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伶
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英語教學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者對于客觀存在的外部世界是根據自身的經驗來理解并賦予意義的。該理論強調了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確認了學生、教師、任務、環境四個方面的多種因素對學習過程的影響。處在中心位置的是知識建構的主體——學生,后三者則構成學習的中介因素和外圍環境,對學習者的個人知識建構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該理論還汲取了人本主義的思想精華,特別注重學習者的全人發展——除認知發展外,還有學習能力的發展、積極的自我概念和個性品質的發展。[1]
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也就是說,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
建構主義教學模式改革了傳統的以“教”為主的“教師灌輸式”教學,轉為以學生為中心,學生要對知識進行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并對所學知識的意義進行主動建構。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英語課堂不應再是教師的“一言堂”,而應是師生的“群言堂”;教學不應再是教師的“單向傳輸”,而應是師生間、學生間的“多向交流”“多邊互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從以下幾個方面發揮指導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通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系的線索,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為了使意義建構更有效,教師應在可能的條件下組織協作學習,并對協作學習過程進行引導,使之朝著有利于意義建構的方向發展,使學生在“多邊互動”中主動探究知識、建構意義,在“多邊互動”中互相啟迪、共同進步,不斷提高英語綜合應用能力。[2]
建構主義理論非常強調學習環境在學習中的作用,強調創設真實情境,把創設情境看作是“意義建構”的必要前提。[3]這就要求教學設計不僅要考慮教學目標,還要考慮有利于學生意義建構的情境的創設。由于我國的外語學生幾乎不可能在自然語言環境中習得英語,他們與英語的接觸主要是在同學中和在課堂上,因而創造語言情境尤其重要。
二、任務型英語教學模式的特點
任務型語言教學是20世紀80年代英語教學研究者經過大量的研究和實踐提出的一個具有重要影響的語言教學模式,它代表了真實語境下學習語言的現代語言教學理念。[4]
任務型語言教學中的“任務”是學生學習、理解和體會語言之后在課堂內外參與的有目的、有意義的能促進其語言學習進程的活動。在任務型語言教學倡導者看來,以功能為基礎的教學活動中有許多活動并不是來自真實生活,要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就應該讓他們在教學活動中參與和完成真實生活的任務。其主要特點就是根據特定的學習目標,設計盡量真實可行的任務,激勵、引導學生參與并最終完成這些任務,將知識教學融入到親自完成一項任務的具體活動當中,學生帶著明確的任務目標主動地進行學習,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實踐、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的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
教育部在2001年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提出:英語新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調整,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它要求“教師應該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盡量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5]
我國學者對任務型教學的引入與研究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他們的研究范圍涉及任務大綱、任務類型與任務教學模式等,探究了任務型教學在聽、說、讀、寫等方面的適用性與不足。任務型教學符合第二語習得發展的認知假設,有其教學理論基礎,它在我國外語教學中的應用,對長期占據外語教學的結構大綱、意念功能大綱等發起了強有力的挑戰。[6]
任務型教學具體特點如下:
1.教學目的。任務型教學涉及語言技能、語言知識、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學習策略,強調通過完成任務來學習語言。它強調發展聽、說、讀、寫等多種語言技能,并注重發展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協商合作能力、思考應變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提高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為學習者未來的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2.課堂情景。任務型教學強調情景的多樣性、真實性,情景的設置貼近學生的生活,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生活經歷、情感與能力水平來設置情景、布置任務,鼓勵學生根據真實的情景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講述真實的生活經歷,傳遞真實的信息,使各種語言技能在交際中靈活體現。
3.教與學的主體。任務型教學強調以學生的實際需要為核心,體現他們的生活經驗,反映他們的認知水平,體現他們學習過程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教師不再是權威,而是交際活動的促成者。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成了主動的參與者,充分發揮其創造性和主動性。
