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榮
高中生成人化的特點、民主意識的增強、判斷是非能力的提高,為班級自治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班級自治符合教育規律,符合班主任創新需求,也是廣大學生的內在要求。如何實施班級自治,這理應成為班主任認真思考、探索、研究的課題。本文就這一問題談點粗淺的看法。
一、班級自治的原則
1.班主任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
班級自治不是學生完全自治。班主任必須充分發揮引導、協調作用,做班級自治的設計師、引路人。班級自治只有在班主任主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在班級管理和建設方面的熱情,使學生充分行使主人翁的權利,履行主人翁的義務,才能成功。
2.學生民主和班主任集中相結合
沒有民主的班級自治就沒有前進的動力。因此班級自治必須尊重學生的意愿和心聲,滿足學生參與班級發展的決策、執行等方面的請求,讓班內學生、組織的意見、建議得到充分表達。但民主不是亂嚷一氣,各行其是,班主任必須把握大局和方向,善于抓本質、抓主流,集中正確意見和要求,做出合理決策。
3.堅持執行校紀校規和充分凸現班主任特色相結合
班級自治不是拋開校紀校規“另起爐灶”。班主任理應追求富有個人風格和符合本班實際的班級管理特色,但前提是不折不扣地執行學校的大政方針、校紀校規。全校各班應有的共性是執行學校普遍應遵循的規章制度,離開這個大前提搞自治,就會誤入歧途。只有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班主任的才藝,挖掘班級潛能,形成有特色的班集體,才是真正的自治。
4.穩定性、連續性與科學性、靈活性相結合
班級自治要確定目標,制定制度,建立機制,成立組織。目標、制度、機制、組織要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時間、內容上的連續性,不能朝令夕改,否則就會讓學生無所適從,破壞班主任的權威,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但一切主觀的東西也應隨客觀實際的變化而變化,尤其是不切實際的目標、違背規律的制度、效率低下的機制、可有可無的組織,應在尊重學生、尊重規律的基礎上,靈活地進行修改完善。
二、班級自治的主要內容和活動
1.針對班級的自主管理活動
主要的內容和活動至少應有以下10個方面:
(1)制定班規班約和發展計劃。這一活動一般在每學期開始階段,重大節日慶典活動前后也可以進行。
(2)班級日志填寫。班級日志可分為課堂情況、兩操一活動、師生交往、偶發事件等欄目。
(3)紀律督查。主要對教學區內本班學生違紀情況進行記載、糾正。
(4)衛生督查。主要對教學區內本班教室、環境衛生情況進行記載、糾正。
(5)公寓生活督查。針對公寓住校生的紀律、衛生情況進行記載、糾正。
(6)公物保護。檢查桌凳、墻壁、衛生工具、門窗、燈具及其他公共物品的保護情況。
(7)主題班會活動。班主任根據《德育實踐工程》確定主題,以學生為主體開展。
(8)文體系列活動。
(9)教室美化布置。
(10)班費、收支情況通報。
2.針對學生個體的自主管理活動
(1)建立自我成長檔案。學生把自己學習、生活中的大事和感受記錄下來,并進行定期自我反省和總結,檔案小組或班干部檢查。
(2)操行自評。學期結束,操行評語評定的程序是:本人先寫初稿,再進行小組交流,聽取常委會、組長意見,最后由班主任綜合作出評定。
(3)日常行為量化評定。將學生的學習、紀律、勞動等方面按等級賦分,每日公布,周清月結,讓學生時刻自我鞭策、主動進步。
(4)班干部競選和述職。
(5)優點自述活動。針對部分學生在緊張激烈的學習競爭與自主管理中信心不足、畏難情緒嚴重的情況,班主任可以引導學生組織“優點自述”活動。
(6)幫扶救助活動。針對學生的缺點、錯誤,讓學生自主開展幫助糾正活動。
班級自治的重要活動應堅持:常委能做的,班主任不做;組長能做的,其他學生不做。只有放手讓學生做,讓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才能培育出真正意義上的新人。
三、班級自治的機制
班級自治可選擇多種機制,不應統一要求。但比較適合的機制為“分項承包、三位一體”機制。
分項承包、三位一體指根據班務工作的需要和責、權、利統一的原則,在班上設立三類管理崗位:常委會、自管小組、監事會。常委會主要負責決策;自管小組分別管學習、紀律、衛生、公物、檔案等;監事會主要負責監督、評價常委會、自管小組組長及副組長、班費開支、量化考核等工作。常委會、監事會成員、自管小組組長及副組長按一定期限采取競選、輪換制。對于潛能未被充分開發而暫時后進的學生,可以放寬條件聘請他們承擔一些任務。這一機制是按照決策、執行、監督三權分立原則將班級事務承包于三類管理機構,決策統一,關系協調,便于分工合作,利于提高效率,能較好地吸引和促進全體學生在主動參與自主管理的過程中提高自治自律水平,形成有特色的班級文化,提高班級建設的水平。
總之,班級自治可以較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激發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有利于創建健康、科學、團結、協作的班集體,班主任的主導作用會更充分地發揮,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促進學生的精神成長,這對于促進學生發展非常重要。
作者單位:甘肅省古浪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