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急需培養造就千千萬萬高素質的新型農民。這是新農村建設最本質、最核心的內容,也是最為迫切的要求。我們要從戰略和全局高度看待培養造就新型農民,從而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智力支持。
關鍵詞:欠發達地區 培養 新農民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僅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而且是個系統工程,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道德建設等諸多方面。農民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一定意義上說決定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能否順利推進。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急需培養造就千千萬萬高素質的新型農民。這是新農村建設最本質、最核心的內容,也是最為迫切的要求。我們要從戰略和全局高度看待培養造就新型農民。本文擬就欠發達地區如何培養新農民這個新農村建設的關鍵進行探討。
一、發展農村基礎教育和加快農民的培訓工作力度是建設新農民根本
必須大力發展農村基礎教育和加快農民的培訓力度。這是因為基礎教育對提高農民的素質有著基礎性、根本性、全面性的重要意義。為此要著力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要制定專門的政策,從政策層面加強農村教育的支持力度。要加快農村義務教育體制的改革,要建立多元化的基礎教育辦學模式,多渠道籌措教育資金,不斷改善基礎教育辦學條件,大力整合城鄉教育資源,切實把農村義務教育作為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優先發展。在培訓內容和手段上需要進行完善,使其更具針對性、適用性,適合農民的需求。要加強農村職業教育,提高農民的就業本領,當前要積極推動職業技術教育向農村縱深延伸,要從貼近農民群眾生活和農民群眾關心的主要問題入手,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提高農民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經營管理能力,開展有較強針對性、實用性的培訓并提供技能鑒定服務。
二、充分重視農村帶頭人在新農民建設的中的引領和輻射作用
就欠發達地區而言,整體來看一般表現為思想較為保守,不敢為天下先的觀念有很大的市場,這種情況決定了我們要更加充分重視農村帶頭人的作用。積極發揮好農村帶頭人在建設新農村中起著榜樣、示范和教育的效應。
農村帶頭人,具體地講有兩種,首先是農村領導干部。農村黨組織是農村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農村黨員干部是貫徹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骨干力量。目前,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政方針已經明確。農村基層黨組織和基層干部作為建設新農村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農村基層干部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新農村建設能否順利推進。為此我們要提高干部素質,增強黨員干部帶領群眾發展經濟的本領,教育黨員干部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增強工作能力,使他們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領頭羊”,通過他們引導群眾,帶動群眾。
其次是農業技術骨干、致富帶頭人、農村經紀人、“土專家”、“田秀才”等。要發揮“培養一批能人,帶動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經濟,富裕一鄉群眾”人才效應的作用。為此要對從事農、副、工生產和第三產業經營的農村各類人才,進行一次專項調查摸底,納入農村人才信息庫。對于農村能人,主動親近,經常訪談,切實加大培養力度,充分利用激勵機制,讓更多的能人脫穎而出。
總之,農村好帶頭人有利于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有利于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有利于加快農村人力資源的開發。
三、加快農村文化陣地建設,搭建新農民建設的平臺
新型農民不僅僅是掌握一兩項技術,生活水平的提高,應該有更重要的內涵,就是要成為文化素質、科技素質、人文素質全面發展的新型農民。這是新農村建設最本質、最核心的內容,也是最為迫切的要求。應大力發展農村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用積極健康向上的文化占領農村陣地,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要特別注意農村社會事業及其設施建設的改善在培養新農民中的長效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因為良好的環境能塑造人,良好的氛圍能感染人。為此要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文化設施的建設力度,為提高農民素質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提供必要的物質支持,并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村民參與,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引導農民改變生活習慣、生活方式。逐步在農村形成文明、科學、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風尚。突出民主法制教育。要根據農民的實際需要,幫助農民了解和學習與自己生活生產相關的法律法規,學習運用法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用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表達自身的合理合法訴求,讓他們行駛自己神圣的民主權利,真正當家作主。
總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一個全新的建設,必須著重于新農民的培育和塑造。而目前我國農民素質普遍低下,存在思想觀念和生產生活方式落后、整體文化水平低下、科技接收消化能力差等諸多難題亟待破解,因此對于欠發達地區而言,培養新農民既要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又要充分估計到工作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實踐表明,只有造就培育出適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的新型農民,才能更好的利于進一步推進農村政治文明進程,利于加快農村市場化的進程,利于提升農村精神文明水平,才能更好的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參考文獻:
[1] 澹臺思鑫,農民創業教育是維持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動力 [J];現代農業科技(上半月刊); 2006年05期.
[2] 尹貴斌,關于加快培育高素質新農民問題的探討. [J];大慶社會科學; 2006年03期.
[3] 施麗紅、吳成國,繼續教育內容、方式的新視角. [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年04期.
[4] 朱春花,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在培育新農民. [J];徐州教育學院學報; 2006年01期.
[5] 唐群建,建設新農村應從新農民入手. [J];中國培訓; 2006年07期.
作者簡介:李翠珍(1959.8-),女,陜西佳縣人。現供職于陜西省榆林市佳縣農村經濟經營管理站,中級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