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艷云
培養創新人才,是時代賦予教師的莊嚴使命,也是擺在每位教師面前無法回避的選擇。高三政治備考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我們做了一些嘗試。
一、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要培養創新精神,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只有思想觀念更新了,有了創新意識才能煥發出創新的熱情和動力。怎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呢?
我們具體做法有:(1)講大勢,明方向。在世紀之交的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的競爭。未來學家奈斯比特曾指出:“處于偉大變革時代,我們最需要創造力和創造精神。”而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的一個主要因素是我國勞動力素質和科技創新能力不高。江澤民指出:“科技的發展、知識的創新,越來越決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進程。知識經濟、創新意識對于我們21世紀的發展至關重要。”高三學生要成為國家的建設者,要成為振興中華的優秀人才,就必須明確當今世界發展的這個大趨勢,從現在起樹立創新的緊迫意識。(2)講改革,明目標。從我國高考改革看,為了貫徹“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大力培養創新人才”的教改精神,近兩年來政治考試說明中都強調政治科高考以思想政治課的有關知識為背景或載體,注意考查考生初步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就是變過去以知識立意為主轉向以能力立意為主,把選拔考試焦點轉向考查學生能不能創造性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是創新精神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學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根本任務,要打好高考這一仗,就必須明確高考改革的目標,樹立創新意識,適應高考要求。從我國市場經濟的改革看,用人制度也在大改革,未來社會所需人才是學以致用,會動手的應用型人才。這種人才必須具有創新能力,如果我們現在不具有創新意識,在未來社會競爭中難以立足,更談不上發展。因此,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我們就一定要有創新意識,自我加壓,學會創新。
二、鼓勵學生比老師做得更好
創新精神依賴于人的自主意識和獨立思考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應在教學中注意貫徹獨立性、民主性、主體性精神。在整個高三教學活動中,我們始終鼓勵學生能夠用自己的大腦獨立思考,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比教師做得更好。具體做法有:
1.鼓勵學生用傳紙條的方法向老師大膽質疑問難。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鼓勵學生大膽尋根問底,敢于向權威挑戰,敢于質疑教師或教材的觀點。我們要求學生當產生各種各樣的想法、疑問時,馬上記下來,用傳遞紙條的方法和老師共同探討,老師收到紙條馬上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處理。這樣,學生感覺到有教師和同學們一起探討真理的奧妙,其樂無窮,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熱情,開闊思路,明辨是非,發展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收集資料與教材、高考有關的課外時政資料。我們要求學生在課后用專門的本子,采用摘抄、剪輯、下載網上信息等方式,收集與高考有關的時政資料,并定期將收集本進行展示,在展示過程中,讓學生互相交流,獲取更多更有價值的信息。
3.鼓勵學生自出高考模擬試題。在寒假期間,我們沒有布置成套成套的練習題,而是根據同學的實際情況布置了一項寒假作業:認真學習高考說明,重點體會“說明”中的能力要求和樣題,認真研讀往年高考題及參考答案,并試著按高考要求命一套高考模擬題及參考答案。開學以后,不少同學按要求完成作業,其中有一些同學的命題質量還比較高。通過這樣的做法,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自主性,嘗試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問題、發現問題、設計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從中增強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創新能力。
4.鼓勵學生修正答案。試卷講評在高三備考工作中是重要一環,在過去我們常用的講評方法就是將錯的地方提出來,同時指出錯的原因,告訴學生正確的答案。
作者單位:河北豐潤車軸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