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東林 武麗志 賴顯明
摘 要:本文以遠程教育的基本理論為基礎,通過對黨員網絡培訓實踐的科學總結與凝練,歸納了黨員網絡培訓的基本模式,并對黨員網絡培訓的效果及優勢進行了深入分析。論文作為新時期推動黨員培訓工作高效開展的重要議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并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在實踐科學發展觀上闖出一條新路做出了有益探索。
關鍵詞:黨員;培訓;網絡;模式;效果
中圖分類號:D262.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2589(2009)23-0115-03
一、研究背景
黨員培訓是不斷強化黨員意識,全面提高黨員素質,進一步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的重要工作,是充分發揮黨員政治核心作用和戰斗堡壘作用的基礎。因此,黨員培訓工作長期以來一直處于黨員干部教育的中心。傳統上,黨員培訓工作以面對面的集中教學方式為主,盡管效果好,但也切實存在黨員必須脫產學習,從而影響正常生產、生活,以及人均培訓成本較高等問題,這就使得黨員培訓,尤其是面向基層黨員的全員培訓耗時長,花費長,效果難于大幅度提高,甚至在一些基層地方,黨員培訓因為各種原因流于形式,從而制約了黨員教育整體工作的提高,成為黨建工作的薄弱環節之一。
隨著網絡和計算機的發展和普及,網絡教育得以蓬勃發展,依托網絡開展的各種類型學歷教育和非學歷培訓工作在全國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盡管如此,由于現階段國內網絡教育以學歷教育為主,非學歷網絡培訓項目不多、范圍不廣,依托網絡開展的黨員培訓更是剛剛處于起步階段。盡管中共中央辦公廳在2007年印發了《關于在全國農村開展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工作的意見》[1],一些地方也已經開始嘗試基于互聯網和衛星網的遠程黨員培訓,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很少從黨員網絡培訓的理論研究、資源建設、培訓模式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科學的總結,更缺乏對成功案例的調研和剖析,使得黨員網絡培訓工作尚處于星星之火,未成燎原之勢。本文以遠程教育的基本理論為指導和研究基礎,通過對已有黨員網絡培訓實踐進行總結和凝練,歸納出了黨員網絡培訓的基本模式,并對黨員網絡培訓的效果及優勢進行了深入分析。論文作為新時期推動黨員培訓工作高效開展的重要議題,將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在實踐科學發展觀上闖出一條新路做出探索,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借鑒價值。
二、模式研究:黨員網絡培訓之法
模式是對客觀事物復雜現象的抽象和簡化。基于網絡的黨員培訓較之傳統培訓,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透過紛繁復雜的培訓現象,我們可以將黨員網絡培訓的教學組織歸結為以下幾種主要的模式。這些模式具有一定的穩定性、系統性和理論性,能夠有效的遷移的推廣,是已有黨員網絡培訓實踐的科學總結和理論凝練。
(一)同步講授模式
同步講授模式是傳統黨員培訓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延伸和擴展。麥克盧漢認為媒介是人體的延伸,如廣播是耳朵的延伸,電視是耳朵和眼睛的同時延伸[2]。網絡和多媒體的組合使得黨員培訓突破了教室和校園的界限。通過基于有線電視網絡、國際互聯網絡或是衛星網絡的視頻會議系統,成百上千,甚至更多的黨員可以同時聆聽、觀看某一專家的授課,并實現跨地區的實時互動。在同步講授模式中,培訓教師作為主體,起著主導作用,他決定著黨員培訓的內容和活動。對培訓教師而言,采用這種模式無需對教學設計做專門的調整,教師授課,黑板板書,以及使用PPT等都可以實時錄制并傳送到各地[3]。
同步講授模式在黨員培訓中特別適合于對時間同步要求較高,需要實時互動、現場表決等情境,如在特定的時間(如黨的生日、其他紀念日及緊急情況)需要各地黨員、干部集中收看、學習、參與互動的培訓。由于同步講授模式必須應用視音頻會議系統,因此對技術要求和網絡要求較高,需要專門的技術支持,才能確保培訓的質量和效果。
(二)異步點播模式
