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嘯
摘要智能化住宅小區是隨著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控制技術和多媒體技術進步和互相滲透而逐漸發展起來的。它通過綜合考慮小區的四個基本要素結構、系統、服務和管理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綜合起來提供一個投資合理、高效、舒適、便利的生活環境空間,幫助住戶實現其包括消費、舒適、便利、安全等方面的整體服務從而優化住宅小區。本論文是模擬一個城市居民住宅小區的智能化系統,系統共分為八個子系統,采用雙向HFC網絡作為綜合信息傳輸網絡的平臺,具有智能化小區的各項功能,從而實現了信息資源的有效而合理的利用。
關鍵詞智能化系統 一卡通 計算機技術 通信技術 火災與防盜監控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5-288-01
在我國,目前雖然關于智能化小區的定義有不少,但還沒有一個完善的智能化小區的定義。2001年,國家建設部住宅產業辦公室提出一個關于智能化小區的基本概念:“住宅小區智能化是利用4C(即計算機、通信與網絡、自控和IC卡),通過有效的傳輸網絡,將多元的信息服務與管理、物業管理與安防、住宅智能化集成,為住宅小區的服務與管理提供高技術的智能化手段,以期實現快捷高效的超值服務與管理,提供安全舒適的家居環境”。這僅僅是一個現階段關于智能化小區的基本概念,隨著新技術、新成果的產生和應用以及我國人民住宅狀況的發展變化,智能化小區的內涵也會有相應的變化
一、智能小區概述
近年來,智能建筑技術有了新的發展,人們把智能建筑技術擴展到一個區域的幾座智能建筑進行綜合管理,再分層次地聯接起來進行統一管理,這樣的區域稱為智能小區,它己成為建筑行業中繼智能建筑之后的又一個熱點。
所謂的智能小區,就是將在一定地域范圍內多個具有相同或不同功能的建筑物(主要是指住宅小區)按照統籌的方法分別對其功能進行智能化,資源充分共享,統一管理,在提供安全、舒適、方便、節能、可持續發展的生活環境的同時,便于統一管理和控制,并盡可能地提高性價比指標。目前,建設部正組織實施全國住宅小區智能化示范工程,根據建設部規定,將智能建筑分為三個層次:即普及型住宅小區,先進型住宅小區與領先型住宅小區。但是,如何實現建設部所提出以上三種小區的智能化設計與施工,存在多種不同的實施方式。其中不少方式缺乏可行、廉價的技術支持,并且采用的產品品種繁多,無法實現集成。使得效果不佳,住戶不滿意。根據建設部規定,普及型住宅小區應實現六項智能化要求:住宅小區設立計算機自動化管理中心;水、電、氣等自動計量、收費,住宅小區封閉;實行安全防范系統自動化監控管理;住宅的火災、有害氣體泄漏實行自動報警;住宅設置緊急呼叫系統;對住宅小區的關鍵設備、設施實行集中管理,對其運行狀態實施遠程監控。按傳統的方法,水、電、氣等計量、收費采用一種到多種方法與設備,安全防范采用另一些方法與設備,緊急呼叫系統、住宅火災、有害氣體報警等又采用其它方法與設備,一套普及型智能住宅完工之后,家里設備五花八門,住戶感覺不到住宅的安全與舒適,反而擔心這些智能設備出現故障而無所適從。每戶應用一只EU—LON節點的新概念,可以解決設備繁多,無所適從的煩惱。為智能住宅提供一種實現的方案,完全達到建設部關于普及型智能住宅小區的要求。如果增加計算機網絡軟件,可十分容易地與EU—LON節點連接,實現先進型或領先型智能住宅小區的功能。
二、住宅小區智能化系統的總體結構
車輛入場自動發卡,同時自動感應記錄車輛出入時間采用長距離感應技術,持卡在車內距離感應天線的感應范圍內即可刷卡,可直接通行,極為方便。電腦控制開閘、車輛過后自動落閘、具備防砸車功能車閘采用國家專利產品、全不銹鋼外殼、低功耗、終身保用、系統軟件具備完善的財務監控和統計報表,有效地堵住了資金的流失和財務上的漏洞。主控中心可可通過網絡實時查詢財務報表。采用高速攝象監控、實時記錄車型和車牌、進行車輛出入對比,有效地防止盜車行為,保障了停車場管理人員和車主的利益。控制電腦系統具備聯網功能,司機持卡可在同區域的任一停車場停車,而不用重新登記,主控中心可獲取任一停車場的車場資料及收費資料。
(一)磁卡作為時租卡和月租卡
采用自動發卡和自動收卡設備設備造價較高,司機每次需停車刷卡使用并不方便,而且磁頭容易損壞,設備維護量較大。由于磁卡容易被復制,系統安全性無法得到控制。
(二)接觸式IC卡作為時租卡和月租卡
在室外惡劣環境中工作,IC卡容易損壞,司機將卡插入卡機內,較磁卡更不方便。
(三)采用紙票
采用紙票會使收費員的勞動強度加大;紙票容易偽造,管理難度大;日常耗材,費用較高。
(四)感應式IC卡、ID卡作為時租和月租卡
此卡使用方便,只需將卡在路邊的感應器晃一下即可出入車場,感應距離遠。無接觸讀卡,穩定可靠,無損耗。控制部分主要由電腦完成,系統的復雜程度小,設備易于維護,系統造價低。整個系統無耗材,運行費用低,維護方便。
參考文獻:
[1]馬鴻雁,李惠笙.智能住宅小區.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2]宮周鼎.智能建筑設計與建設.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1.
[3]徐超漢.住宅小區智能化系統.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