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平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數學教學中,要想真正達到教學目的,就一定要解決學生的興趣問題,學習的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在動力,當學生對數學這門課產生強烈的興趣時,他們就會愿意學、主動學。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師教生學”,強調的是以教師教為主,而學生學習為輔。這種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授課方式的主要特征是學生的被動的接受。這樣一來,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就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為了適應當前教育改革形式的發展,必須以提高每個學生綜合水平為出發點。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必須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主體性地位,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改變學生原有的學習模式,讓學生把學習當作一種興趣,認識到學習是一種內在的需要。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我盡量做到不再偏重于傳授書本知識,而是把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發展聯系起來,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F以初三代數第一節“一元二次方程基礎知識”為例作如下評述:
1.在教學目標上,由知識傳授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我的具體做法是教學目標由“給出目標”轉向“學生找出本節學習目標”。首先,由教師給學生5分鐘時間,自學本節的內容,然后讓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理清本節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識,并在自學過程中找出本節的屬于自己的疑難之處。這樣教師就由“關注知識”轉向了“關注學生”,讓學生在自己親自動手、動腦的活動中擁有自信,最后,讓學生自己歸納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教師做適當的補充,以引起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2.教育觀念的轉變,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注重個性教育意識,整體性教育意識。在這一點的運用上,我首先了解學生的現狀,在對學生做了綜合的分析以后,把本班的學生按實際情況進行了分類,同時把今天學生應掌握的教材也做了詳細的分析,這兩點結合起來,在上課的活動中做到了心中有數。有了這一底數,在上課的過程中就可以每個學生的特點去做有目的的提問、討論。從而促進每個學生的個性自主和諧的發展,以發現每個學生的價值,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從而改變一刀切、齊步走、統一規格、統一要求的現象,使每個學生在本節課的學習中均有進步。
3.在教學關系上,樹立主體意識,把教師擺在裁判的位置上。在本節一元二次方程的學習中,我首先為學生創立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是本節課的主體、主人,讓學生自學找到本節的掌握目標是培養學生自己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在提問中,發現問題又讓同學們分組討論評定是在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通過同學們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權。我在本節的訓練題的設計中,分三種題型去設計,讓每一類型的同學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下工夫,好的練習題、分層次的練習題,能激發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動力;要把學習中的問題,解題過程中的問題,讓學生在自己的活動中去發現,去解決問題,得出結論,激發興趣,提高能力。
4.在對學生本節課知識掌握情況的評價上,我準備了幾個層次的練習題來檢測,包括: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理解性基礎題;中等難度的類型題和難度大的綜合題。讓每個學生自己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一套題,從而給每個學生當堂一個準確、公正的評價,讓其擺正自身的位置,從而看到自身的進步,摒棄那些自暴自棄的想法,以樹立自信心。
5.給學生一個自己交流總結的空間,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再次思悟到學習過程的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在學習過程中真正做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高自己的位置,要突出體現自身的裁判員的位置,讓每個運動員在每節課的趣味學習中盡可能大的發揮自己的內在潛能,真正的學習知識,增長能力。
作者單位:河北省灤縣九百戶學區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