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玉羅
新的課程標準實施以來,中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課改的全新理念帶來了全新的課堂教學,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那么,新課標下如何具體實施新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呢?下面我聯(lián)系自己的教學實踐,從兩個方面談談我的粗淺認識:
一、傾注感情,滋潤求知的心田
成功的教育是非顯露痕跡的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是充滿愛心的教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真誠交流意味著教師對學生的殷切期望和由衷贊美。期望每一個學生都能學好,由衷地贊美學生的成功。
例如在講《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這一節(jié)課時,走到講臺前我就說:“這節(jié)課我們先聽常靜靜同學給我們朗誦《海上日出》這篇短文。”話音剛落就聽有的同學說:“怎么?不是數(shù)學課嗎?老師你改教語文了?”我不動聲色地說:“別急,我的話沒說完呢。我們每位同學不僅聽朗誦還要用幾何圖形,把短文中的情境給描述出來,看誰描述的準確、完整!”話音剛落,同學們就馬上行動起來,同時,眼睛中流露出期盼的神情。不一會兒,同學們就畫出了直線和圓相交、相切、相離的三個基本圖形。并且很快探究出了圓心到直線的距離d和圓的半徑r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至今這一節(jié)課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給同學們的印象也極為深刻。
二、注重交流,共同走進知識
新課標下,數(shù)學教師應該如何備課呢?首先,教師在課前應該認真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尤其是與新知識有聯(lián)系的現(xiàn)有知識水平,即學生的學情。其次,在鉆研教材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設計雙重教學方案:備教學目標,更備學習目標;備教法,更要備學法;備教路,更備學路;備教師的活動,更備學生的活動。一句話,教師是“帶著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帶著知識走向學生”。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的:“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學的法子。”在精研教材和學生認知心理的基礎上,教師才會進行有的放矢的課堂教學。
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產生疑問怎么辦?為了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提問,教師不必作直接的詳盡解答,只對學生作適當?shù)膯l(fā)提示,讓學生自己去動手動腦,找出答案,以便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養(yǎng)成他們良好的自學習慣。課上教師應該做到三個“不”:學生能自己說出來的,教師不說;學生能自己學會的,教師不講;學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師不教。盡可能地提供多種機會讓學生自己去理解、感悟、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認識,激發(fā)學生的數(shù)學情感,促進學生數(shù)學水平的提高。
作者單位:河北省石家莊市第十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