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亮
建國5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得到了迅速發展,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取得令人矚目的巨大成就,特別是政治課的改革邁出了新的步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突破應試教育的“包圍”走進“素質教育”
長時期以來,政治課被簡單地理解為說教課、背誦課,傳統的政治教學,就是一言堂、滿堂灌,照本宣科,條條框框等教條式教學,圍繞“應試”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傳統教育模式,是一種面向少數人而忽視多數人的淘汰式的選拔教育。
二、突破閉卷考試的“包圍”走進開卷考試
傳統的閉卷考試立足于選拔,實施選拔性教育行為,只面向少數升學有望的學生,使大多數學生以失敗者的心態進入社會;閉卷考試以考試為指揮棒,只在考試能力上下工夫,重考試結果而輕教學過程,以考分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
三、突破舊課程的“包圍”走進新課程
傳統的政治課教學枯燥乏味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受考核方式的束縛。在閉卷考試的形式下,考試考條條,學生背條條。二是內容枯燥。
初中政治課隨時代發展、隨社會進步,歷經多次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誰都知道摸著石頭過河難免有不當之處,針對以上所談及的三個“突破”引發以下幾點思考:
1.素質教育的障礙
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初中政治課應從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入手,其具體做法如下:
(1)增強有益于提高學生素質的信息量,減少不益于學生全面提高素質的信息量。
(2)更新觀念,培養高素質的學生。
2.開卷考試的弊端
(1)初中政治開卷考試是在原考試體制及招生體制的方框內積極嘗試,其配套制度尚屬空白。
(2)應試教育下形成的以分的多少,率的高低對學生、教師、學校進行衡量、評估的社會意識根深蒂固,滯后的人才觀使開卷考試的健康有序發展缺乏必要的外部環境和社會土壤,受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
(3)由于受開卷考試這個表面現象所迷惑,在平時教學中,學生對政治課極不重視,總以為學不學沒多大關系,到考試時帶著課本資料進考場就可以把試考好。
3.新課程的缺陷
新課程的缺陷主要體現在新教材中的活動課。新教材的一大貢獻是在理論知識學習后,適時安排活動課驗證和鞏固教學內容。
(1)活動課隨年級的升高而顯現倒退趨勢。
(2)活動內容較難。
(3)缺乏活動課的評價體系。
4.“灌輸”與探究相結合
要提高初中政治課的教育教學質量,最終讓學生獲取知識、培養能力、提高覺悟,就必須處理好“灌輸”與探究的關系。
(1)是將“灌輸”曲解為教師對學生強制性的生塞硬灌。學生成了完全被動與理應服從的承受者,習慣于“我說你聽,我打你通,我壓你服”的簡單做法,嚴重違背了素質教育的要求。
(2)是認為“灌輸”教育無用。作為一種學習模式,探究是指教師不把現成的結論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因而初中政治課教學應以“灌輸”為主,但應把探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作者單位:河北省香河縣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