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劍英
摘 要:低年級學生已接觸大量的繪本,并開始愉快閱讀,穿越繪本,輕松寫話,開發繪本的潛在功能,讓繪本閱讀和寫話有機結合。并通過畫寫、仿寫、補白、猜寫、續編、創編等多種訓練形式進行繪本寫話教學,有效提高低年級學生的寫話能力。
關鍵詞:繪本 閱讀 寫話 訓練 形式
繪本,顧名思義是一種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的書籍,我們稱之為圖畫書。繪本表現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紀元前16世紀的古埃及文化。作為兒童文學一部分的兒童繪本,1658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所編寫的《世界圖解》被學者們公推為第一本兒童繪本。近兩年,我國一些兒童文學作家與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專家認識到繪本閱讀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開始致力于繪本的推薦與繪本閱讀的推廣,于是,繪本越來越多地走入學校和家庭。
新課標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為了訓練學生書面表達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綜合運用能力,并且能夠和中年級語文寫作相銜接,從低年級就要逐步開展一定的寫話訓練。而低年級學生在學習寫話時害怕寫話,一怕沒內容,二怕不知怎樣寫。如何激發學生的寫話興趣?充實寫話內容,教給寫話方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成了很多老師思考關注的話題。
所幸,在帶領孩子們開展課外閱讀時,我們認識了繪本,當我們引領孩子們穿越繪本的叢林,并把繪本請進了寫話教學中,繪本邂逅了寫話,多少動人的故事將被演繹,多少鮮活的文字將會誕生?
一、認識繪本,開發繪本功能
有人說:“繪本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見到的書,是在漫長的讀書生涯中所讀到最重要的書。一個孩子從繪本中體會到多少快樂,將決定他一生是否喜歡讀書。”的確,對孩子而言,有一些書,童年時,讀到了,喜歡上了,快樂了,也就永遠讀到了,喜歡著,快樂著;相反,童年時錯過了,省略了,就終生失之交臂,成為永遠的缺失和遺憾。
(一)繪本的特質
孩子們為什么喜愛閱讀繪本?繪本具有怎樣與眾不同的魔力?繪本符合孩子思維特點,更能激發孩子閱讀興趣。在小學低段,孩子的思維是具體形象性的思維,是表象的思維,而繪本以畫為主,字少但畫面豐富,以畫傳達故事情節,比一般純文本更能激發孩子的興趣,也更符合兒童早期閱讀的特點和習慣。繪本畫面精美,色彩明麗,優美地表現著文字所無法表現的意蘊與感覺。繪本畫面跳躍,富有內涵,喚醒學生與生俱來的詩意與浪漫。繪本人物動作詼諧有趣,個性張揚,給了孩子們在夢想與現實之間自由馳騁的樂趣。繪本語言凝練靈動,既高深,又輕淺。圖文互為補充,互相交融,讓孩子在閱讀過程中,享受文學,感染美學,飛揚想象,令人賞心悅目,衍生出精神上的享受。
(二)繪本的閱讀
繪本中圖畫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圖書的生命。繪本中的圖畫連細節都有故事——“繪本是一張到處隱藏著秘密的‘神秘地圖,因為無論是扉頁、封面還是環襯,都是繪本的有機組成部分。”只有指導孩子從頭到尾閱讀繪本,才能發現很多常常被讀者忽視的小細節。讀懂了這些細節,才會讀出文字中沒有的精彩。當然,“閱讀只是給頭腦提供認識的材料,思考才使我們閱讀的東西成為我們自己的。”因此在引導兒童閱讀繪本時,還應把看書、思考的空間留給兒童,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品味故事,填補空白,豐富內涵。讓他們的體驗和感受,經過時間沉淀,慢慢地轉化為知識和智能。
(三)繪本的開發
當繪本走入課堂時,大多數老師對它的認識,還停留在“閱讀”階段,認為這只是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籍。其實不然,繪本的功能遠不止閱讀。它是一座有待開發的“寶藏”,蘊藏著豐富的營養元素。培利·諾德曼在《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里說:“一本繪本至少包含三種故事,文字講的故事、圖畫暗示的故事,以及兩者結合后所產生的故事。”不僅如此,繪本文字的排列,潛在的節奏、細節、留白、價值取向等都值得我們細細玩味。其中到處包含著“寫”的元素。而低年級學生寫話往往因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無情可表而無從下筆。這不僅因為該學段的學生尚未學會選擇習作素材,更因為他們還不會細致地觀察真實的生活世界,也不會像成人那樣冷靜地審視事物。他們主要是憑借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表象來思維的。繪本或描繪孩子們熟悉的生活,或反映妙趣橫生的動物世界,或細膩描摹孩子們的情感律動,或告訴孩子們一些有趣的知識等。繪本以其豐富的內容、鮮活的畫面,將孩子們的種種生活情狀定格于圖畫中,并輔之以簡練的語言旁白,引發學生由此及彼地展開遐想,為學生搭建了愛讀樂寫的寫話平臺。學生徜徉在由豐富的畫面和動人的敘述交織而成的美麗故事中。在這美麗而又快樂的圖文旅行中,孩子的表達欲望噴薄而出。孩子們感到有話可寫,有情想表。
