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形式,對我校國貿系快班、東盟國際會計實驗班和其他專業普通班本科生進行調查,旨在了解和分析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對英語教師、教材、學習策略、學習環境等因素的需求情況,并檢驗不同水平(高、低)學生的學習需求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在分析數據的基礎上,在文章最后筆者提出在本研究中得到的一些啟示。
關鍵詞:英語學習;需求分析;實證研究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2589(2009)17-0256-02
一、引言
需求分析是了解語言學習者對語言學習的要求,并根據輕重緩急的程度安排學習需求的過程。需求是學習者本人希望從外語課堂中獲取適應社會需要知識的期望和渴求。國外教育界對需求分析(need analysis)的討論和實踐約有40年的歷史,教育界專家對有關需求的涵義有不同的解釋(王惠萍,2004)。Mountford認為需求可以被定義為“外語學習者要真正習得一門語言所必須要做的事情”。這是一種以學習過程為導向的需求定義,它涉及到外語學習中行為的轉變及學習的手段。Robinson認為需求可以被看做是“欠缺與不足”,即“學生在學習和使用英語過程中所不知道或不會做的事。”因此,需求分析是為實施和改進下一步教學計劃而開展的一種診斷過程,它涉及到為了解決問題而先了解具體問題一個過程。
需求分析對我國外語教學具有重大意義。束定芳總結需求分析對我國外語學習的重要作用,共有四點:①為制定外語教育政策和設置外語課程提供依據;②為外語課程的內容、涉及和實施提供依據;③為外語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的確定提供依據;④為現有外語課程的檢查和評估提供參考。需求分析對大學外語教學同樣意義重大,“鑒于全國高等學校的教學資源、學生入學水平以及所面臨的社會需求等不盡相同,各高等學校應參照《課程要求》,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系統的、個性化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指導本校的大學英語教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07)。“而明確目標的前提就是做好需求分析,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各方面的需求,才能制定出符合實際的教學目標和授課方案,具體問題具體對待(王志茹,2003)。”
二、研究設計
(一)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對象為廣西財經學院國貿系快班(英語實驗班)、東盟國際會計實驗班、普通班(涵蓋工商、貿易、會計、計信、數統、財政、經濟、金融等非英語專業)以及對部分大學公共英語教師。
高低水平學生的界定:我校國貿系快班和東盟國際會計實驗班是經考試選拔產生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一次性通過率均達到80%以上,在本研究中界定為高水平學生;普通班學生就是除上述班級以外的非英語專業本科學生,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一次性通過率為30%,在本研究中界定為低水平學生。
(二)數據資料采集方式
1.調查問卷。問卷包括30個調查項目,涉及英語教師、教材、學習策略、學習環境(課內外學習環境)、學習動機等5個因子。問卷對不同的同意程度采用5點制里克特量表確定。很同意=1,較同意=2,基本同意=3,不同意=4,很不同意=5。隨機發放問卷200份(高低水平各100份),回收有效問卷192份。問卷內部信度α=0.86。
2.訪談。對部分廣西財經學院大學外語老師和學生進行訪談。
(三)數據處理
采用SPSS13.0對調查問卷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三、調查結果分析
(一)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整體情況分析
1.學生對英語教師的需求。學生對英語教師的需求方面,有80.2%的學生認為教師的基本功要扎實、知識要淵博;70.1%的學生認為教師要嚴而有道,以身作則;有87.9%的學生希望教師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有94.3%的學生希望和教師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由此可見,學生對英語教師的語言基本功、知識水平、教學方法方面有著相當高的要求;學生希望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學生更喜歡老師經常激勵他們;同時學生期待與老師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也是值得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
2.學生對教材的需求。學生在教材的需求方面,有80.2%的學生希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不要固定在教材本身,要及時補充鮮活的內容;有87.9%的學生希望教材內容能有助于提高他們的交際能力;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學生對教材的內容的真實性、實用性、趣味性、知識性和教材對交際能力的培養的要求很高。教師在教材的選擇和使用上應注意趨利而避弊,在固定教材上增補一些新的教學材料。另外,固定教材容易使教材的內容過時,不能反映外語實際的現狀,并且還會造成教材的難度與學生實際水平脫節的現象。授課時和班級過大等因素的限制,如何充分利用現有教材提高學生交際能力,仍然是個尚待解決的問題。
3.學生對學習策略的需求。通過調查我們發現有47.9%的學生還不能有效地使用適合自己的英語學習策略;有93.6%的學生認為教師對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策略培訓有必要,有69.8%的學生能夠經常反思自己的英語學習,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但效果不理想,希望求助于英語教師;由此可見,學生對老師進行系統的英語學習策略培訓的需求度非常高。教師應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包括認知策略、調控策略、交際策略、資源策略等方面的培訓,使學生形成有效的、個性化的學習策略。