異步點播模式是將黨員培訓課程的講義和授課實況事先錄制下來,然后以印刷教材、光盤或網絡視頻、網絡課程的形式呈現。受訓黨員可以根據黨組織的學習進度要求,并結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實際,靈活安排時間、地點進行學習。異步點播模式具有極強的靈活性,能夠實現時間和空間的跨越,因此有利于解決黨員干部的工學矛盾,規避集中面授培訓或同步講授模式容易造成的時間沖突。異步點播模式的黨員培訓,通常是以基于資源的學習方式展開,作為培訓的主辦方,提供給黨員的不僅僅是授課視頻,通常還包括一系列的其他輔助資源,如相關專題報道、優秀個人事跡等,這些資源通常都是圖文并茂,音頻、視頻相結合的,目的是全方位的為受訓黨員提供支持服務,通過各類資源感染、教育黨員,滿足黨員干部的實際學習需要。
異步點播模式在黨員培訓中的適用面最廣,是黨員學習政治、更新知識、提高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無論是理論知識培訓,還是法律法規、實用技術的培訓都可以采用這一方式。此外,異步點播模式還特別適合于面向流動黨員的培訓,是解決當前我國黨員流動數量大、培訓難度高的有效措施之一。
(三)討論協作模式
討論協作模式是有組織、有目的的,通過引導黨員參與基于網絡的討論、協作,實現預定培訓目的的培訓模式。在討論協作模式中,作為培訓者的教師必須根據當前黨員學習、工作、管理、作用發揮等方面的新任務、新要求和新問題,創新真實情境,提出一系列具有爭鳴性、大家感興趣的討論題目,然后逐步深入、有針對性地組織黨員開展學習討論,使廣大黨員在互動交流中增強理解、加深認識,最終提升培訓效果。討論協作模式的黨員培訓以基于網絡的BBS論壇為主陣地,培訓教師在討論協作模式的培訓中承擔著重要的作用,如討論題目的選擇、討論分組、協作職責分配、過程指導、總結評價等。
討論協作模式在黨員培訓中特別適合于廣大黨員感興趣,理論與實踐結合緊密的培訓內容,如在農村黨員培訓中,“如何帶領村民致富”是一個黨員干部最急切,群眾百姓最關心的問題,該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既要相互借鑒,又要創出特色,既要符合科學發展觀,又要貼近當地生產實際,因此圍繞“如何帶領村民致富”,一起出點子,想辦法,并接受大家的論證是一個十分有效的辦法。很多致富路子都是在討論中,在協作中逐漸成熟起來的。
(四)辯論競爭模式
辯論競爭模式通常針對某一特定的問題展開,通過競爭性的辯論來讓受訓者深入思考、自由辯論,并最終統一認識,付諸行動。俗話說,“話不說不清,理不辯不明”,辯論競爭模式不是相互攻擊和刻意損傷,而是面對重大問題,未來趨勢的大思考、大辯論,是黨的民主作風的重要體現。辯論競爭模式的培訓可以通過電視、廣播、會議等實時的方式,也可以通過網絡BBS論壇等非實時的方式開展。對于辯論競爭模式的培訓來說,選擇辯題是培訓組織的重點、難點。一個好的辯論題目就是培訓成功的一半。
辯論競爭模式在黨員培訓中,通常公開進行,并讓黨員和群眾共同參與,從而實現更大范圍的討論和爭鳴。應用這種模式開展黨員培訓既可以讓黨員干部通過辯論準備積極、主動學習知識,而且能夠通過辯論來檢驗黨員培訓的前期學習效果,拉近黨員干部和群眾的關系,使黨員生活與社會生活融為一體。如2008年,鞏義市組織領導干部電視辯論賽。辯論賽圍繞近20個選題展開,采用二進一的方式,第一輪淘汰40個,剩32個單位,下一輪留16個,接下來是16進8,8進4,4進2,最后兩個代表隊對決,產生一個冠軍和一個亞軍。[4]比賽情況還通過當地電視臺進行轉播,吸引全市干部群眾參與。領導干部走上辯論臺,接受專家評委和群眾的檢閱,收到很好的社會效果,也達到了黨員干部教育的目的。
(五)混合培訓模式
以上介紹了四種常用的黨員網絡培訓模式,但是在實際運用中,往往是綜合運用這些模式來開展培訓。比如,針對某一課程內容,既可以實時收看視頻講授,又可以與其他受訓黨員進行討論,還可以獨立進行基于網絡的異步點播學習等。
混合培訓模式以混合學習理論為指導,強調傳統培訓與面授培訓的融合,多樣教學媒體的綜合,多種教學內容的整合,以及多種學習方式的混合。混合培訓模式事實上包含了兩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媒體和途徑的混合。這一層次以豐富的資源為基礎,以促進黨員接受知識,有效學習為目標。通過選擇恰當的媒體組合,找出達出培訓目標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第二個層次是培訓者與受訓者地位角色的混合。混合模式強調培訓者主導作用和受訓者主體地位的直轄市和統一。因此,在黨員遠程培訓中,我們既要充分發揮培訓專家在網上和網下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積極主導作用,又要充分發揮受訓黨員作為學習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實現培訓者主導、受訓者主體基礎上實現的有效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