二、走進繪本,豐富寫話形式
當繪本和寫話親密接觸,一系列的“化學反應”發生了,寫話教學的新途徑被開辟出來,提高學生寫話能力的新增長點也被找到。如何利用繪本和寫話的鏈接點,充實孩子們的寫話內容,提供孩子們寫話的典范?以下幾種訓練形式值得嘗試,效果顯著。
(一)畫寫
秦牧曾經說過:“繪畫可以說是用線條和顏色來表現的文學,文學也可以說是用文字來表現的繪畫。”由此可見,畫的創作和文的寫作本來就是共通的。而繪本是文學與繪畫的完美融合,教師可以借鑒繪本的表現形式,用“圖文結合”的形式啟蒙孩子寫話。老師可以讓孩子們模仿繪本的樣子,會寫的字就用字寫,不會寫的字或意思用圖畫來表示。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中,孩子們畫畫、寫寫,樂在其中。這樣不僅充分尊重了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滿足了他們的心理需要,又能降低寫話書寫表達的難度,更快地促進低年級孩子口頭和書面語言的發展。如老師范畫一只可愛的鼠小弟,接著述說:有一天,鼠小弟到森林里玩,看到一棵樹上結滿了果子。它饞得口水直流。可是怎么爬也爬不上去。怎么辦呢?后面的故事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讓他們說說、畫畫、寫寫,最大限度地訓練學生的想象、思維和表達能力。
(二)仿寫
汪潮教授在《中國語文讀寫結合研究》一文中指出,由讀到寫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讀,有現成的文章;寫,卻是從無到有,靠自己組織文章。怎樣簡化復雜的過程,降低難度,使初學者易學樂學呢?仿寫無疑是最基本的方式了。繪本的語言往往非常簡練,但是卻蘊含著一定的語言規律,是孩子們仿寫的好材料。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在執教繪本寫話課《我爸爸》中,先出示單幅圖單句話:爸爸像大猩猩一樣健壯。爸爸像整天笑瞇瞇的河馬一樣快樂。然后把兩幅圖連起來,出示:爸爸像大猩猩一樣健壯,也像整天笑瞇瞇的河馬一樣快樂。引導學生發現其中起到橋梁作用的“也”字。同時提取句式“……像……一樣……”,鼓勵學生進行仿寫。在這個片斷中,竇老師充分挖掘了繪本中的語言規律,找準寫話訓練點。教學由扶到放,激發了學生的寫話興趣,降低了寫話難度,學生樂于提筆。
(三)補白
圖畫是繪本的重要組成部分。繪本中的圖畫,是延展的、跳躍的、活動的,它能引領孩子們走進故事情境,蘊含了文字無法表達的語意,這就是繪本圖畫的空白。這種“空白”給孩子們預留了想象的空間,可以引發孩子產生豐富的聯想。在繪本寫話中,如果我們引導學生仔細讀圖,展開想象,給畫面補白,可能會收獲別樣的精彩。如江蘇陸錦華老師在執教《母雞螺絲去散步》繪本寫話課時,他充分挖掘圖畫中藏著的故事,引導學生用順口溜的形式把文字中沒有提到的狐貍的遭遇描述出來。孩子們想象的閥門一旦打開,有趣的文字就從他們的筆下奔涌而出。將繪本原先的文字和孩子們的創作稍加整合,就成了一首妙趣橫生的小詩。同樣,繪本的文字簡潔明了,也給孩子留下了無盡的想象空間。在教學時,讓學生給文本補白,給這些言簡意濃處進行擴充和豐盈。
(四)猜寫
孩子的好奇心總是非常強的。他們總是想探究未知的事物,尋找未知的答案。塞繆爾·約翰遜曾說:好奇心是智慧富有活力的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征之一。繪本故事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教師在引導孩子閱讀繪本時,引導孩子猜想各種可能性。孩子們興致高漲,樂此不疲。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能猜中繪本的描述,他們拼想象、搏表達,寫話熱情和表達智慧競相綻放。
《小豬變形記》是一本優美的繪本故事,作家將一種哲學思想通過生動而又幽默的圖畫來告訴小讀者:做自己,最快樂!
故事中的小豬突然感到百無聊賴,卻又精力充沛,有著滿腦子的奇異思想,因此就想體驗一下別的動物的生活。這只小豬想變成什么呢?為什么要變形呢?……當小豬踩著高蹺出去散步碰到了斑馬時,小豬會對斑馬怎么說呢?請你猜猜寫寫。
三、總結
孩子的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寫話教學也應該是靈活多樣的。而繪本是訓練低段學生寫話的極佳載體,繪本課堂會讓我們的孩子愛上閱讀,愛上寫作,愛上語文。感謝繪本帶給我們的這份潤澤,讓我們引領著孩子們穿越繪本,輕松寫話,走出作文教學的柳暗花明!
作者單位:浙江省臺州市玉環縣清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