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忠效
[關鍵詞]語文教學;情境創設;多媒體;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463(2009)08(B)-0038-01
多媒體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是形勢所需。在語文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充分應用多媒體技術,能使抽象的語言具體化,枯燥的內容生動化,深奧的知識淺顯化,從而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體現教學的重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也使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活潑,簡潔明快,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在日常教學實踐中,語文教師要重視多媒體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充分發揮現代教學技術的作用,為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創造條件,注入活力,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一、創設情境,激發說的欲望
在教學中,教師要立足于課堂,徹底告別一言堂和注入式的教學方式,教學要體現民主、互動,同時還要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制作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多媒體課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他們說的欲望。如,在教學《黃山奇石》這一課時,我搜集了很多圖片制作成課件。投放到屏幕上,文中的“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等美景逼真地再現在學生眼前,學生如臨其境。能很快地說出課文中每一句話所寫的景物是什么。最后教師當導游,并配上高山流水等樂曲,把學生帶人了美的境界中。又如,在一年級聽說活動《“六一”節的愿望》的教學時,我特別制作了許多多媒體課件,展示出“兒童節那天,小朋友游玩的情境”。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節日的快樂,然后,讓他們說說畫面上的小朋友“六一”節想去干什么?如果圖中的小朋友是你,你有什么愿望?隨后讓學生分小組說一說自己“六一”節有什么愿望?學生被多媒體課件所呈現的生動的畫面深深吸引,課堂氣氛特別活躍,學生們爭先恐后地說出了自己的愿望。
二、創設情境,以境激情
如,學習《美麗的西雙版納》這篇課文,這篇課文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語言文字的同時,感受到西雙版納的美麗。學生沒有去過西雙版納,對西雙版納沒有直接感受,存在思維跨度和理解難度,由于課堂條件有限,如此豐富的信息僅憑口頭講解,學生很難感知到西雙版納的美麗。因此,我在教學時,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西雙版納的植物和動物的有關資料,通過圖文聲像,動靜快慢構造出直觀性、情感性為一體的富有感染力的情境,把學生帶人美麗的西雙版納。最后讓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把書面語言還原成學生大腦中的生動的畫面,使學生身臨其境,進一步感受西雙版納既是植物的王國,又是動物的王國,從而了解我國國土遼闊,資源豐富。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同時也陶冶了學生的情操。使學生學中生趣,趣中生美。
三、創設情境,渲染氣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在展示的同時創設了輕松愉快的氣氛,加上教師的指導性講述和激勵性評價引起了學生的感情共鳴,使學生加深了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同時,音樂也是開啟人們感情閘門的鑰匙,教師要合理利用。如,《日月潭》一課描寫了日月潭的秀麗景色,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圍繞著日潭、月潭之美,祖國山河秀麗,我設計了一個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分以下幾步實施:1、出示一幅中國地圖,并用動畫技術突出顯示臺灣在地圖上的位置,然后再告訴學生日月潭就在臺灣島上。2、出示日月潭的圖片。通過圖岸讓學生知道為什么日月潭的一邊叫日潭,一邊叫月潭,讓學生感受到日月潭獨特的美,激起學生強烈的閱讀欲望。3、教師抓住時機播放一段已編輯好的配樂錄像,用假想旅行的方式把學生帶進山清水秀的情境之中。學生被多媒體課件帶入了優美的情境中,此時,他們興趣濃厚,思維活躍,主動探求,為下一步的學習營造了良好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