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華
合作學習是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以異質小組為基本形式,以教學各動態因素的互動合作為動力資源,以團體成績為獎勵依據的一種教學活動和策略體系。合作學習也屬于一種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相比,它們有著許多質的不同。
數學中合作學習中存在什么樣的問題呢?
1.怎樣的合作更有效
從目前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合作學習大多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具體表現在:一是分組的隨意性比較大。教師大多根據學生的座位就近分組,座位變了,小組也就變了,既不考慮學生的搭配,也不考慮組內的分工。二是合作學習的目的不夠明確。哪些問題需要合作?什么時候進行合作?如何進行合作等問題教師心中沒有底。教師講累了讓學生“合作一下”,有老師來聽課了讓學生“合作一下”,把合作學習當作了調劑品、裝飾品。三是學生不知道怎么去合作。沒有其他老師聽課時,學生把合作學習當作“可以熱鬧一下的時候”,有老師聽課時,學生把合作學習當作最難受的事,討論時不說不行,說又沒東西可說。四是缺乏群體意識。合作時熱熱鬧鬧,匯報交流時要么無話可說,要么沒有形成共識,只能說自己的觀點。
怎樣才能取得理想的合作效果?我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點工作:一是教師必須提高認識。認識到這次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將以往學生的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方式,轉變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等方式。二是教師要精心組織好合作學習。教師只有明確了合作學習的目的、意義,才能去創設合作學習的氛圍,精心組織合作學習的內容。三是討論必須建立在學生的獨立思考基礎之上,否則討論就可能停留在表面或不能深入。四是加強對合作學習的指導和評價。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不能依賴學生自己完成,必須在教師的引導和鼓勵下逐步完成的。
2.教師的角色如何定位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角色該如何定位?《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下轉第136頁)(上接第135頁)合作者。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不能把握自己的角色。在學生討論時,教師要么站在講臺前,要么輪流轉幾圈,看看這組,瞧瞧那組,不能把自己融入到學生的學習中,也就不可能成為學生的學習合作伙伴。歸根到底還是教師的角色沒有發生轉變。因此要使教師在學生的合作學習中發揮更好的作用,必須從轉變教師的觀念開始,必須在平常的教學中去體現,這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
3.小組內成員的搭配應該相對固定
由于小組內成員的搭配基本上是根據班級學生座位的安排進行就近組合,因此就必然會隨著學生座位的變動而變化。另外,不同學科的分組方法也不盡相同,這就給數學合作小組成員的相對固定帶來困難,一方面我們應該做好與班主任的溝通,另一方面也要堅持數學合作小組的穩定性,使合作學習成為學生學習上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
4.樹立兩種觀點
(1)要求學生合作,首先教師應該學會合作。
應該承認,對教師來說合作學習也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因為我們的教師大多也是在缺乏合作的傳統教育體制下成長起來的。所以在工作中,教師間的合作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只有經過合作才能從中感受到合作的要義,才能體驗到合作的快樂和收獲,才能有效地去指導學生的合作。集體備課、教研活動等都是訓練教師合作態度、合作精神的有效策略。
(2)學生要建立成長記錄,教師也應該建立成長記錄。
在這次課程改革中,為了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成長過程,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我們都要建立學生的成長記錄袋。那么教師自身呢?“教師與新課改同成長”也是我們這次課改的任務之一,新課程帶給我們的是全新的教育理念,這就必然要求我們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改變傳統的思維方式、學習方式,使教師和課改同步成長。為了幫助教師認識自我,不斷適應新課改的需要,也就有必要建立教師的成長記錄。
作者單位:河北省樂亭縣中堡鄉中堡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