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國
一、提高師德修養(yǎng)和老師人格魅力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育部要求教師師德納入績效考核,師德確實重要。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佩服老師,從而喜歡老師所上的課,導致學生對這門學科有著濃厚的興趣,學習自然樂學,能力和素質都會得到顯著提高。學生都希望自己的老師學識豐富,授課有方,平易近人。這就要求老師提高師德修養(yǎng)。
二、更新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
教師要確立以下新的教學觀:(1)幫助學生確立通過努力能夠達到的目標;(2)教學方式應該服務于學生的學習方式,怎樣學就怎樣教;(3)教學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世界,讓教學內容與生活世界結緣;(4)教師要鼓勵學生,努力完成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5)及時反饋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6)讓學生自由地思考,充分發(fā)展,給他們想象思考的空間和自由;(7)幫助學生去發(fā)現學會知識對個人的意義;(8)注重讓學生理解、探究,而不是讓學生記憶現成的結論;(9)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綜合學習課程的能力;(10)師生平等共處。
三、創(chuàng)設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心理學研究表明:贊賞一個人的杰作比贊賞一個人的本身更有效。因為這種間接性的贊賞,滿足的是人自我實現的最高需要。在教學中教師要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學生,讓學生感到教師對他的關懷、愛護、肯定和贊賞。嚴格要求學生的同時更要尊重學生,是師生真正的民主平等。多采用激勵性詞語,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團結協作。
四、培養(yǎng)學生多種能力,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
1.要教育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目標。目標定位不高會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要只定位在考上大學,要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目標。
2.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未來的社會充滿了競爭,有競爭才能發(fā)展。要時時處處事事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要使學生產生一種奮發(fā)向上拼搏的動力,時時都要加入到競爭行列。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和行為習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是整個教學的核心和根本,學生只有學會了獨立思考,才能有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良好的行為習慣是解決好問題的保證。
4.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個人意志。前進的道路上總會有挫折,不可能一帆風順,未來的生活更會遇到諸多問題,要有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
5.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關注社會、熱愛生活、關心他人,具有良好的社會道德和思想品德,這是現代社會一個人應該具備的起碼的素質,也是教育的根本所在。學生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才能為國家和民族的進步和發(fā)展做出貢獻。
6.培養(yǎng)學生善于合作的精神。課堂中要調動學生善于合作和協作,這樣才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學會和他人合作,因為現在和未來很多工作不是一個人單獨能完成的,而是多人合作的結果。
五、強化教科研工作
教育教學要真正達到一種高水準,需要教科研領頭才行。教師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對自身行為進行反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對獲得的經驗及時進行總結。
六、教學反思
反思是回顧、總結、探索的過程,是教學再上新臺階的過程,是從教書匠走進教育專家的必經之路。反思一次會有一次收獲,多次反思就會不斷地進步。反思到一定階段就會升華為一種教育教學思想。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棉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