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狀 陳媛媛
[摘要]情境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為解決當前《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舉例提出情境教學的設計思路,并從情境設計、教學組織等方面加以論述,最后通過教學實踐總結其優點,為本課程的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情境教學 設計 能力 液壓系統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810136-01
一、當前課程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理論與實踐脫節。傳統的教學法把液壓與氣動課程分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部分。理論學習比較抽象,不易與生產實踐相結合。且學習內容枯燥,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理論時沒有實踐操作的機會,缺乏感性認識,很難提高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教材整合不夠,配置不合理。傳統液壓與氣動課程主要介紹液壓和氣動回路中的各種液壓元件,而一般不介紹液壓系統中的電氣控制線路,但實際應用中氣、液、電是密不可分的。
(三)學生興趣不高,動手能力差。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學生普遍反映該課程有些內容很抽象很難理解,如:各種元件的工作原理不易理解,各種回路讀不懂,更不能自行設計回路等。原有培養模式和教學內容體系中實驗多為單一性、驗證性的實驗,學生能夠獨立設計實驗的機會比較少。對工廠實際液壓系統不了解,操作能力差。
二、情境教學的設計實施
情境教學是將需要解決的問題或完成的任務以工作項目的形式交給學生,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照實際工作的完整程序進行信息收集、項目決策、項目實施、成果展示、評估總結的過程。
下面以壓力機液壓系統的安裝調試情境設計為例,說明情境教學的設計過程。
(一)學習情境設計。學習情境的設計要以課程培養目標為主導,教材內容為引線,本著由簡到難的思路來設置,并體現出學生由少到多的參與過程。壓力機液壓系統的安裝調試情境設計如表1。

(二)教學組織。
1.資訊。分析壓力機液壓系統,掌握常用壓力控制回路的組成及工作原理。學生任務:(1)接受教師提出的工作任務,聆聽教師關于調壓等壓力控制回路相關內容的講解;(2)根據任務工作單查閱資料,獲得壓力機各元器件及壓力控制回路的相關知識。教師任務:(1)講授安全操作規范;(2)提出工作任務,講解壓力控制回路相關知識。
2.計劃決策。根據任務要求,制定組裝方案,分組討論分析、評價、優化實施計劃。學生任務:(1)小組討論,制定組裝方案;(2)分組展示方案、討論修改,確定最優組裝方案;(3)確定壓力控制回路在系統中的作用;(4)成員任務分工。教師任務:(1)審定學生制定的工作計劃,并提出修改意見;(2)組織、答疑。
3.實施。組裝壓力機液壓系統,學習相關壓力控制回路的知識。學生任務:(1)按制定方案組裝壓力機液壓系統;(2)掌握調壓回路的工作原理及減壓、增壓等其他壓力控制回路;(3)填寫工作記錄單。教師任務:(1)巡查學生操作及時糾正錯誤;(2)檢查、答疑。
4.檢查評估。檢查液壓系統調壓回路的工作情況,教師綜合評價,以評價標準分別打分。學生任務:(1)組間互查組裝后的液壓系統提出修改意見;(2)分組匯報學習心得;(3)填寫工作報告單。教師任務:(1)檢查,點評;(2)對各小組工作進行綜合評估,按評價標準打分,填寫評價表。
(三)對教師的要求。采用了情境教學后,在一個情境實施的過程中,會涉及到多學科的知識,學生對老師的綜合素質和知識要求也相應提高。情境教學法除了要求教師傳授知識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外,還要多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并提出自己的見解。
(四)對學生的要求。情境教學法主要是學生自覺地參加到教學過程,從問題的理解,資料的收集,問題的分析和解決,不僅需要自己的獨立思考更需要團隊的協作。每一個學生都是團隊的一份子,既需要獨立工作的能力,也需要團隊協作的意識,同時也需要學生具備不怕挫折、勇于表達的積極精神。
三、情境教學的優點
(一)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在情境教學中,學習過程是學生參與的創造實踐活動,注重的是完成項目的過程。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理解和把握課程要求的知識技能,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通過情境教學,不但可以培養學生與其他同學協調、合作的能力,還可以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并促進其在提高動手和推銷自己等各方面的能力。
(二)轉變教師教學方式。教師通過指導學生,由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轉變為學習組織者、指導者和評估者,提高了對教師的知識容量和綜合能力的要求,情境的復雜性和多樣性還要求教師在情境設計上下功夫,從而幫助學生
不斷提高工程實踐能力。
四、結論
《液壓與壓傳動》課程作為機電類專業學生的一門核心課程,是學生職業能力養成的關鍵課程之一。經過教學實踐,此課程的情境教學法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提高,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方良材、黃衛萍、梁剛,項目教學法在高職《液壓與氣動》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廣西輕工業,2008,(11):122-123.
[2]吳敏,《液壓與氣壓傳動》項目化教學的探討與研究[J].科技信息,2008,(34):312.
[3]薛梅、朱青松,《液壓與氣動技術》項目教學設計與研究[J].硅谷,2008,(17):175.
[4]余金偉、廖友軍,高職液壓與氣動技術課程一體化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企業教育,2008,(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