4.學生對學習環境的需求。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絕大多數同學(94.5%)都意識到積極參加課堂活動對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從而說明了學生對課堂學習環境的期望值很高;超過三分之二的學生在課堂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緊張和焦慮,經訪談發現:學生害怕被點回答問題,擔心回答問題出錯,自信心不夠強,表演欲不夠強。這一點也能解釋學生為什么對來自老師同學的支持和鼓勵的需求強烈。同時大多數學生喜歡和同學進行合作學習。絕大多數學生認可自主學習平臺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對于英語課外活動約50%的學生認可度和滿意度還不高。
5.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通過調查發現有75.3%的學生為了通過四六級考試而努力學習英語,真正出于興趣愛好的學生只占22.5%,有96%的學生認為學好英語能為以后找一份好工作增添砝碼。我們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屬于“功利型動機”,一方面,功利型動機讓學生學習英語的專注度高,但同時功利型動機又對學生學習英語的持久性和效果帶來負面影響,所以需要老師既要利用學生的功利型動機,善于鼓勵,但同時也要加強引導。
(二)文理科學生在英語學習需求上的差異分析(T-檢驗)
從上表可以看出,在對學習策略和學習環境的需求上高低水平學生存在著顯著性差異,0.014〈0.05,P值=0.006〈0.05,具體表現為高水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比低水平學生更積極地使用學習策略,對課堂環境的要求也更高。通過對我校大學英語任課教師的訪談發現:高水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善于運用學習策略,效率更高,在課堂上表現更自信,融入度高。相對來說,低水平學生在課堂上的焦慮度要高于高水平學生。
在對英語教師、教材、學習動機等因子上高低水平學生無顯著性差異,P值均大于0.05,這說明在大學英語學習基礎階段,學生在英語教師、教材和動機方面等因子上面的表現基本一致。在對英語老師的訪談中發現以上情況主要是由于在基礎階段學生的學習任務和目標一致,都是夯實英語基礎,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周安毅,2007)。
四、結論與啟示
通過本次調查,我們了解了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在對英語教師、教材、學習策略、學習環境等有關因素的需求情況,并檢驗不同水平(高、低)學生的學習需求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發現在英語教師、教材、學習動機等因子上高低水平學生無顯著性差異,在對學習策略和學習環境的需求上高低水平學生存在著顯著性差異,我們得到了以下啟示:
1.英語教師應經常對非英語專業學生進行學習策略培訓,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學習策略的意識,從而有助于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2.優秀的老師應當能選擇教材,活用教材,跳出教材,發展教材。(夏紀梅.2007)
3.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創設一個輕松愜意的語言學習環境,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需求,并把焦慮降低到最低限度。學校在課外要組織豐富多彩的英語活動,數量和質量并重。
4.我們的需求分析不僅要有對“現狀需求分析”,還要有對英語課堂教學目標及任務的長遠考慮。
由于本研究屬于小型研究,所得結論是否具有普遍性還有待于以后的研究進行證實,加之研究內容沒有涵蓋財經類院校的ESP教學,也是本研究的一點缺憾。
參考文獻:
[1]Berwick, R., 1989. Need assessment in language programming: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In: Johnson, R.K. (Ed), the Second Language Curriculu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pp.48-62.
[2]West, R., State of the art article-need analysis in language teaching. Language Teaching 27, 1-19.
[3]王志茹.大學英語學習需求分析實證研究[J].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3,(2):34-37.
[4]王惠萍.論需求分析對高職英語教學的指導作用[J].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1):25-27.
[5]周安毅.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學習需求分析實證研究[J]. 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2007,(3).
[6]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7.
[7]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8]夏紀梅.現代外語教學理念與行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彭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