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教育部頒發的兩個關于高職院校評估中有關圖書館指標的比較,指出高職院校圖書館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努力方向,并提出制定專門的高職院校圖書館評估指標體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關鍵詞:高職院校;圖書館;評估指標
2008年,教育部頒發了《關于印發<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方案>的通知》,這是教育部繼2004年發布《關于全面開展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的通知》之后關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的又一重要指導性文件。這就意味著2008年以后評估高職院校要用新的評估方案。評估指標中涉及圖書館的分量不重,但筆者認為,比較兩個方案,找出現階段高職院校圖書館在發展建設中的問題,或針對高職院校圖書館現狀,發現評估指標的不足,對高職圖書館長遠、健康發展會大有裨益。
兩評估方案中有關圖書館指標之比較
評估指標的比較在2004年頒發的文件的附件1,即《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中,有關圖書館的評估指標有:生均面積、館藏冊數、開放時間達到有關規定;館藏適應專業發展的要求,有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圖書流通率高,圖書有計劃地逐年增加;校園網信息暢通。標準內容很模糊,使各高職圖書館在實際操作和準備材料階段不好掌握。在2007年接受評估時,我館參考了很多其他學校圖書館的經驗并經過仔細研究后才確定館內的指標細化方案。在2008年的新方案中,涉及圖書館的指標更為簡潔,在關鍵評估要素“3.4教學資料”中有一重點考察內容即“館藏圖書資料”,相應的數據庫編號是3.2,這里的數據庫3.2指的是2008年頒發的文件中附件1《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采集平臺》中的“館藏圖書資料”。很明顯,新方案著重強調了專業文獻資源的收藏,而且突出一個“新”字,比原方案中“館藏適應專業發展的要求”更加具體化,同時,也更符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需要。重點考查此項無疑會對高職圖書館提高文獻購置質量有相當大的促進作用。
新方案中涉及圖書館的其他方面除上述差異外,在閱覽室數量、座位數及周開放時間、圖書館建筑面積、經費支出中的圖書購置費方面,兩個文件相比沒有什么變化。兩個方案都提到要達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指標(試行)》的有關要求。其中,對生均圖書、生均年進書量及圖書館生均面積都有規定,如我院要達到生均圖書80冊,生均年進書3冊,圖書館生均面積2.03平方米。在新方案中就沒有了優秀、合格所需的最低標準藏書量。
新方案中被忽略的方面在原文件的附件1《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中,要求圖書館提供的材料有“近二年圖書館的分科類藏書與流通量及其適用狀況統計表”、“圖書館管理制度”,根據此項要求,各高職院校圖書館在準備評估階段會提供比這更為詳細的資料,諸如借閱量統計表、專業圖書借閱統計、分類藏書統計、圖書館發展規劃、規章制度匯編、現代化管理手段、圖書館讀者服務情況介紹等。但在新方案中有關讀者服務、館員結構等沒有得以充分反映。筆者認為,這是被忽略掉的最重要的部分。
針對新方案高職院校圖書館的努力方向
文獻資源要有計劃地持續增長,而且要突出新近出版的專業文獻這是新方案重點強調的部分,也應成為2008年后接受評估的院校重點努力的方向。此項評估指標的規定無疑會對高職院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良性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各館在爭取文獻購置費時就有了依據。同時,新方案要求各院校圖書館每個學年都要上報文獻資源采購情況,也就避免了以往評估前的突擊采購所造成的盲目性——打折書、舊書、甚至盜版書、化緣來充數的書都成了館藏,從評估高職院校起這種現象就是非常普遍的,專家也注意到了由此造成的湊數量輕質量、適用文獻差的問題。因此,高職院校圖書館在制定文獻資源建設規劃時要把對文獻購置費和新出版專業書的比例分配等作為重點突出出來。在評估指標中雖沒有明確的比例,但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專業圖書的比例要占到70%以上為最佳。高職院校圖書館一定要憑此文件爭取每年足夠的文獻購置費,起碼要保證生均購書3冊。
