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民 趙國卿
〔關鍵詞〕 教研組;作用;發揮;
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 G472.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
(2009)11(A)—0010—02
學科教研組是貫徹學校教育教學方針,落實教育教學措施,組織教師進行學科教研的基層單位,是學校領導和教師在教學上取得聯系的橋梁,是團結本學科教師進行教學教研的陣地,是促進學科發展的搖籃。因此,教研組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校教育教學的質量。目前,農村中學教研組活動還存在著客觀和主觀上的一系列問題,客觀上,由于農村中學師資不足,教師承擔的教學任務重,從事教研活動的時間被擠占;另一方面,缺乏一定的場所、資料、設備,但主觀上不重視是其主要原因。所以,解決這些問題,充分發揮教研組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橋梁作用,是農村中學貫徹新課標,實施新教材,推動學科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筆者認為,農村中學教研組活動存在的問題可以概括為“六有六無”。
——有計劃,無落實。每學期開學時,按學校要求,各教研組都制定了較為詳細的教研計劃,有總目標,也有周安排,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計劃得不到落實,甚至以忙于教學為借口,遺忘了這塊開展教研活動的主陣地。
——有聽課,無評課。目前,學科教研組在聽課、評課方面也存在許多弊端。不管是組內安排的公開課還是學校安排的匯報課,聽課的人數較多,聽得也很認真。但聽完課后,不進行集體評議。再者,教師這一職業個體性比較強,教育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教育評價的難度。學生成績仍然是教育生活中最重要的命題,為了能讓自己的學生考得比別人更好,有誰愿把自己的教學經驗拱手讓給其他人呢?所以,上課教師征求其他教師的意見時,被問者也只是蜻蜓點水,多說好話,不能觸及實質性的問題。
——有簽字,無督促。在教案本上簽字是教研組長必須履行的一項職責,是促進年輕教師盡快成長的一種有效手段。但若翻開教師的教案就會發現,雖然有簽字,但對教案內容并無檢查,沒有把好備課關,只是履行一下手續,甚至為了省事,教研組長已將簽字改成了蓋章,導致個別教案寫得是一塌糊涂,字跡潦草不說,就連起碼的備課環節都不全。出現備課時只備教法,不備學法等不規范現象,可見,組長簽字時沒有起到監督、督促作用。
——有結對,無幫扶。為了促使年輕教師成長,各學校都會讓年輕教師上匯報課,并且按師傅帶徒弟的方式,結成新老教師幫扶對子。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老教師聽年輕教師課的機會較多,但年輕教師聽老教師課的機會較少,這也是學科教研組作用發揮不好的一個方面。
——有課題,無進展。為了促使教育科研的開展,各學科組申報課題,確立課題時都較積極,但課題獲準立項后,由于忙于教學,疏于教研,致使所研究的課題進展緩慢,甚至虎頭蛇尾,不了了之。
——有年級組,無學科組。現在,許多學校在教學管理上設立了以年級組為主的管理模式,無形之中削弱了教研組的力量,沖淡了學術研究氛圍。
那么,如何發揮學科教研組在教育教學中的橋梁作用,使教學和教研相結合,提高教學質量呢?
一、明確工作目標,抓好計劃落實
確定工作目標是做好教研組工作的總出發點和總歸宿,而提高該學科教學質量是該教研組工作目標實現程度的根本標志,也是衡量該教研組工作優劣的基本尺度。
作為教研組長,目標一旦明確,就應在學年或學期初詳細制定工作計劃。因為計劃本身就意味著管理和控制,計劃盡量具體化,做到定質、定量、定人、定時,每次教研活動,確定一項活動內容,并做好活動記錄和總結,使每次教研活動落到實處。
每學期各教研組要完全按照本組計劃開展教研活動,嚴格按照學校要求,堅持每周開展一次教研活動。每次教研活動要做到內容具體、形式多樣。如組織學習有關教育教學理論,互相交流教學經驗,共同探討課程標準,一起研討教材、教法,組織評課,進行外出學習的反饋與交流等。
二、把好簽字關口,寫出精品教案
教研組長要借簽字的機會,把好備課關。當然,每一篇教案都去審閱,都去指導是不可能的,因為教研組長也有其教學任務,不是專職的。那么,如何把好備課關呢?筆者認為,一是要讓年輕教師在備課時做到:根據本學科的特點,按照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的要求,在認真鉆研教材,明確教學目的、重點、難點的前提下認真備課,既要備教法,又要備學法,環節要全,包括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法設計、學生活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作業布置、課后反思等環節。二要找準一個側面,進行具體指導。
三、注重評課活動,活躍教研氛圍
各教研組除積極組織參加學校組織的聽課活動外,還要自己組織公開課、示范課、觀摩課、匯報課等活動。聽完課后本著學術交流,探討教法,促人成長的原則進行評課。
四、加強集體備課,發揮群體智慧
培養年輕教師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是教研工作的神圣使命。我們要通過以下途徑讓年輕教師快速成長:一是加強教師集體備課,發揮備課組的作用,要相互切磋,相互討論單元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的策略等。二是切實加強老教師和年輕教師的結對幫扶工作。三是鼓勵、支持年輕教師多征訂報刊雜志,加強自身的理論修養。筆者認為,學科組內下設的備課組,完全可以采用集體備課的方式,同用一份教案,多種方法授課。這樣,既規范了備課環節,又發揮了教師的個性,有利于教師在規范中展示自己的風格,達到以強促弱,以老帶
新,以新促老的目的。
五、抓好課題研究,解決實際問題
教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不僅是解決教學與教研分家的主要途徑,也是教師自身素質不斷提高的有效辦法,教學若不搞教研就不會有教學方法的革新。因此,各教研組要克服畏難情緒,在經常組織本組教師學習理論的基礎上,給年輕教師壓擔子,下任務。確立、申報能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課題,并開展短期或長期研究。已申報立項的課題定期進行課題進展情況匯報,督促其盡快結題。
綜上所述,教研組的任務就是研究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組長要督促本學科教師通過論文的撰寫,課題的研究,使他們迅速成長為研究型、學者型的專家,形成人人都是研究者,人人都是教研員的良好氛圍,以此來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