三、優勢研究:黨員網絡培訓之效
利用網絡教育開展黨員培訓,能夠解決長期以來面授集中培訓所不能解決的若干問題,是新時期黨員干部教育的重要途徑。黨員網絡培訓的效果得益于網絡教育的優勢與黨員教育實踐的切當、緊密結合,因此研究優勢,發揮優勢,是黨員網絡培訓取得成功的關鍵。具體而言,黨員網絡培訓的優勢主要體現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利于提高黨員培訓的質量
基于網絡的黨員培訓,能夠實現優質培訓資源的共建、共享。最基層的黨員通過光盤、網絡,可以看到、聽到黨中央,以及省市級優秀培訓專家的授課實況,從而克服了傳統集中培訓由于師資不足,尤其是基層優質師資不足造成的培訓效果逐級遞減的情況,實現了黨員培訓整體質量的大幅度提高。
網絡教育有利于提高黨員培訓質量,還體現在互動上。傳統黨員培訓以說教為主,受訓黨員僅僅作為傾聽者和旁觀者,無法參與討論和爭鳴,因此容易分神,而無法將培訓學習引向深入。基于網絡的黨員培訓需要受訓者不斷思考、不斷參與,積極互動,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觀點,因此有效的提高了黨員培訓的質量和效果,使受訓者能夠真正從培訓受益。
(二)有利于降低黨員培訓的成本
基于網絡的黨員培訓,較之傳統面授形式的黨員培訓,具有前期投入大、規模大、平均成本低等特點。自上世紀末以來,我國信息化發展十分迅速。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二十三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08年底,我國互聯網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過21.9%的全球平均水平。同時,我國網民數達到2.98億。寬帶網民數達到2.7億,其中,農村網民規模達到8460萬,較2007年增長超過60%,城鄉差距有望逐步縮小。[5]
伴隨國家網絡基礎設施的普及、網絡寬帶不斷拓寬,以及基層網絡終端的激增,利用網絡教育開展黨員培訓的時機愈來愈成熟。只要具備一定的硬件和軟件條件,就可以依托現有信息化體系開展大規模的網絡黨員培訓。其中,黨員電教站的作用不容忽視。
(三)有利于提高黨員培訓的形象性和生動性
基于網絡的黨員培訓課程是以多媒體和超鏈接的方式呈現給受訓黨員干部的。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們在接受外來信息時,視覺和聽覺共同作用的效果最佳。網絡信息不僅圖文并茂,而且聲色俱全,因此基于網絡的黨員培訓具有形象化和生動性的特點,能夠使黨員在培訓中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盡快融入特定的情境之中,這有利于受訓黨員更全面、更深刻的領域培訓知識,獲得自身提升。
基于網絡的黨員培訓能夠實現傳統條件下必須依靠實踐才能讓黨員切身領會或體驗的效果,從而提高了黨員培訓的效率和效果;進一步降低了培訓的成本。這一優勢是其他培訓方式所無法比擬的。
(四)有利于解決基層黨員的工學矛盾
基于網絡的黨員培訓,具有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特性,允許受訓學員.自主選擇培訓的時間、地點以及學習的方式,這就為廣大基層黨員提供了便利。目前,我國黨員干部普遍在工作中承擔著重要職責,加之生活中家庭的重擔,使其很難抽出大段時間參與長時間的集中面授培訓。但是,培訓是黨員干部更新自身知識體系,提高政治覺悟和工作實踐能力的重要一環,又不能逃避,不容錯過,這就造成了十分突出的工學矛盾。
網絡培訓的開展較好的解決了這一矛盾,受訓黨員在自己家中,在單位,甚至在田間地頭都可以隨時擠時間開展學習。學習成為了黨員干部日常工作、生活的一部分。黨員干部也由此成為了終身學習的楷模和標兵,成為了帶領群眾奔小康,步入學習型社會的領路人。
(五)有利于促進基層社會與經濟發展
基于網絡的黨員培訓,其意義遠不止于培訓本身。黨員作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生力軍在社會各行各業起著先鋒作用。黨員在參與網絡培訓的過程中,必然接觸到一系列信息技術,并從培訓中獲得信息素養的提升和信息技術能力的提高,這有利于開拓基層黨員干部的視野,增強黨員干部利用信息技術造福農村、造福農業、造福農民的能力,促進黨員干部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轉變,并最終實現以信息化帶動社會生產和經濟發展的現代化,拓寬基層群眾,尤其是農村農民的增收渠道,帶領大家共同致富。
