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景莉 李 悅
[摘要]針對職專音樂教學的特點從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形式三個方面對課程的創新教學進行論述,并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及教師創新意識的提高提出見解。為職專音樂課的教學及培養目標提供參考。
[關鍵詞]職專音樂教學 創新能力 創新意識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720120-01
隨著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職專院校的音樂教學在各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音樂課的教學創新不但包括課程的創新還有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及教師的創新意識等,下面本人結合一些工作實際談幾點看法。
一、職專音樂教學的特點
(一)很強的實踐性。音樂的本質就是一種實踐,音樂的教學也是一種藝術實踐的教學,其藝術性只有在技巧和藝術修養的有機統一下才能體現出來,故音樂教育是一種建立在實踐基礎之上的審美教育。單純強調專業知識、技能的教學是不符合音樂教育原則的,因為其具有很強的實踐性。
(二)豐富的多元性。職專音樂教學要充分體現音樂多元化的特征,這是由音樂畢業生應具備在未來不斷變化的社會中所應具有的應變能力和創造能力而決定的。
(三)鮮明的職業性。職專音樂教學所培養的目標是具有一技之長的專業人才,所以學生應有較強的職業性和專業性,使其理論與實踐并重,專業與文化并重,讓學生在校期間能全面發展。
二、職專音樂教學的創新
(一)教學方法的創新。教學方法是達到教學目的的重要保證,在音樂教學方法創新中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堅持以素質教育為中心,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二是采用“啟發式”教學。教師可以采用問題教學法、討論教學法等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三是要積極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創新的過程,實質就是一個創造性模仿進而不斷前進的過程。對于一些新的教學方法要采取“拿來主義”,敢于積極嘗試,并結合自身的實踐進行必要完善和進一步的創新發展,使其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工作。
(二)教學手段的創新。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及其在學校教育中的廣泛應用,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對職專院校音樂教育的傳統教學手段進行改革,已是大勢所趨。這里重點介紹M IDI音樂教學軟件在職專院校音樂教學中的應用。譬如,在樂理知識教學中,利用樂音、Cakewalk等軟件進行樂理知識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手、腦、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大大地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利于在課堂教學中實現“雙主教學模式”的實現。在視唱教學中,M IDI創作軟件的樂譜(五線譜或簡譜)和音樂同步演示功能,保證了視唱的音準(音高和音長),提高學習效率。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利用M IDI教學軟件和大量的M IDI音樂素材,可以讓學生欣賞到豐富多彩的M IDI樂曲,非常方便進行音樂欣賞課的教學和對音樂作品的分析。在音樂創作的訓練課中,學生運用《樂音》可更方便地進行“節奏變換”、“創作曲調”、“創編歌詞”等訓練。通過音樂教學軟件的使用,可以大大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音樂創作的熱情。
(三)教學形式的創新。當前,我國教育模式由過去的“精英化”教育逐步向“大眾化”教育轉變,在這種情況下,很有必要在職專院校音樂教學中采用“有針對性的分級教學”的新模式。分級教學可有效解決來自教學質量各不相同地區的學生水平差異。新的教學模式為不同起點的學生提供不同的菜單,確定不同的教學進度,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培養特色,使基礎薄弱的學生全面發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打造學生自主學習和個性發展的平臺。
三、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傳統教育思想的束縛下,學生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不想標新立異,即使偶有另辟蹊徑的“非分”舉動往往也會在初嘗失敗的苦澀后就心灰意冷,這就反映了學生在創新能力的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嚴重的缺陷。要彌補學生這方面的缺陷,首先要打破學生對老師的迷信,要讓他們用質疑的態度去聽取老師的講解。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膽識。在國外,學生在音樂室就喜歡擺弄陳列在教室里的樂器,他們從自己胡亂“制造”出的嘈雜音響中獲得無限樂趣,老師會用贊賞的眼神鼓勵學生們的“胡作非為”。而在中國這種“不軌”之舉一旦被老師發現,照例會遭到批評。可想而知,學生的探索熱情和創造沖動也就隨著老師的批評聲飛到了九霄云外。教師有責任為學生營造一個“敢想、敢說、敢干”的氛圍。當學生碰到困難時,教師應該積極地幫助他們排憂解難,應該鼓勵他們不要懼怕挫折和失敗。有意識地去培養他們堅毅的創新意志品質。
四、教師創新意識的提高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首先要有創新意識,因為音樂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學生最終實現了什么,而在于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想象力、創造力是否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音樂教師要在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結構等方面有所創新。
音樂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心靈也有強大的感染力與影響力,是以其人格培養人格,以其靈魂塑造靈魂,以其知識傳遞知識,以其能力提高能力的工程師。所以,音樂教師只有自身具備創新意識,才能培養創造型人才。音樂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提高專業理論底蘊,使理論知識為教學實踐奠定扎實的基礎。在音樂教學中要注重提高教學的創新設計能力、教學的反應能力、教學的評價能力、教學的自我診斷能力,同時研究創新、發展教學內容,及時了解和汲取新知識,勇于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并重視自身創造思維的培養,不斷提高音樂教學技能,用音樂的語言和音樂的動作將音樂的情感、音樂的美感及音樂的創造意識傳遞給學生。
職專人才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實用型、技能型專業人才”,因此,職專音樂教學改革創新的唯一目的就是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手段創新、教學形式創新,使“傳授知識與發展創新能力”成為職專音樂教學自覺遵守的一條原則,這樣才能使職專音樂教學獲更好的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為前提,在完成基本技能教學的同時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啟發學生研究知識,發現知識,把知識運用于實踐,從而提高學生發現、吸收新信息的能力,培養他們自主創新的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張蕓蕓,論高校音樂教育創新能力的培養[J].世紀橋,2008,(20).
[2]韋榮軍,論中師音樂教學學生自主創新精神的培養[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S2).
[3]周曉梅,高職音樂教學創新[J].華章(教學探索),2007,(10).
[4]周新友,高職院校音樂教學手段創新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6,(8).
[5]劉忠強,論職業中學音樂教育的創新意識和方法[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