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靜迪
這是我教學《丑小鴨》時的一個教學片段:
師:通過剛才的賞析、體味,同學們知道這篇帶有自傳性的童話故事究竟告訴我們什么了吧?
生1:只要不懈追求,努力進取,雖然身處逆境,也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師:(滿意地笑)
生2:老師,我覺得丑小鴨它本來就是天鵝,它不需要努力,不需要追求也會變成一只美麗的天鵝,這是先天決定的。(教室一片嘩然,不少學生“就是就是”狀,好像說出了他們一直想說的話)
師(微笑,提高嗓音):好,這位同學很有自己的主見啊,能獨立思考,而且言之有理。那么,丑小鴨變成白天鵝究竟是由于自身還是先天注定的呢?認為自身努力的舉手(師數人數,27名)認為先天決定的舉手(數人數21名。總人數48)
師(看看表,略一沉吟):那好,我們來進行一場辯論賽吧。認為是后天努力的坐到左邊來,為甲組;認為先天注定的到右邊來,為乙組。老師給大家幾分鐘時間小組討論后再來回答掌握一問題,討論時最好能結合書本,可以參考其他書本,注意想想對方會說些什么,如何反駁,并作好記錄。(學生迅速分成兩半,熱烈討論,有些學生還站起來,情緒激動。老師笑不語,不時到兩組詢問情況)。
(實際討論時間為10分鐘左右)。
雙方陳述觀點:
甲組代表:我們組認為丑小鴨變成白天鵝是他自身不懈努力的結果。丑小鴨離家是他第一次對受嘲弄和受排擠的反抗;后來他有了一個可以生存的“溫暖”的屋子,有了一些朋友,但他沒有享受這種“安逸”,他要到更廣大的世界里去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生存;當他努力熬過寒冬,就不顧一切地向天鵝飛去。正是由于他不滿命運的安排,勇敢抗爭,才最終變成白天鵝,得到了幸福和成功。
乙組代表:我們組一致認為丑小鴨不必努力就是一只天鵝,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只天鵝蛋孵化而成的。不管他努力還是不努力,最終身體發育的結果都是一只白天鵝,就像課文第42段所說的“只要你是一只天鵝蛋,就算是生在養鴨場里也沒有什么。”
甲1(首先發難):請問乙組同學,假如他沒有生存下去的意志來熬過寒冷的冬天,生命都沒有了,他還能成長為天鵝嗎?努力活下來不也是他自身努力的一部分嗎?
乙1(騰地站起來未注意甲組的發問,顧自):請問甲方同學,你什么時候看見過鴨子經過自身努力變成了白天鵝?(甲組同學得意地笑)
甲2:這是童話啊。(搬出一本參考書)賀宜曾說過:“童話中的形象是從生活中來的,但是,并不是生活中實際存在的,甚至也不是生活中可能存在的。童話的形象是象征性的形象,并且具有極大的夸張性。”
甲3(急切地):我補充,我補充。這篇童話本來就是安徒生的自身寫照。我在網上查過,老師也介紹過,安徒生一生境遇坎坷,他家境貧寒,沒有受過正式的學校教育,想成為芭蕾舞演員,想當歌劇演員的理想都沒實現。他又開始從事創作,但因出身貧賤而不斷遭到別人的鄙視和嘲笑。但是他毫不氣餒,不懈努力,終于成為一名享譽世界的童話大師。“丑小鴨”的遭遇和安徒生有類似之處。他們境遇艱難,屢遭歧視凌辱,但都有堅強的意志,正視生活,向往美,追求美,使他最終變成一只美麗的天鵝,所以從作家創作的意圖來說,丑小鴨這一變化也是后天努力的結果。(甲組掌聲)
乙2:確實,老師也曾說過“藝術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但藝術也要符合生活的基本邏輯。鴨蛋孵出來的是鴨子,天鵝蛋孵出來的是天鵝。丑小鴨生在鴨群里,不管別人承認不承認,它事實上都是天鵝。
甲:(疑問狀):要是傭人從來都沒見過白天鵝蛋而不認識它呢?
乙(群體):不可能!(哈哈大笑)
乙4其實終有一天丑小鴨也會發現自己是一只白天鵝的。
甲5:不會。課文第34段水“丑小鴨從來沒有看到過這樣美麗的東西”,說明他根本不認識他們。如果沒有自己對美的追求,他永遠不能發現自身的美。(掌聲)
甲6(聲音響亮):“是金子就會發光”,但金子表面滿是污穢時會發光嗎?如何抖開那層污穢也是需要努力的。如果丑小鴨一直在鴨群中,在受欺凌的處境中長大,在臟兮兮的環境中即便變成天鵝也是一只灰天鵝;如果他不羨慕那群天鵝,不努力飛起來,最多也是一只大白鵝。
甲5(漲紅著臉):縱然丑小鴨變成白天鵝是不需努力的,但要長大就要活下去。對于丑小鴨來說,活下去也是努力的結果。就像安徒生一樣,他不努力使自己的才華展露出來,他就成不了世界著名的童話作家。
乙5(彈跳起來,手指著甲5):不對!天鵝蛋孵化發育成天鵝,就像安徒生本就是個人,不出意外,他長大了就是個大人一樣。和他努力成為童話作家是有質的區別的。
師(一直微笑,點頭,有時鼓掌。示意大家安靜下來):大家都有理。大家想想,造成這么大的分歧最根本的原因在誰?
生(笑著齊答):安徒生!
師(笑):對。我們的這位大作家犯了個小疏忽:童話主題和承受主題的形象或者說載體間沒有貼切到天衣無縫的地步,引起了一場大辯論。就像比喻句本體和喻體不相稱一樣。你看,名人也有錯的時候。在主題相似的《灰姑娘》中,安徒生老爺爺也一不小心犯了個錯,大家能把他找出來嗎?
生3(馬上舉手):在午夜12點,灰姑娘所有的東西都變成了原狀,水晶鞋卻沒有變回去。
師(驚訝地):你怎么能這么快發現問題所在?
生3:我小時候看《灰姑娘》時就問過這個問題,只是爸爸沒給我解答。
師:了不起。解答問題是本事,發現問題更是本事。大家看,這么厲害的大作家也有漏洞,所以我們要敢于質疑權威,敢于發問。這堂課你們打亂了教學計劃,但老師很高興,因為只有大膽發問,敢于質疑,才是真正的學習。另外,給大家指出一點:在辯論中要注意傾聽,這既是禮貌,更是抓住對方漏洞進行反駁的必要手段。下課!
幾點反思:
1.關于教師作用的反思:
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在這堂課中,教師根據教學實際,臨時調整教學進度,鼓勵學生破除由書本中心而造成的思維定勢;在課堂中留給學生充分思考、討論和爭辯的時間和空間;在學生討論時一直微笑地期待,創設一種輕松、愉快、自由的氛圍,并留心他們的討論情況,當許多學生神情興奮,躍躍欲試,中等以上的學生“思有所得”時,讓他們開始辯論;在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后抓住辯論契機,適時小結,并指出辯論時注意點,提升學生辯論水平。
2.關于學生地位的反思:
新課程理念反對把學生當作存儲知識的容器,改變學生單一被動接受學習的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認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學應該“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這堂課最大的特點就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就必須積極鼓勵他們敢于和善于質疑書本老師和權威,培養探究意識和發現問題的敏感性,增強他們的問題意識,通過討論和爭辯,他們交換思考所得,相互啟發,相互補充,體驗獨立思考的樂趣,可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展,同時,也培養他們良好的合作學習的能力,為以后更深層的學習打下基礎。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波市洪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