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超
摘要:中考是選拔性的考試。若想取得良好的成績,考前復習是師生們學習工作的重中之重。目標明確,方法科學、合理是把握考前復習的不二法門。
關鍵詞:復習;方法;科學
中招考試屬于選拔性的考試,為了使學生們在中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績,升入理想的學校,做好考前復習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復習得好,學生就能雙基扎實,底氣充足,在考試中游刃有余,取得滿意的成績。
怎樣做好考前復習工作呢?下面根據我的經驗談幾點淺陋見解:
(1)復習開始前要制定詳實可行的計劃。即第一輪干什么,時間跨度多少,第二輪、第三輪亦是如此。當然這是大的框架,在執行過程中可以根據學校工作安排,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來調整復習時間長短和復習步驟。在復習過程中、通過小測驗、學生自查、提問等手段了解學生的雙基掌握情況,為自己工作思路和方法的調整提供依據。
(2)上好每一節課。“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成是功的積累。”這些都說明了同一個道理:計劃制定好了,關鍵在于執行。怎樣執行好計劃呢?很簡單,只有上好每一節課,讓學生掌握好每一個知識點,才能做好中考前“復習”這篇大文章。而若想上好每一節課,就需要知道復習課的類型和相應的特點。我個人認為復習課的類型大致有三種:背書課,通過誦讀課本、筆記等可以讓學生溫故而知新,查漏補缺,達到對知識點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目的。同時背書也培養了學生的自查、自我建構知識體系的能力;習題課,就是讓學生做題,檢查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另外,還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辯證看問題的習慣和能力。當然,練習內容既要避免低水平的重復,也要避免偏題、怪題,以免誤導學生,造成不必要的負面影響。對于中考中的常見題型和重點題型,老師不要怕重復練習,而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上、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這樣,學生可以用心去做,印象深并且效果很好);講評課,即評講學生做的習題。說實話,上好評講課很難,但它又是必要和重要的。怎樣上好講評課呢?首先,學生做過的習題一定要批改,只有經過批改,你才能知道哪些知識點學生掌握得好,哪些還需要加強;其次是講評,對于重點內容,有時重復講評也是可以的。因為對學生來說,每一次都可能有新的感受,新的理解。對于出錯較多的習題,根據情況,可以讓成績好的學生給差的學生講解,也可以集中點評,甚至做一些補償性的練習;最后,講評完一定要注意點評、總結,以此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3)每一節課都要有目標,并且是可行的。有了目標,學生才會有動力,學習才會有興趣。目標的制定,內容的量化,既能讓好學生吃得好、吃得飽,又能讓中下等學生吃得完。怎樣去完成目標呢?簡單來說就是區別對待,不搞“一刀切”。成績好的學生,重難點內容一定要理解并且掌握住。而對于成績稍差的學生,基礎性的知識必須掌握住。
(4)做好中考前的模擬沖刺工作。在考試中,學生應考狀態的好壞決定著中考成績的優劣。學生考試狀態的培養可通過考前兩周的模擬訓練來實現。因此,在中考前兩周,應讓學生做一些模擬題,以此培養學生在考試中的良好狀態。
(5)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中考前的復習過程是漫長的,期間學生的心理都在隨環境和自我而發生微妙的變化。老師可以自己的經驗和往屆學生的成功事跡去激勵學生,幫助他(她)們樹立信心,堅持不懈,迎難而上。在復習過程中,一些學生可能因在小測驗中取得的成績優異而沾沾自喜,對此要予以批評,講明道理,防止學生滋生驕傲自滿情緒。一些學生會因小測驗的失利而情緒低落,萎靡不振,老師就要幫他(她)分析、查找原因,調整心態,重整旗鼓,輕裝上陣。對那些對學習不感興趣、對成績優劣無所謂的學生,老師也要積極引導,對他們加以約束,力求在班級中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
(6)老師也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在日常的小測驗中,由于臨場發揮,抑或粗心大意等因素,學生的成績不能總令人滿意。當遇到這種情況時,老師一定不能心急火燎,批評一通。否則,學生很可能產生抵觸情緒,結果往往適得其反。當然,并不是一點批評也不能有,而應該講究方式。
(7)時刻注意復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復習中,一定不會順風順水,總會出現各種問題,因此老師一定要特別注意:學生的學習方法是否科學,學習態度是否端正,某一部分的基礎是否扎實,課堂練習時的做題習慣是否良好,自己課堂上的內容和任務安排是否合理緊湊,處理問題和講評習題的方式是否妥當,等等。對于出現的問題,一定要認真研究,妥善解決,不給工作留失誤,不給自己留遺憾。
中考前復習是漫長的,是充實的,只要我們抱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工作方法科學合理,相信一定能做好考前復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