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登峰
摘 要:網絡條件下經濟發展的改變也改變了人們對所從事職業、對自身生活以及與他人社會關系的理解。人們應對知識經濟和網絡社會的挑戰,適應網絡社會的生活,唯一的途徑就是學習。
關鍵詞:網絡學習 知識經濟 職業變遷 人才培養
網絡條件下經濟發展方式和內涵的改變,同樣也改變了人們對所從事職業、對自身生活以及與他人社會關系的理解。人們生活、工作和交往行為的知識化、網絡化和虛擬化將會成為網絡社會人們生活和交往行為的重要特征,因此不斷學習成為與他人交往的重要條件。人們應對知識經濟給社會生產理念和生產方式帶來的挑戰,需要能夠適應在網絡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需要具備網絡社會公民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而這種素質和能力需要經過不斷的教育訓練和繼續學習才能獲得。尤其是成人群體,應對知識經濟和網絡社會的挑戰,適應網絡社會的生活,唯一的途徑就是學習,不斷地學習,終身學習。終身學習成為一種個人適應社會的必要的競爭力。
一、知識經濟發展與成人網絡學習
網絡技術加速了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發展形態,更新了自農耕經濟、工業經濟以來人們對經濟發展形式和內涵的認識。“知識經濟”(Knowledge Economy)概念最早在1996年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一份文獻中提出,并定義為:“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經濟”。其重要的特征和內涵就是:知識和信息是社會經濟增長和財富積累的源泉,人的價值的不斷提高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知識經濟改變了人們的知識觀、價值觀和學習觀,人們適應社會的唯一方式是不斷地學習,個人自身價值的體現在于創造性地學習并應用新的知識,學習是一種生產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因此,占社會發展主體力量的成人群體,作為承擔社會重要發展任務的成人,學習不僅是完善自身知識結構、形成新的生產力的重要途徑,而且也是推動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形式。
現代遠程開放教育作為承擔職業成人繼續教育和職業培訓的重要形式,在知識的再生產和創造性的人才培養方面,負有重要的責任,同時也大有可為。知識經濟發展不僅促進了成人網絡學習,而且也為成人網絡學習開拓了新的領域和空間,同樣作為知識再生產另一過程的成人網絡學習,體現出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價值和意義。成人在網絡條件下利用現代遠程開放教育和網絡學習資源進行的學習,實際上就是促進知識經濟的增長,是一種生產要素和知識創造能力的生產形式,是在從事重要的社會再生產。這種學習不同于傳統學習和規范化學習,它將成人自身的知識更新、適應性生存與從事社會經濟生產融合為一個不斷遞增的創造性學習過程。
二、社會聯系方式與成人網絡學習
互聯網技術對社會的深刻影響,在于它改變了人們對生活和人際交往的觀念。在網絡社會中,交往借助于網絡虛擬技術才成為可能,社會生產、生活和交往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即在不斷學習過程中的認識新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社會生產、生活和交往過程本身就是學習,沒有學習就不能進行網絡化、虛擬化的生活和交往,就不能進行以知識創造為核心的社會生產。在網絡社會,QQ、博客、虛擬社區、E-mail等虛擬化的賽博社會(Cyberspace)交往方式取代了人們傳統的交往和交流方式,虛擬社會的交往和行為不僅僅在于實現人們之間信息的交流,還在于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獲得能夠生存于網絡社會的身份和認同,這就是數字化生存的真正含義。這種社會身份和認同,在傳統社會是一旦獲得便相對穩定,而在網絡社會則需要不斷地學習、激勵、強化和鞏固,需要不斷地通過學習和與他人的虛擬交往以獲得持久的認同,博客版主和跟帖者們的生活和交流方式就清楚地表明了他們這種身份和態度。因此,網絡社會的成人學習,就顯得相當必要,而學習的內涵不僅是指學習知識和信息,而且更重要的還是不斷獲得認同的適應性學習,這本身與網絡社會的生產和生活密不可分。
網絡社會新的社會生產方式對人們的挑戰,不只在于適應網絡化、虛擬化的交往,還在于促使人們要以新的態度和方式去適應網絡社會的生活,即網絡化生存。澳大利亞就業、教育與培訓全國委員會就發展終身學習事業提出了“終身學習的技能和態度”的報告。報告認為,以網絡和知識為基礎的社會,要營造“學習文化”。“學習文化”能使人去接近一切有用的信息,并準確地處理、分析、消化和使用信息,為自己的生活服務。終身學習是對人的生命質量的補償和有限生命的延長,它在改善著人們生活的整體質量。要鼓勵所有人為個人的發展和適應網絡生存進行終身學習;同時,還要使雇主意識到并幫助雇員在工作崗位上進行終身學習,使工作場地成為知識密集的場所。因此,在網絡社會,個人生活質量的提高、經濟和社會狀況的改善依靠不斷地適應性學習,學習即生活,生活即學習。
三、職業變遷與成人網絡學習
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同樣對成人的工作和職業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傳統的工作、職業的內涵和方式逐漸發生轉變,電子操作系統逐漸取代傳統的生產單位,計算機遠程控制逐漸取代手工勞動,電子商務(政務)逐漸取代紙面交易(紙面辦公)。工作的虛擬化、柔性化、分散化和個性化成為成人職業的重要特征,但也是成人適應性生存和學習所必須面臨的職業變遷。塔普斯考特在《數字化經濟》一書中描述了未來數字化經濟時代人們利用遠程開放教育學習有如下特征:(1)工作和學習將變成同一件事;(2)學習將成為一生的挑戰;(3)學習將從正規的學校和大學轉出;(4)某些教育機構將難以合適地獨立創造自己而進步緩慢;(5)要求具有創造學習型組織的意識;(6)新媒體將使教育轉型,創造出一個適合數字經濟的“工作——學習”信息結構。由此可見,網絡時代成人從事的工作和職業,與成人接受繼續教育和繼續學習是密不可分的同一過程,并且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適應網絡時代工作和職業對知識和技能的需要。面對新型工作和職業的挑戰,人們除了不斷地學習,別無選擇。
教育的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培養社會所需和進行知識創造的各類人才,在制度化教育體系下,人才培養是經過各級專門教育機構共同完成的,教育周期長,人才規格相同,就如同流水生產線的大規模批量生產一樣,人才培養量大、但層次少、知識面單一、社會適應性較差。此外,這樣的人才培養方式不能適應社會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變化,人才的應用能力和適應能力也跟不上職業變遷的步伐,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相脫節;社會需要知(下轉第59頁)(上接第58頁)識型的高級專門人才,但更需要技能型的專門應用型人才。以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遠程開放學習的出現,正在改變這種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它既適應了開放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又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專門技能人才的需求,人才培養重心轉向職業崗位和適應生產一線的專門技能人才。同樣,職業成人群體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需求和職業發展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自己的學習內容,尤其是那些改進自身職業發展的專業技能和改善生活質量的實用型知識成為成人進行網絡學習的首選內容。基于網絡的人才培養過程也更加注重學習效果和學以致用,而不再是學習經歷和人才的學歷層次;面向知識、技能的社會應用和成人的職業需求,而不是面向單純的知識傳授和知識創造,使人才和人才培養方式真正做到了社會化和多元化。
作者單位: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張家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