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出現的一些題材比較新穎、創意比較另類的學院派試驗性動畫短片中,越來越多的加入了新視覺元素。分析現狀,并探索這些新視覺元素是如何應用到動畫短片中的。
[關鍵詞]動畫短片 新視覺元素 數字技術 新媒體
中圖分類號:J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810116-01
一、什么是新視覺元素
視覺一詞源于生理學的范疇,原指光線作用到眼睛,刺激感光細胞,這種刺激信號經過視覺神經系統處理后便產生了影像,就是視覺。但是視覺不是萬能的,也不絕對是真實的,利用視覺這個弱點,視覺傳達學派就創造出了很多的“障眼法”——視覺元素的應用。
在新媒體新視覺的快速發展過程中,一些新的視覺元素應運而生。它們被廣泛的應用在一些媒體和藝術中,像一種標志,一種符號,常常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用這些視覺元素來烘托氣氛,既不會讓人覺得沉悶枯燥,又有時代性的創新意識。
視覺元素更多時候作為一種概念,并不在實際的設計中加以體現,概念元素通常是通過視覺元素體現的,視覺元素包括圖形的大小、形狀、色彩等。在平面的構成中視覺元素常被拿來做研究,符號學、色彩學都有詳盡的有關視覺元素的學術性著作,而動漫藝術有別于傳統的繪畫藝術,它屬于綜合藝術。不單純是點、線、面的運用,而是一種新興的視聽藝術。這個學科就要求我們學習和實踐當中要有大膽創新的意識,鮮明的個性風格。
二、新視覺元素在動畫短片中表現出的藝術形式
視覺圖像作為另外一種語言符號,是一種主要的信息交流的工具,它是具體的也是適應變化的。隨著時代的進步,日常的生活中,科技的介入率越來越高,連藝術中也含有高科技的身影。
數字技術與傳統技術相結合的這種新手法也體現在動畫這個新興的產業上。比如這些年流行的3D技術來說,已經不單單是對場景和角色的真實還原,也不僅僅是對質感的真實的追求,而是更多的在藝術的層面上追求美學的感官享受。比如實驗性3D動畫,可以說是3D技術發展至今在一些新的風格和畫面表現形式上的嘗試。拿一個我們熟悉的例子來說,就是近年在中國出現的“3D水墨動畫”。如,3D水墨動畫短片《夏》,在制作上仍然使用了3D建模的手法,但是在給模型貼圖時,用的卻是中國國畫——水墨畫的畫法。待影片渲染成功之后,表面上看,它就是中國的水墨動畫,但是那蜻蜓落在荷花上的一刻,我們的視覺立刻進入了一個三維空間。《夏》這部非常短,僅僅3分15秒。但是在技術上,卻是達到了“質”的飛躍,3D動畫和中國傳統水墨動畫的結合,是一種新的嘗試與探索。而“水墨”這種我們再也熟悉不過的手法披上了高科技的外衣,成為一種新的視覺元素再次出現在人們面前。
卡通真人化對現今的人們已經不再陌生,但是真人卡通化卻是個新穎的視覺體現。從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開始,電視已在中國城鄉家庭普及,看電視成了日常生活得一部分,而廣告便成了電視節目的一部分。近些年,廣告中越來越多的使用到動畫的形式來表現,不僅能節約成本又能在創意上領先一步。在廣告中,主體的人物由明星轉為可愛的卡通形象,不僅增加了親和力,而且虛擬的人物又能做出很多真人無法做出的天馬行空的事情,同時又增加了藝術觀賞性。如KFC最新一季的廣告就是把人物和背景處理成梵高油畫的風格,配合優美的音樂,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雖然打著商業廣告的旗號但是實際上看起來有如動畫短片一樣藝術華美。
單純的從動畫短片本身來講,動畫中的形象便是其中一個純粹的視覺符號,它具有深刻的內涵,包括人格魅力和氣質因素。因此,形象設計不能只注重形象的外形與輪廓,還應該考慮形象的身份與性格。而不同時期的不同動畫短片中的人物和動物的形象也反映著一個時期對審美追求的體現。如皮克斯的短片集中,里面的動物形象簡單而生動,有著漫畫式的夸張又有擬人化的處理,配合著演員的幽默表演現代感十足。魯道夫·阿思海姆①認為“當這些突出特征能喚起各種敬畏、好奇、蔑視、有趣、羨慕等反應時,同樣也會被記憶保留和歪曲,在這種情況下,它們的樣子會比真實的樣子更大、更快、更丑或更討厭。”正是這種突出的形象設計在視覺感知中留下了強烈的刺激景象,形成了在感知真實形象時所不能獲得的符號化視覺印象。而這種新的帶有時代氣息的形象設計也作為一種新的視覺元素大量出現在動畫的短片當中,深化了對動畫本身的藝術形式的趨同感,潛移默化的讓觀眾對動畫藝術加深認同感。
三、由新視覺元素在動畫短片中的大量應用引發的設想
基于動畫視覺表現形式的多樣性,和敘事風格的多元化,視覺元素在動畫中也就表現的更加的活靈活現。而動畫短片區別于傳統的動畫長片電影,和電視動畫。動畫短片的片長較短,創作周期也相對比較短,所需要支出的費用少,實用性強。無論是大型動畫公司還是小型創作團隊,都喜歡通過動畫短片的創作進行各種形式,內容,材料,工具等的創新,并將之運用到動畫長片之中。在當今動畫長片頗為盛行的年代里,動畫短片以其鮮明的藝術特點,成為動畫公司進行研發,工作室創作,院校教學中喜歡采用的動畫創作形式,具有獨特的魅力和吸引力,保持著頑強的生命力和鮮活的狀態。
但是提及動畫短片我們想到得更多的并不是本土的作品,而是一些歐洲的作品或者日本的作品,比如皮克斯公司②的短片合集和日本STUDIO4°C公司③的《Genius Party》1、2合集等一些優秀的動畫短片作品。在技術方面的差距確實是存在的,不能否認。但是一部精彩的動畫短片不單是技術的強勢能促成的,更多的是一種創意的炫耀。而我們現在并不缺少技術性人才,技術上其實并不與一些動畫大國差,但是學院派的作品中卻往往缺少的就是創意這一層。提到創意有種老生常談的感覺,但是這個問題確實是阻礙動畫短片發展的弊病,也是我們作為學習者和從業人員需要加強訓練的重要一項。
營造個性化的表現空間,培養對視覺對媒體的敏感度、和對信息主觀能動性選擇的能力,是對新視覺元素應用的先決條件。在教學和平時的短片欣賞中,加入創新性思維的學習培養。有計劃的對造型的多樣化、漫畫化的夸張進行訓練,這樣不僅保證在短片的制作中繪畫功底的扎實,又能從視覺上達到一種美的藝術的升華。
注釋:
①魯道夫·阿思海姆著,滕守繞譯,視覺思維,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②皮克斯公司,英文名字:Pixar可以稱為是一所繼迪斯尼公司之后,對動畫電影歷史影響最深的公司.
③STUDIO4°C,日本一家動畫聯合公司,成功出品過動畫電影《惡童》.
作者簡介:
申佳麗,女,東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06級動畫系,本科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