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曼
[摘要]英語課外活動是英語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輔助形式,這是在課外創造英語環境,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實踐的機會。課外活動有利于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發展智力和培養能力,也有利于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發揮他們的特長,使他們能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課外活動是培養英語人才的重要途徑,要重視開展各種適合學生語言水平和年齡特點的課外活動。
[關鍵詞]英語課外活動 氛圍 活潑
英語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形式,開展好英語課外活動是提高學生英語交際能力和重要途徑之一。周密的預備,精心的安排,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活動成功的關鍵;處理好活動所涉及的有關問題,是開展好英語課外活動的保障。
一、英語課外活動的必要性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英語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角色,調整教學策略;還要求具備課程開發能力和整合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都可適時地引入英語教學。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運用英語做事情,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語言學習要通過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和提供大量的語言實踐機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感知、實踐、參與和交流形成語感。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探究性學習模式實現任務目標,感受成功。如果英語學習通過真實的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那么學生就能接觸到更貼近學習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信息資源。學生的參與意識隨之不斷增強,交流方式也將由課內活動的單、雙向交流,轉為多向交流的方式。
二、搞好英語課外活動的方法
1.更新教育觀念,正確認識英語課外活動
教育觀念是一切教學行為的主導,不更新舊的教育觀念就無法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新的教育理念。新課程改革強調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良好品德,滿足每個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課外活動有益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特別是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更新教育觀念,盡快建立起新的教學的方式,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學習了解搞好英語課外活動的理論,解決認識上的問題,真正使教育做到“授受知識,開啟智慧,點化或潤澤生命。
2.課內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
課堂教學,我們應靈活處理教材,課堂練習時應盡可能不讓學生機械地套用課文材料,應稍加改動或增加實際情景,使學生利用所學知識把真實情感表露出來。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注意力高度集中,情緒高漲,學習英語也就積極主動而且大膽了。如初中英語第一冊第26單元第102課在學習第一部分后,讓學生自演很多角色,然后演示動作,讓學生互問互猜。由于動作多樣化,他們耳聽、口說、眼看、腦動、手動,情緒立刻被調動起來,他們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常見的活動有跟讀、回答、鏈式回答、替換、變換、轉換、齊讀等。這些活動和練習難度適中,節奏快,密度大,適合青少年心理特點。全班每個同學都有機會參與,調動了每個學生學習英語熱情。當學生能力有所提高后,就更加積極大膽地投入英語學習或英語課外活動中,也希望在以后的活動中獲得更多的成就感。如此,在課內的教學活動中應盡量模擬日常生活情景,大膽動用所學的語言進行交流。模擬日常生活情景,既要有趣,為學生所熟悉,也要與課文主題相關。學生能力形成之后,可以遷移到課外活動中。課外活動內容和形式要根據課內教學內容來確定,把課內教學與課外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是搞好課外活動的關鍵。
3.創設形式多樣的語言環境促進課外活動的開展
筆者曾在本校做過“英語教育現代問卷調查”,82%的中學生承認課后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外,基本上不接觸英語。80%的老師認為產生英語“聾啞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學習英語的語言環境。香港的中學生口語水平比內地中學生的口語水平要高很多,原因之一是香港英語電視節目多,電臺英語廣播24小時播放,英語報刊、雜志比比皆是,即使普通的香港市民,在日常交談中,也會講一兩句英語,或者在一個漢語句子里有一兩個英語單詞。這些為香港的中學生用英語、說英語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使香港的中學生課后用英語、說英語成為他們自覺的、沒有壓力的行為。長期堅持下來,中學生英語水平自然就會提高。我們也要創設形式多樣的語言環境,開展課外活動,促進中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
三、英語課外活動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1.全面考慮,合理安排
英語課外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形式,應和課堂教學實際緊密聯系,但又不是課堂教學的簡單重復。否則,課外活動便失去了意義。因此,我們在安排英語課外活動時,必須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英語知識水平,選用切實可行的方法與形式,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各類英語課外活動。
2.組織形式多樣,寓教于樂
英語課外活動很多,但我們應該選用適合于學生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的、生動活潑、簡單明了、能寓教于樂、寓學于樂的活動形式。下面列舉幾個在實施過程中可形成的活動形式。
(1)英語歌詠比賽。就已所學課文的內容,要求學生按一定的語言規則去朗讀,參加人數不限,可自愿報名,同時組織學生評委進行評分。這種活動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及閱讀能力大有益處。
(2)英語角。根據學生的不同年級,利用下午上課前30分鐘的時間,交流組織英語解活動。每一次的topic內容都必須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對于低年級的學生由于所學的英語詞匯量和學到的短語句子較少,交流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可讓學生大聲朗讀或背誦課文中學到的小詩等,以培養學生的語感。有些內容既拓展了課本知識,又來源于生活,輕易引起學生的愛好。
(3)英語書法比賽。可不定期地就短文,小詩或寓言小故事進行英文書寫比賽。活動先以班級為單位,人人參加,從中篩選出較好的一些參加年級比賽。比賽時,必須統一書寫內容,書寫格式及其他要求。
(4)英語愛好小組。各年級每星期開展一次英語愛好小組活動,老師組織學生唱歌,會話、表演、朗誦、游戲等。每一個愛好小組要配上一位指導老師,以便對小組情況進行檢查,或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提出具體指導意見。
還有其他活動形式。如:英文歌曲比賽、英語故事會沙龍、英語游園會、英文小報制作比賽等等。