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京肖
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音樂給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藝術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進入人的情感世界。而情感,則是音樂審美過程中最活躍的心理因素,是音樂審美感受的動力和中介。在音樂教學中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則,不時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會有效地打開學生的心靈之窗,使其在情緒的勃發與激動中,享受到音樂的美感。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注重情感的陶冶,應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在中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唱歌教學占有主要地位,可以培養學生高尚情操、良好品質,提高審美意識,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在具體實施中,我有以下體驗:
一、朗讀歌詞,激發學生情感
歌曲是通過旋律與文學語言雙重手段來表達思想感情的,特別是學生通過歌詞來理解內容,再通過優美的旋律來記憶要表達的音樂形象。所以分析理解歌詞對于學生來說,是加強分析理解歌詞的最佳手段。怎樣讓學生分析歌詞呢?在音樂教學工作中,當學生接觸一首新歌時,首先通過朗讀歌詞,然后劃分段落,教師啟發誘導學生找到歌詞所表達的中心,并要他們用語言表達出來,然后由教師總結歌曲的內在思想感情。如進行第九冊中《長城謠》這首歌的教學時,通過朗讀歌詞,學生討論,把全曲劃分為兩段,然后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這首歌反映的是什么時期的歌曲?同學們回答:反映的是抗戰時期的歌曲。教師進一步引導,說這是當時為電影《關山萬里》所作的主題歌,以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長城為題,控訴日寇侵略者的滔天罪行。這樣不僅使學生了解了過去,而且調動了他們的思維聯想,感情的進入,又激發了他們學唱歌曲的興趣和欲望。
二、理解歌詞,升華學生情感
通過朗讀歌詞,學生對歌詞表現及內涵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認識。在此基礎上只有深入逐段逐句地分析研究,才能達到更深的理解作者在創作過程中的意圖、情緒、情感,從而在歌唱中通過聲音表達出來,豐富并升華學生的思想感情。如歌曲《長城謠》學生已經把這首歌劃分為兩段落,在逐段逐句的分析歌詞的同時,由教師加入曲式的分析來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第一段落從“萬里長城萬里長”至“骨肉離散父母喪”,第二段落“沒齒難忘仇和恨”至“新的長城萬里長”,每一段落歌曲又分為四句,先讓學生討論,教師再總結出來。第一段前兩句是頌揚長城故鄉的美麗富饒,后兩句表達失去家鄉內心的極度悲憤。通過分析,學生會感覺到家鄉的美麗、祖國的壯闊,激發了他們的愛國愛家之情。然后由學生自己設計用什么樣的情緒、力度、速度演唱歌曲,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達到了教學目標。
三、挖掘作品內涵,正確表達歌曲情感
在唱歌教學中,教師還要幫助學生了解作品的風格、創作動機、創作手法;歌詞的思想性;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音樂的高潮在何處;哪些地方有難度需要特別注意等;要深入挖掘作品的內涵。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做到正確地表達歌曲情感。比如,教唱《讓我們蕩起雙槳》,首先老師描繪了歌曲的意境:微風拂動著柳枝,歡樂的孩子們搖著小船,湖面上蕩起漣漪。老師用愉悅的表情、自然樸實的動作,把學生帶入歌曲的意境之中,讓學生真的感覺到了童年的幸福,生活的甜蜜。教師隨時結合歌曲的旋律與意境點撥學生,讓學生從內心領悟歌曲的意境,從而對這首歌產生極好的感覺,萌生出想學會它、學好它的念頭。如此這般,學習歌曲的過程,就成了享受藝術美的過程,學起來輕松,理解起來深刻。在優美的旋律中,讓學生的思想意境和歌曲的意境融為一體,一切就會很自然。在輕松的音樂氛圍中,不知不覺就把學生領進了音樂的殿堂。不難看出,深入挖掘作品的內涵,深入了解作品的意境是表達歌曲情感的一種強有力的手段。
作者單位:河北省平山縣平山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