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審計職業道德,就是指審計人員在長期的職業實踐活動中總結出來的,調整審計人員與社會之間、審計人員個人之間的社會關系的職業行為準則和規范。審計學歷教育是審計職業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徑,本文在分析了我國學歷教育中審計職業道德教育的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學校 審計職業道德 教育 現狀 改進措施
審計工作在規范市場經濟行為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就尤為重要,而審計人員職業道德水平的提高有賴于職業道德建設的加強,在審計學歷教育中開展審計職業道德教育是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環節,對提高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起著基礎性的作用。
一、我國學歷教育中審計職業道德教育現狀
1.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性強,遠離學生生活
目前,學歷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無非是以下幾種:一是開設馬列思想類課程;二是負責學生工作的老師的日常教誨。據調查顯示,馬列思想類課程理論性太強,難于結合學生實際生活,學生理解起來也比較困難;再是老師永遠是一塊黑板,一根粉筆,一本教科書,教學形式過于僵化,所以學生普遍反映學習興趣不高;而負責學生工作的老師雖然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但是學生人數眾多,不可能建立起一對一的教學關系,在實際的學生工作中,老師也只有對那些思想上特別先進或是特別落后的學生給予特別的輔導,而對于一般的學生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法制教育枯燥無味,調動不了學生的積極性
我國審計高等教育體系中的法制教育,主要是通過開設法律課來完成的。從公共基礎課中的法律基礎到專業類的經濟法、商法等,對于審計專業的學生而言,不僅內容晦澀,不易理解,與審計工作距離遙遠,而且連審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經濟法科目應考的內容都函蓋不全,再加之教師教育觀念陳舊,教學方式落后,更使學生見了法律就皺眉頭,提不起學習興趣。如此一來,學生法律意識淡薄,分不清大是大非,走上審計工作崗位后如何能夠看清紛繁復雜的經濟業務,處理好各方面之間的利益關系。
3.審計職業技能教育的現狀
一是重理論、輕實踐。專業理論的學習對于審計專業學生而言固然重要,但審計是一門理論性實務性都很強的學科,因此熟練的專業技術不僅需要扎實的理論基礎,更需要較強的動手能力。而目前大多數學校的審計實驗教學都流于形式,僅簡單的走走過場,遠遠達不到實驗教學的目的,更談不上實踐教學了。二是忽略職業道德。審計學歷教育培養的是高素質的審計人才,現代社會對高素質的審計人才不僅要求有較高的理論修養和較強的動手能力,更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強烈的法律意識。但目前審計學歷教育中的專業課堂,老師只一味的強調審計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很少有提及職業道德的。如此長久下去,學生的心里都存在著一種錯誤的觀點:只要專業課學好了,就不愁找不到好工作。豈不知對于一個稱職的審計人員而言,專業知識固然重要,職業道德修養更重要。
二、學歷教育中加強審計職業道德教育的具體措施
1.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一是理論聯系實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只有把深奧的馬列理論聯系到學生的具體生活,才有可能把課堂上老師講了千遍萬遍學生也聽不進去的什么人生觀、價值觀深入到學生內心。老師應把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一些學生的或者是老師的先進事跡講給學生,在學生中樹立榜樣,激發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二是改革教學方式,豐富教學手段。教學教學應該是教與學的互動,所以首先應該在課堂上開展演講、辯論等形式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參與進來,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給學生放映一些相關的影片,然后讓其談談觀后感,也可以達到教學目的。再次也可以組織學生在周末進行徒步旅行,以鍛煉學生堅韌不拔的性格和頑強的意志力。
2.改進法制教育的措施
要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必須改革法制教育的現有模式,我們應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將真實案例引入課堂。法律課理論性較強,不易理解,加之教師課堂舉例有限,且大多數的案例都是書本上的,學生自然不感興趣。因此,筆者認為,課堂案例應以真實案例為首選,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放映一些真實案例,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到法院的經濟庭去旁聽法院審判的全過程,這樣,學生對案例有了直觀的認識后,組織學生針對案例進行討論,在討論中再去發現學生不懂之理論,著重解釋,自然學生理解比較容易。二是調整法律課程的教學大綱,把針對審計專業學生開設的經濟法律類課程內容擴展到審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經濟法科目應考之內容。當前,學歷教育面臨的嚴峻挑戰就是就業,而要提升審計專業學生的就業率,除了增強其動手能力外,還應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專業技術資格考試。
3.提高職業技能教育的措施
審計職業技能教育是審計職業道德教育的前提,改變審計職業技能教育現狀,應從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實踐教學力度。多數學校已經認識到審計人才實踐操作能力的重要性,但由于種種原因均流于形式。因此應加大實踐教學的力度,使學生真正能夠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具體如下:一方面要編寫高水平的案例資料,讓學生獨立面對資料,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操作,并反復練習。以此來鍛煉學生獨立處理案例的能力,也使學生在感到緊張、疲勞的同時認識到審計工作的艱難性,培養學生的耐心與毅力,樹立學生的敬業精神。另一方面應聘請高水平的有實際工作經驗的審計人員擔任實驗教學的指導老師。當前,多數學校的實驗教學仍然是由專業教師來指導,而絕大多數的專業教師本身也未親身處理過具體業務,因此,在指導過程中,只能靠自己的知識和能力來想象,其解釋自然缺乏真實性和權威性。當然也可以通過送專業教師去單位參加實踐來解決此問題。第三方面,鼓勵學生自己到實際發生經濟業務的單位去實習,這樣,學生對實際的會計處理過程有了更直觀的認識,會比實驗教學學到的知識更全面、更實用。
4.把職業道德貫穿于專業課堂
職業道德水平對于審計人員而言至關重要,那么如何將職業道德教育貫穿于專業課堂呢?首先,運用案例教學方式。通過案例的講解,學生不僅掌握了理論知識,而且也提高了職業道德水平。其次,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教育活動。比如邀請審計行業的優秀工作者或者是優秀的本校畢業生來校做報告,一方面講解一些具體理論知識在實務處理中的應用,同時讓學生認識到職業道德在實際工作中的重要性。以此來激發學生在注重專業課學習的同時也關注自身職業道德修養的提高。
總之,學歷教育中的審計職業道德教育目前雖然存在眾多問題,但是其作為審計職業道德教育的基礎環節,重要性不容忽視。因此,應引起社會各方的普遍關注,集思廣益,共同來解決存在的問題,為提高我國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作出積極的努力。
作者簡介:張愛琴,高級講師,經濟學碩士。參加過《現代汽車運輸企業管理》、《新編交通運輸會計》等書的編寫,發表過數篇論文。
作者單位:山西省交通干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