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林
現代生理學和心理學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人們的學習活動,不僅依靠大腦皮層結構,而且是在情感的參與中進行的。師生關系的融洽與否直接影響學生情感智慧的發展,進而影響學生智力發展。因此數學課堂上的教學活動,必須以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前提。因為只有在和諧的師生關系中,才會有良好的氛圍、良好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學生的聽課積極性才會提高,感受才會靈敏,反應力才會增強。
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既是知識、技能、思想觀點的傳授者,又是以其自身的思想觀點、道德品質、理想情操以及言行舉止、待人接物對學生施加影響的示范者,對學生有引導、疏導、誘導、勸導等導向作用。在這個過程中,師生之間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質、興趣愛好、意志性格等,有著復雜而奇妙的相互影響與相互作用。
一般來說,學生喜歡與老師接近,也愿意和老師交朋友,并且希望與老師交談,希望有一種平等和諧的亦師亦友關系。學生對老師的情感認識,一般要經過以下四個階段:
1.接近階段——消除生疏感與恐懼感,感到與教師相處有一種安全感。
2.親近階段——感到與老師關系和諧,在得到老師的肯定與認同后,便會主動地親近老師。
3.共鳴階段——常為教師的言行所感動,體會到教師對自己的期望,產生與教師感情上的共鳴。
4.信賴階段——能與教師傾心交談,向老師敞開心靈之窗,在困難和矛盾中期望得到教師的幫助,也能與教師共享歡樂,師生之間實現了內心世界的協調一致。
因此,在平時數學教學中,應多遵循學生對教師情感認知的規律,主動廣泛地接觸學生,進行談心,開展活動,彼此間多建立感情。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和諧的師生關系,會使得師生雙方心情舒暢、情緒高漲。教師興致勃勃地傳授知識與技能,學生以輕松愉快的態度學習,從而教師知識傳授快、覆蓋面廣、拓展寬,學生學習主動、理解快、效率高。在平時數學教學中,主張與學生建立平等的關系,尤其是對基礎差的學生不歧視,而是耐心地想方設法地教。作為差生,他們本身就有自卑感,對教師有畏懼感。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不加重視,或使用一些諷刺、挖苦的語言,這樣不但加重他們的不良心理壓力,使學生喪失自信心,而且也更加不利于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因此在實際數學教學中,堅持就事論事原則,多在如何使師生關系融洽上下工夫,使學生樂意上數學課,也樂意接受教育與幫助。
1.用真摯的情感激勵學生。蘇姆林斯基說:“教育技巧的全部奧妙就在于教師如何熱愛學生”。為師者,都應知道“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有機會接觸并了解學生,進而正確地引導、疏導、誘導和勸導學生。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由于年齡、閱歷、經驗等因素,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或這或那,或多或少,或輕或重的錯誤。作為教師,要允許學生犯錯誤,也允許學生改正錯誤,并且不可急于求成。要清楚地意識到改正錯誤是一個漸進過程,需要教師細心地引導和不懈的支持。要少“數過”、多“贊功”,要多“引導”、少“訓斥”。只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心學生的生活,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學生,在師生之間架起友好和信任的橋梁,才能使學生親師信道,樂學善思,從心底里愿意采納教師建議,樂意接受教師的指導。只有理解學生,才能使師生關系更加融洽。理解是寬容的體現,理解是情感的貼近,理解是心與心的碰撞。它能避免疏遠,杜絕對立和化解矛盾,它是粘合劑,將師之心與生之心緊緊地連在一起。教師要走到學生中間去,了解學生的思想感情,解答學生的疑難問題,做學生攀登高峰的階梯、探尋真理的拐杖、攻克難題的支持者、偶犯錯誤的知心人。而不要做真理的保管者、天堂的守門人和人生之旅的監督哨。只有教師的“愛生情”,才能贏得學生的“向師心”,也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學習興趣。
2.相信每一個學生都具有數學學習的潛能,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位教師說得好:“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是一粒種子,都有發芽、開花、結果的可能性。不過有的發育早,有的發育得晚,有的枝上掛果,有的根上結實,各有各的特點,需要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沿著不同的規律去開發。”“一名好教師,必須永遠相信自己的學生,不管多么笨的學生,腦子里其實都埋藏著無窮無盡的潛力。”
因此,在實際數學教學中,始終堅信“每一個學生都能行”,堅持教育每一個學生“我能行”,堅持體現面向全體學生的意識。因為信任是開啟心扉的鑰匙,誠摯是架通心靈的橋梁。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既要學會“熱定型”和“冷處理”兩種工作方法,充分運用移情效應、期待效應、感染效應、成功效應、信任效應等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讓學生在信任的環境下去學數學,又要學會用信任的金鑰匙去開啟學生的心靈之窗,從而真正培養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3.以身作則,嚴于律己,以自身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教育家盧梭指出:“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學生在校學習是為了求知識。教師是人類文化知識的傳播者和學生步入知識殿堂的引路人。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文化水準和教學技藝,以及良好的教學態度。由于數學教學大部分活動是在課堂中進行的。因此提高課堂教學藝術是關鍵。比如新課導入、課堂提問、德育滲透、板書設計、語言幽默、分析歸納能力、延伸拓展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等。實踐證明:教師教學功底扎實,水平高,教學有藝術,容易使師生關系和諧。教師與學生朝夕相處,學生對老師最有發言權。學生是一桿秤,最清楚老師的分量;學生是一把尺,最明白老師的長度;學生是一面鏡子,最能客觀反映老師的喜怒哀樂。因此,在平時教學中,只有以身作則,嚴于律己,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學生喜歡教師,自會聽其言,效其行,也自會尊重。師生關系也會融洽,從而更有助于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
作者單位:安徽省樅陽縣牛集綜合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