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文靜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當今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多年來,閱讀教學一直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可是我們的學生總在閱讀題中丟這樣那樣的分,有的讀不明白文中的意思,有的則理解有誤……在有一定時間限制的條件下這些問題就更為突出。因此,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勢在必行。
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原始動力,興趣決定閱讀效果,這是不爭的事實。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激趣是很重要的,教師需要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求知欲望,作為教師的我們需要不斷錘煉自己的語言,力求語言親切精練幽默,并適當輔之以形體語言;教師要多鼓勵、多肯定學生,經常性地讓學生品嘗發現的快樂;教師要能靈活運用變式教學,教學方法和教學輔助手段(如多媒體)要靈活多變等,在教學中有幾節課,我采用過學生閱讀后根據內容出題,學生自己找答案的形式,即學生做命題人,又做答題人,學生興趣濃厚,收效也非常好。總之,教師要能調控課堂節奏和情緒,力求讓學生在亢奮狀態下完成閱讀任務。
二、教師點撥,尋找契機
閱讀教學中有很多問題是學生自己無法解決的,所以這時教師的作用就極為重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提示和啟發,從新問題中尋找契機,激發學生的思維,很多時候學生對一種問法很茫然,但此時教師適時點撥換一種問法,學生就恍然大悟,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且學生記憶深刻。
三、教會學生注重知識積累
古語說得好: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要關注學生字詞句的理解與積累,要關注精彩語段和名篇的背誦默寫,也要關注文章、文學常識的積累。在對課本知識進行概括總結積累的同時,對生活經驗的積累也不容忽視。絢爛多姿、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是文學創作的源泉,而現實生活中閃動著哲理的火花又恰恰是我們開啟作品內涵的最好的鑰匙,所以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勤于觀察、善于總結的好習慣。
讓學生注意日常生活的人和事,一個動作、一個表情、一句話、一首歌,時時加以總結。比如手發抖這個動作很常見,這是人在感情上有波動時的外在表現,但仔細觀察,有的是由于高興激動,有的卻是緊張恐懼,還有的是惱怒氣憤,情況各不相同,那么在分析別人作品時就可以通過這類動作描寫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透視人物的心理。再者,注重把人生體會積累起來,能使我們更好地理解別人的作品。
總之,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閱讀教學可探討的問題很多,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需要有恒心,需要有毅力,相信在我們的堅持下,學生的閱讀能力會逐步提高。
作者單位:河北省鹿泉市銅冶鎮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