4.學生的認知。任務型教學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的調整,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7]
任務型語言教學改變了傳統意義上的師生角色,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課堂設計是從學生“學”的角度出發來設計整個教學活動的,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使學生有明確的目標指向和具體的操作要求,學生在完成教師所設計的各種“任務”中,能夠不斷地獲得知識或得出結論,從而獲得運用語言的能力,而不僅僅是語言知識點。隨著“任務”的不斷深化,學生語言運用能力不斷提高,最終使學生從“要我學”的狀態轉變到“我要學”的狀態,使學生真正成為英語學習的主人。
三、建構主義視角下任務型英語教學的應用
建構主義強調,學生是認知過程的主體,是知識的主動構建者;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構建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這就要求教師轉變原有的灌輸式教學理念,將教學的中心向學生轉移,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模式,將學習的主動權重新交回到學生手中,而“任務型”的英語教學模式,恰恰符合這一要求。
從任務型教學的特征來看,它強調“增強學習者個人經歷作為重要的促進課堂學習要素的作用”,即重視學生個人經歷對學習的促進作用,非常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感受、體會、學習,有利于學生自己去主動構建知識體系,使學習變得更為有效,這無疑正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強調的經驗與知識的雙向建構。
任務型語言教學方法力求從教學觀念、目的、目標、內容、實施、策略、手段和評價等方面進行重大改革,體現了教學內容與目標的人文性,教學環境的豐富性和教學任務的復雜性,學生學習過程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教學活動的任務性和教學組織形式的合作性,以及評價體系中主體的多元性和形式的多樣性。
英語任務型語言教學方法的實施中需特別注意的幾個方面:
1.導入方面。導入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在十分活躍的氣氛和輕松愉快的感覺中進入英語學習的情境,為后續各階段做好鋪墊。
2.任務前階段。這一階段為學生提供了有益的輸入,幫助他們熟悉話題,并識別新詞和短語。目的在于突出任務主題,激活相關背景知識,減輕學生的認知加工負擔。
3.任務中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設計多個微型任務,構成任務鏈。學習單元中任務的設計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層層深入,形成由初級任務向高級任務以及高級任務涵蓋初級任務的循環。學生以個人、結對或小組形式完成各項任務,在完成任務時所使用的語言是自然發生的。
4.任務后階段。各小組向全班展示任務成果,其目的在于促使學生使用正式、嚴謹的語言,也使他們接觸了更多的口頭語和書面語。教師可以讓若干個同伴或小組向全班做簡要匯報,要大家對結論進行比較;也可以只讓一兩個小組完整匯報,其他人進行評論,補充觀點,做筆記。
5.檢查評價階段。本階段要幫助學生探索語言,將他們已觀察到的語言特征系統化,澄清概念并注意到新的東西,概括出語言的規律。在這一過程中要尊重學生,保護學生的自信心。教師要學會欣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點滴進步,善于鼓勵和表揚他們的閃光點,使學生更自信、更積極。學生通過評價,反思自己的成功和不足,進一步提高自己。學生不僅是被評價的對象,也是評價的主體。
6.課外作業。根據課堂任務內容,以個人或小組形式做相關項目。通過分析學生的學習需求,把課外作業改為與課堂學習任務有關的項目化作業形式,使課外作業與任務型語言課堂教學融為一體。設計項目化的作業,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控制難易程度。由于這些項目化作業都與課堂學習任務及學生的生活經歷有關,既可以復習和強化所學知識,變機械學習為有意義的學習,又可以為學生提供展示個性和能力的舞臺。[8]
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足夠的語言交際能力,教學的一切活動都要圍繞這個中心。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發展了交際法通過任務發展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優勢,同時,又強調語言知識的學習,克服了交際法忽視語言形式學習的不足。在任務型語言教學中,任務的設計是以學生的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通過挖掘和利用學生自身的知識與經驗,使教學內容更加切合實際,也更容易被學生深切感知,讓學生置身于貼近自己生活的語境中,產生親切感,積極主動完成學習任務。
參考文獻:
[1] Marion Williams,Robert L.Burden.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2] 宋紅波,耿殿磊.建構主義理論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啟示[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2006(4).
[3] 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98.
[4] 程馨.英語任務型教學:過程觀、綜合觀與真實觀[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1).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6] 趙振華,莫新語.近年來我國任務型語言教學研究述評[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5⑻.
[7] 曾文雄.任務型教學法的實施途徑新探[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06⑹.
[8] 鄭紅蘋.英語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內涵、特點及實施[J].課程·教材·教法,2006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