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秋
在小學,要使學生學好數學,必須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我們小學數學教師要運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教學收到好的效果,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導入新課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中重要的一個環節,成功的導課能迅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整堂課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如:在教學“實際測量”時,為了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一上課,教師就說:“同學們,學校交給了我們班一個任務。”同學們都很急切地知道是什么任務,望著教師。教師接著說:“學校要求我們班算出校園里這塊操場的占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我們要怎樣才能算出來呢?”有的同學說:“用操場的長乘以寬,就能算出面積來。”有的說:“用皮尺去量一量,就能算出操場的面積。”教師在同學們充分發表意見的基礎上,問學生:“我們學校的操場是什么形狀的?”大家回答說:“長方形的。”“那么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呢?”“長乘以寬。”教師緊接著說:“操場的長和寬都不知道,怎么辦呢?”“就要去量。”“怎么去量呢?”“我們現在就來學習實際測量的方法。等掌握好了方法,再去測量操場的長和寬,算出面積,完成好學校交給我們的任務,好不好?”“好。”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下,開始講課了。
二、教學靈活巧妙
小學生學習興趣容易引起,卻難于保持和進入較高狀態。教師要在學生興趣引起來之后,靈活選用教學方法,盡量給學生創造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參加知識的獲得過程。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時,課前讓學生用厚紙分別剪兩個完全不一樣的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課堂上讓他們動手分別把兩個完全不一樣的三角形拼一拼,擺一擺,看一看拼成一個學過的什么圖形。學生很感興趣,有的拼成長方形,有的拼成正方形,還有的拼成了平行四邊形等。然后,再利用多媒體的聲、色、視、動,拼擺給同學們看,同時讓他們觀察拼成的圖形與原三角形的底、高、面積有什么關系,從而很直觀地看出: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都能拼成一個長方形或者平行四邊形,由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或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得出三角形的面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引導得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這使同學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濃厚的學習興趣下,增長知識,培養能力。
三、聯系生活實際
教學時,教師從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出發,創設一定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產生最佳學習狀態。如:在教學乘法結合律時,老師開始就說:“同學們,我們在開展‘一幫一,找朋友活動以來,同學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親如兄妹,這種關系很好,延伸到數,它們也認起朋友來了,特別是2和5,4和25,8和125,這三對好朋友,它們的友誼是真摯的。”同學們議論紛紛,感到奇怪,數字也會成為好朋友?教師在同學們興趣增添的情況下,出示三道題:(1)2×23×5=();(2)4×9×25=();(3)8×7×125=(),先讓同學們計算出來,看誰算得又對又快,在引導口算時,教師說:“只要我們運用到剛才的三對好朋友,把它們結合起來就能很快地算出結果來,大家試試看。”這樣在同學們興趣盎然下引入到了當天要學習的內容上。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要不斷提高教學藝術,從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運用各種科學的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就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河北省玉田縣鴉鴻橋鎮車王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