鼠標,就可以進行大量演示,在課堂中無論一個老師是多么善于表達、比劃,也難以表現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識內容,而這些知識內容又往往是一節課的重點和難點。特別是幾何知識的教學中,注重直觀形象,把數學課本上抽象的文字描繪和靜止圖像轉化為具體直觀的動態過程,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解問題的實質,最終解決問題。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我在課件中出示三次分蘋果的圖片:第一次出示把4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問每份有幾個?第二次出示把2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問每份有幾個?第三次出示把1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問每份有幾個?根據學生的回答,用課件演示結果。通過這三次分蘋果,學生知道了分數是人們在生活實際中產生的,同時理解了分數的意義,加深了對分數的理解。
三、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十一世紀需要創造型人才,培養創新精神,鼓勵學生動手創造,已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多媒體教育網絡、多媒體技術把抽象的問題形象化,讓靜止的圖像動起來,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開拓了學生的創新思維,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間。如:在教學“圓的面積”和“圓柱體的體積”時,直接利用教具剪拼圖形,有時難以細分,操作起來也比較困難,而在多媒體教學中,可以將圖形最大限度地多次劃分,逐步滲透轉化和極限思
想,讓學生學會變通,體會到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為創新思維打下基礎。
四、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于拓展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知識
目前的教學形式主要是班級授課制,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很難接觸更為廣闊的天地,擴大知識面。在信息技術高速發達的今天,多媒體技術走進課堂,它把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不僅開闊學生的視野,還能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在教學“年、月、日”時,我讓學生課前上網查閱有關太陽、月亮和地球的運行規律,使學生知道地球繞太陽一周是一年,月亮繞地球一周是一月,地球自轉一周為一日。同時有的學生會對年、月、日是怎樣產生的及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等產生疑問,激發了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提高了他們的認知程度。
人類已進入信息時代,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技術不斷發展,正在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方式。在網絡環境下的小學數學多媒體課堂教學已成為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數學改革的新視點,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形象、生動的描述,能從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展現知識的內在規律,開拓了學生視野,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促進了素質教育的實施,培養了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形成,符合現代化教育的需要,在教與學之間架起了科學的橋梁,發揮了語言教學所不能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