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群
摘 要: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改變現有的大學英語教學現狀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英語教學效率的有力保證。教師可通過改變師生的教學觀念,培養自主學習英語的動機和興趣,進行多種教學方式,創設情景教學等多種方法,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自主學習;課堂教學;能力培養
2004年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明確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由此可見,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大學英語教學現狀、現代語言教學理論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英語教學效率的有力保證。以此為基礎,顯而易見,在以后的英語教學過程中將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模式,這也正是現行大學英語教育所推行的教學理念。
1 英語自主學習的涵義
自主學習是一種全新理念的學習模式,與傳統教學觀念完全不同,是對傳統教學觀念的一種挑戰。自外語教學界引入這一概念20多年來,教育學家和外語教學工作者對自主學習有很多不同的理解,至今仍沒有統一的界定。綜合各種有關自主學習的表述,我們可以試著將自主學習的含義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自主學習是由學習者的態度、能力和學習策略等因素綜合而成的一種主導學習的內在機制,也就是學習者指導和控制自己的學習能力;自主學習是指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以及使用學習材料的控制權,即指學習者在以上這些方面的自由選擇程度;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模式,即學習者在總體教學目標的宏觀調控下,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的條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體學習目標的模式。
在教學論領域,自主學習被視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而在學習論領域,自主學習則被看成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這就強調,在語言教學中要以學習者為中心,在外語教學領域, 要有效提高外語水平, 必須依靠學習者廣泛地、自主地學習目的語。
2 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是課堂上以教師的“教”為主,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主導了整個教學過程,而學生作為一個客體,只是被動的“學”。 “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方法及模式,不僅不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和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更使學生的創造性難以發揮,長此下去,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不能得到培養,造成大學生對教師和課堂的過分依賴。我國的大學公共英語教學還存在著嚴重的應試傾向,老師教,學生學,只是為了應付四,六級考試。
大學英語教學的語言環境有限,只是單純的教室教學,由于缺乏應有的語言環境,這就需要學習者在課外主動學習,不斷實踐。與此同時,課堂教學時間極為有限,課堂內容多,信息量大,覆蓋面廣,學生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消化和理解知識,因此,教師在課堂傳授的知識與技能不可能立即被學生全部掌握和理解,學生需要一個自主學習的過程,通過課外不斷的自我練習,盡可能多地消化吸收所學的知識,并且尋找更多的使用目標語的機會,努力做到不僅要語言輸入,同時也要語言輸出。
自主學習是相對于被動學習而言的,“語言學習中有兩種態度至關重要,一種是學習者對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所持的態度,另一種是他們對自己作為學習者的能力所持的態度”①,要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就必須最大可能地創設讓學生參與到自主學習中來的情景和氛圍。
3 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途徑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即在教師對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指導和營造的學習氛圍中讓學生發現知識的過程。
3.1 改變師生的教學觀念
教師角色的轉變有助于學生從學習依賴轉向學習自主。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得學生過分依賴教師,依賴課本,老師以考試為教學的最終目的,而學生以考試為學習的最終目的,從而喪失了自主發展的機會。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很少顧忌到學生的語言需求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語言的學習與接受。為實現這一轉變, 教師必須轉變在課堂上的角色, 充分意識到自己不僅僅是語言知識的傳授者, 還必須成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監督者、引導者、促進者等多種角色。 突出學生的個體化學習和自主學習,教師要有效地開展課堂互動活動,使學生真正意識到自己“主人”的地位,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和興趣。
3.2 培養自主學習英語的動機和興趣
教師要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調動學習英語的興趣。英語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英語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是英語學習者的一種自覺能動性和主觀積極性良好的心理表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其求知興趣,善于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好奇與探求之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參與的欲望,引起學生參與的興趣。學習動機是培養英語自主學習的前提,在英語學習中,“學好英語”的動機與興趣同等重要。學習英語的興趣越濃,學習的積極性越高,那么英語學習的效果就越好。如果教師能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成一種學習的需要,就能使學生由原來被動的“要我學”轉變為主動的“我要學”,逐漸養成自主學習英語的習慣,由此可見學習英語的動機和興趣對于自主學習的培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3.3 進行多種教學方式,創設情景教學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的講為主,想更好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應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創設情景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情景教學對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有以下功能:1)情景教學使語言內容直觀,易被學生理解,從而降低教學的難度,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欲望。比如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辯論,進行對話,或是根據課文進行角色的扮演等活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使學生們逐漸從“不想說”發展到“愿意說”。2)情景教學使用的語言更簡單,更接近生活,更易于被學生接收,引用學生較為熟悉的生活場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情景,這樣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從而豐富和激活了背景知識,促使學生與老師、與同伴進行交流,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3)設置教學情景更能結合實際和學生學習的情況,抓住語言材料的主題范圍,有利于培養學生在開放的環境中自主選擇學習目標、學習內容的能力,充分體現學生主主參與英語學習的精神。
結束語
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是一個復雜而艱巨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重新定位自己在教學中的角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樣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就能轉化為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自主的學習環境,從而更好的完成教學目的。
注釋
① Wenden. A.Learner Strategies for Learner Autonomy [M]. Great Britain:Prentice Hall, 1998.146
參考文獻
[1]Wenden.A.Learner Strategies for Learner Autonomy[M].Great Britain:Prentice Hall,1998.146
[2]顧曰國.外語教學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3]何蓮珍.自主學習及其能力的培養[M].北京:外語教學研究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