基于網絡的黨員培訓,還有利于宣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密切干群關系,繁榮基層文化事業,促進農村的科學、文化、衛生發展,倡導新的文明風尚。網絡在激活黨員干部的同時,也將激活基層社會與經濟的發展,使黨員和群眾一起共同邁入信息時代,成為新時代的主人。
四、問題與展望
利用網絡教育開展黨員培訓,是新時期黨員教育的方向,盡管各地已經開展了一些實踐探索,但是尚存在不少問題,諸如管理問題、技術問題,以及組織問題等等,現結合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并立足黨員網絡培訓的未來發展,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議,以資同行借鑒。
(一)基于網絡的黨員培訓,不是簡單的書本搬家或資源上網,培訓的成功與否離不開培訓專家自始至終在網絡平臺上的引導和支持服務。無論是組織分班,還是精心設計討論主題,再或是正面引導討論,都需要培訓者投入大量的心血與時間。
(二)基于網絡的黨員培訓,離不開堅實的技術支持,因此各級黨委必須加大投入,確保“硬件”過關,“軟件”實用,“平臺”可靠。于此同時,在投入大量財力、人力、物力的基礎上,還必須加強基礎設施的利用和管理,使其更好地、充分地服務于黨員教育和基層群眾文化建設。
(三)基于網絡的黨員培訓,必須加強資源建設。目前在黨員網絡培訓中存在重硬件,輕軟件的情況,而資源是培訓之本,基層黨員喜聞樂見的資源更是黨員培訓資源建設的重點。以需求為導向是黨員培訓資源建設的基本思路,通過個別訪談、群眾座談、下發調查表等方式獲取一線黨員需求,并有針對性的開展培訓是提高培訓效果的重要途徑。
(四)基于網絡的黨員培訓,必須加強正面引導,抵制網絡不良信息對廣大黨員的可能侵蝕。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各類信息良莠不齊,一些不法分子和國際反動勢力試圖通過互聯網對我國基本政治制度進行攻擊,扭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夸大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失誤[6],因此作為黨員網絡培訓的組織者,必須加強紅色網站建設,提高警惕,加強管理和正面指導,提高黨員的政治覺悟和自身免疫能力,從而避免不良信息的侵蝕。
(五)基于網絡的黨員培訓,需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黨教工作隊伍。這只隊伍不僅要政治上過硬,而且要技術上過硬,管理上過硬。這支隊伍必須能夠將網絡教育和黨員教育很好的結合起來,針對不同群體、不同內容的網絡黨員教育,設計、開發、組織實施具有針對性的、切實有效的網絡培訓。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在全國農村開展黨員干部現代化遠程教育的意見[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6204270.html,2009-7-19.
[2]埃里克·麥克盧漢,弗蘭克·秦格龍,麥克盧漢精粹[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
[3]張妙華,武麗志.遠程教育學——學與教的理論和方法[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
[4]范娟華,陳慧.鞏義干部電視辯論賽引網友熱議[EB/OL].http://newpaper,dahe.cn/hnrb/page/1/2008-09-23/1188241222112402
453./pdf,2009-7-15.
[5]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http://www,cnnic.cn/uploadfiles/pdf/2009/1/13/92458.pdf,
2009-7-19.
[6]張平,馬志強,網絡條件下黨員教育工作小議議[J].大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3):8-9.
(責任編輯/石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