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英
聽、說、讀、寫是英語學習過程中相當重要的四個環節,同時也是學好外語的前提和最終目的。而“聽”則是人們交際活動的最基本形式。
聽說領先,讀寫跟后。有了聽的能力才能獲得正確的信息,從而得到模仿的樣板和較正的標準。聽還能增強外語語感,使學生具備說的勇氣、信心和語素的來源。
所謂聽,就是要聽懂,那么怎樣才能聽懂?
一、新課程標準對聽力教學的要求
1.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對聽力二級目標與要求的描述:
(1)能聽懂課堂用語,并作出相應的反應;
(2)能聽懂教師用學生所學過的英語解釋新的語言現象和教學內容;
(3)能聽懂對方在所學過的語言范圍內、用略慢的語速談有關日常生活的內容,偶爾需要對方重復;
(4)能聽懂沒有生詞、題材熟悉、難度略低于所學材料的語段;
(5)能聽懂廣播、電視及其他音像制品中與本學段水平相當的語言材料。
2.新課程標準對聽力八級技能所作的目標描述:
(1)能識別不同語氣所表達的不同態度;
(2)能聽懂有關熟悉話題的討論或談話并記住要點;
(3)能抓住簡單語段中的觀點;
(4)能基本聽懂廣播、電視英語新聞的主題或大意;
(5)能聽懂委婉的建議、勸告等。
二、現行英語聽力教學的現狀
1.教師觀念陳舊,方法不當,阻礙學生聽力水平的提高
高考英語聽力測試的增設,確實引起了師生對聽力訓練的關注和重視,但由于教師缺少科學的理論指導、班級學生眾多等因素,許多教師把聽力課上成了聽力測試課或聽力習題課,認為只有反復的操練才能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和水平。這種呆板而單一的測試與訓練,使課堂氣氛沉悶,師生情感壓抑且缺乏互動交流,結果是事倍功半,違背了聽力測試的初衷。
2.聽力教材缺乏,導致聽力訓練難易度產生一定偏差
因而至今無一本系統的適合中學各年段的聽力教學教材。教師在平時的聽力教學中除了使用這些聽力材料開展聽力教學之外,還得尋找一些適合自己學生聽力水平的補充材料,時間、精力花費不少,但效果不理想。
3.聽力課不足,師生缺少有限時間的練習與提高
很多學校由于課時有限便沒有考慮安排專門的聽力課,老師們只能隨機地利用一些零碎時間、利用課堂五分鐘的時間或課余時間,見縫插針地組織學生進行一些自主式的聽力訓練。這樣的訓練缺乏計劃性、系統性和科學性,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三、聽力教學的方向及基本做法
1.注重日常交際用語的熟練運用
一節完整的英語課堂,師生用英語的互動交流時間應占一節課的三分之二。教師流利、純正而標準的英語課堂教學就顯得至關重要了。無論是導語、講授、提問還是總結,每個環節都自始至終采用英語教學方式,學生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下,在習得知識信息的同時,訓練了聽的能力、英語語言文字組織能力與表達能力,進而由“過耳百遍而能誦——耳熟能詳”上升到自由發揮的教學效果。
2.聽說讀寫活動相互結合
聽說讀寫作為教學目的來說可分先后實現,但作為教學手段則不分先后。四者各有區別,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輔相成。聽辨的本質表明聽的過程隱含了讀說寫活動,故教學中聽力訓練應和讀說寫活動相結合,才能事半功倍。
3.掌握聽力教學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隨著聽力測試進入高考,對學生進行專門的聽力訓練自然成為必不可少的環節,為此教師要掌握聽力訓練的基本方法。首先是精心設計聽力教學。從聽的時間、聽的遍數到聽力問題的設置、聽力活動的組織都要事先準備,做到心中有底。其次,對訓練中聽前、聽時、聽后三個環節的操作要做到目的明確,步驟清楚。
只要教師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聽力教學,在課堂上充分提供訓練機會,在教法上努力探索,不斷改進,學生的聽力水平就一定會有長足進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就得以實現。
作者單位:河北省灤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