繼續優化讀者服務筆者認為不能因為在評估指標中很少涉及讀者服務,高職院校圖書館就忽略這項最為重要的指標。高等職業院校從中專合并升格的時間都不長,服務層次和水平低這是事實。本科院校開展的科技查新、定題服務等深層次讀者服務在高職院校大多還沒有開展起來。但讀者服務是體現圖書館價值的關鍵因素,在圖書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或高職院校的評估中定會引起重視。因此,高職院校圖書館目前另一個努力方向就是優化讀者服務,并且不能單單從流通率上來考慮,提供文獻的二三次加工服務、參考咨詢服務、導讀服務、文獻信息檢索教學等方面都要作為圖書館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
對新方案中有關圖書館指標的幾點思考
文獻的收藏量還要視原有情況和在校生人數來定,且各種文獻收藏比例最好有一標準作為參照如果要達到教育部2004年頒發的文件規定的高職基本辦學指標,即生均圖書50~80冊,生均年進書量2~3冊,1000人規模和10000人規模的綜合高職院校就是8萬和80萬的差距,如果無視升格前的水平,在評估時要達到此標準,則勢必還會造成突擊使用經費購書的現象,藏書質量很難保證,這樣就失去了評估的意義。筆者的建議是2003年前為一階段,原有水平是多少就算多少,而要具體考量2004年后的生均年進書量達不達標,這樣就可避免突擊購書的現象。另外,為解決各館沒有可參照的標準制定和實施藏書規劃,建議在評估指標中明確紙質與電子文獻、專業文獻與科普、新近出版專業文獻與所有專業文獻的比例關系,根據采購圖書和藏書利用的經驗,這些比例確定在6~7∶10為宜。這樣可使各館能夠合理使用經費,能夠采購高質量、利用率高的文獻來滿足教育教學需求,不會再出現各高職圖書館不切實際地、不擇手段地突擊購書的情況。
評估指標中還應強調讀者服務和館員隊伍素質作為三大教學支柱之一的圖書館不是僅有文獻支撐就完成使命了,它是靠完善地為教學科研服務來體現自身價值的,而這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方案中一點也沒得到反映。館員素質直接決定著圖書館服務水平。筆者認為,這樣一個對于高職院校建設起著決定性指導作用的文件應該把這兩方面內容加以強調,在數據采集平臺把館員結構加以反映:包括人數、職稱、學歷等。這樣可以引起學校對圖書館人才引進的重視,對高職院校圖書館的館員隊伍素質提升和提高圖書館服務質量都將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在讀者服務方面,起碼要在各類圖書的流通狀況、讀者服務情況、為教學科研的服務情況、規章制度、讀者活動等方面都有文字的原始材料,這樣評估才會真正起到加快圖書館的建設和改善作用。
制定一套詳盡的圖書館評估指標體系來促進和規范高職院校圖書館的健康發展高職高專院校已占據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圖書館作為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承擔著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的任務,理應得到重視和可持續良性發展,而制定相應的圖書館評估指標體系是最強有力的促進手段之一。僅靠2008年頒發的文件,即《關于印發<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方案>的通知》對高職圖書館的發展建設和促進作用是有限的。目前,各省市的高職高專院校圖書館工作委員會或研究會成立不久或剛剛成立,這兩年正在著手研究制定各省和地區的高職高專圖書館評估指標體系,北京地區是最早的,2006申請了制定《北京市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D級館)評估指標體系》的課題,但到目前這套體系還沒有正式出臺。制定一套符合高職院校圖書館現狀的評估指標體系,可以使圖書館管理得到規范,從辦館的理念、資源建設、讀者服務、館員隊伍素質等方面得以提升,使圖書館通過評估在資金和建設方面更有保障。筆者建議,盡快組織專家研究此項課題,在指標中要重點體現服務理論先進、資源配置合理、管理規范、特色鮮明等幾個方面,使圖書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服務上來。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
[2]柴曉娟,代根興.高校圖書館評估與管理[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
[3]馬立.水平評估對高職院校圖書館文獻建設的意義與缺失[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24).
[4]凌征強.對圖書館人才培養工作評估若干問題的思考[J].圖書館論壇,2006,(5).
作者簡介:
孫艷美(1971—),女,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為圖書館管理。
(本文責任編輯:尚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