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岸青
摘要2001年全國人大對1980年《婚姻法》進行修改,修改后的婚姻法新設立了離婚損害賠償制度,該制度是與當前社會實際相適應的。該制度的設立對于解決當前婚姻家庭關系中存在的問題和保護婚姻關系中無過錯方的合法權益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系統分析該項制度的基礎上,對其必要性、現行規定及不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構想,以期深化對其理論和實踐的認識,并對進一步的立法有所助益。
關鍵詞離婚損害 離因損害 侵權責任 婚內賠償 過錯推定
中圖分類號:D9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5-074-01
一、離婚損害賠償責任的性質
離婚損害(廣義的離婚損害)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離因損害,另一種是離婚損害(狹義的離婚損害)。所謂離因損害是指配偶一方導致離婚的侵權行為所造成的損害,而狹義的離婚損害則指由于離婚而對無過錯配偶造成的損害。這種分類法的標準是損害的原因。依此分類,離因損害的原因在于導致離婚的配偶一方的侵權行為,而狹義的離婚損害的原因在于離婚這樣一個事實。我們可以求助于體系解釋的方法來明確我國離婚損害的類型。該條位于婚姻法救助措施與法律責任一章。該章第43、44是關于重婚、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救助措施的規定。第45條是關于此類行為刑事責任規定。結合這三條規定,可以得出結論:第46條是關于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民事責任的規定。其所謂的賠償也是由于這些行為導致的損害的賠償。因此我國的離婚損害賠償是基于離因損害即侵權損害。
二、離婚損害賠償的構成要件
我國的離婚損害賠償責任是侵權責任,依據侵權法的一般原理,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是:違法行為、損害結果、因果聯系和主觀過錯四個部分。因此離婚損害賠償責任也是以此為基礎來構建的。
(一)違法行為
根據《婚姻法》第46條的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可以構成離婚損害賠償的行為有: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四種行為。
(二)損害結果
《婚姻法》第46條規定的四種違法行為相應地會給受害方造成財產上、精神上、物質上的損害結果。可是第46條并沒有規定損害賠償的范圍。司法解釋中明確闡述了,此處損害賠償包括物質損害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
(三)因果聯系
依據《婚姻法》中的規定,只有因一方的侵害行為導致了相應損害結果的發生并因此而最終致使離婚的,無過錯方才得以請求損害賠償。由此可見,離婚也是損害賠償的構成要件之一。
(四)主觀過錯
《婚姻法》第46條規定,有權主張損害賠償的是“無過錯方”。其意味著婚姻法中的損害賠償制度的歸責原則是過錯責任原則,即行為人要承擔損害賠償之責的要件之一是行為人必須要有過錯。
三、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完善
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建立是我國法律對配偶權保護的一個重大進步。現今,新婚姻法正式施行已有一段時間,其關于離婚損害賠償的規定也經受著司法實踐的檢驗。該制度存在的一些問題逐漸體現,筆者在此提出一些關于完善該制度的想法和意見:
(一)導致離婚的法定過錯行為范圍過于狹窄
現實中導致離婚的過錯行為往往比較復雜,遠不止46條所規定的四種行為。例如丈夫因偶發的婚外性行為而染上性病,又傳染給了妻子,這導致女方在精神上和身體上都受到了嚴重的損害。可是女方卻不能得到法律的保護,無法獲得賠償。由此我們不難看出離婚損害賠償的范圍過于狹窄,不能夠完全適應現實中的各種情況。筆者認為此條法律規定應采取概括性規定和具體列舉相結合的方法使離婚損害賠償的范圍更科學、更寬泛。
(二)離婚損害賠償請求權的主體范圍過于狹窄
關于離婚損害賠償請求權的主體范圍,筆者認為應當將受到離婚過錯損害的家庭成員都規定為提起離婚損害賠償的請求權主體。從立法上看,婚姻法將賠償請求權人僅限定為無過錯方配偶,而婚姻法46條的第(三)、(四)兩項即家庭暴力和虐待遺棄行為所針對的對象卻是家庭成員,家庭成員不僅包括夫妻雙方還包括父母、子女和其他直系親屬在內。雖然這些遭受侵害的其他家庭成員可以提起單獨的民事賠償訴訟,但是這樣不僅浪費了司法資源,還會使許多受害者因不愿單獨提起訴訟而使自己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法律的保護。
(三)過錯推定原則的引入
我國婚姻法中離婚損害賠償的歸責原則是過錯責任原則,那么在舉證責任的分配上就應該采取“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可是現實中我們不難發現,有過錯方配偶為了逃避責任規避法律,通常會將自己的侵害行為隱蔽化、秘密化,這增加了受害一方的舉證難度。一味的實行誰主張誰舉證,最終可能會導致由于證據不足或缺乏證據,權利主張方的請求實現不了,過錯方則可逃避法律的懲處。
結合上述實際,筆者認為在首肯了過錯責任歸責原則的前提下,可以將過錯推定原則引入。所謂過錯推定是指為了保護相對人或受害人的合法權益,法律規定行為人只有在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情況下,行為人才可以不承擔責任。過錯推定原則與過錯責任原則的最大區別在于舉證責任的分配不同。在過錯推定原則中采用的是舉證責任的倒置,此時權利主張者不需要對自己所提出的主張承擔舉證責任。正由于過錯推定是從保護受害人利益考慮而產生的,其主要目的是對受害人提供救濟,因此筆者認為將過錯責任原則的特殊形態——過錯推定原則適當地引入到離婚損害賠償制度中是大有裨益的。當然,為了避免“惡人先告狀”的風險,筆者認為應當嚴格限制過錯推定原則的適用。
參考文獻:
[1]史尚寬.親屬法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
[2]林秀雄.婚姻家庭法之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
[3]李明舜.婚姻法中的救助措施與法律責任.法律出版社.2001.
[4]吳曉芳.有關適用《婚姻法》司法解釋的幾個問題.法律適用.2002(7).
[5]黃彤.淺析我國婚姻法中的損害賠償制度.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