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占奎
〔關鍵詞〕 數學教學;學生;提出問題;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 G421〔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11(A)—0036—01
問是智慧的火花,是學習的動力,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完整的數學學習包括學“問”與學“答”兩個方面,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和引導學生敢于質疑問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所以教會學生提出問題是激發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的一個關鍵。為此,筆者就如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談幾點看法。
一、培養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望,教育學生提出問題
在教學中結合教材適時地向學生介紹一些古今中外著名專家、學者的事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一個學習不主動,沒有求知欲望,懶于思考的學生,也就無創新可言。提出問題能力的提高可以促使學生敢于質疑,善于提問,敢于挑戰權威。提出的問題可以給學生產生一種懸念,從而引發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進而在求知欲的驅動下,愿意向教師、同學、家長提出問題。
二、建立民主課堂,創設良好氛圍,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學生提出問題需要勇氣,他們不向教師提問的原因主要是學生存有“三怕 ”心理:一怕在課堂上提出問題會影響教師的教學程序,而挨教師的批評;二怕提出的問題會成為同學們的笑料;三怕提出的問題毫無價值而被人瞧不起。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一個良好的質疑氛圍,激發學生提出問題的興趣。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于不善于提出問題的同學及那些基礎差、膽小的同學,一旦提出問題,首先應稱贊其勇氣,然后再幫助其分析,這樣有利于樹立他們的自信心,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對于好問但總是抓不住要點的同學,不嘲笑和諷刺,而應耐心引導,這樣才能徹底消除學生的“三怕”心理,才會敢于提出問題。
三、合理采用多種途徑,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課本是教學的重要資源,讓學生依據課本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不僅能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還能養成愛提問題的良好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課前,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花一定的時間去預習下節課所講的內容,指導學生初步了解書本上的基本內容,并提供預習提綱,引導他們在閱讀過程中,主動思考,積極觀察,善于發現知識的可疑點,從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這樣有利于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要多觀察、多思考去發現問題,如,“橢圓的定義”一節我們在課堂上可通過實物演示,先將細繩兩端重合,把粉筆套在其間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圖形,學生馬上指出這是一個圓,然后再將兩端分開,固定在黑板上,把粉筆套在其間畫一個圖形,并向學生說明這種圖形叫橢圓。然后讓學生思考“橢圓是怎樣定義的”,這樣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去完善問題,在知識的發生階段,不要直接給出結果,而是給學生一個想象的空間,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提高學生挖掘問題的能力 。實踐證明,教會學生提出問題,既有利于增強學生主體參與意識,激發學生興趣,又有利于教師適當調整教學節奏、授課重點和難點;既能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發揮學生的探索精神,又能促進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